我喜歡讀爽文,不喜歡悲劇。
今夏的旅途中,我讀完了《城南舊事》。在敦煌月牙泉旁的長椅上,我合上書,眺望遠方。烈日下,長長的駱駝隊如音符般在沙丘上緩緩流淌。空氣中蒸騰着熱浪,眼前景物扭扭曲曲,仿佛出現了海市蜃樓--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老北京城。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把我帶入了那個時代、那座城市。她用自叙的方式,以小英子的所見所聞,叙述了一幅幅鮮活真實的場景,一個個凄怆動人的故事。
我被書中的生活場景所吸引:有走街串巷馱着煤的駱駝;有架着轱辘打水的古井;有幾家人合住的嘈嘈切切,家長裡短的四合院……
我對書中形形色色陌生的人物感到好奇:有“瘋子”素貞,有荒草中的“好小偷”,有姓宋的奶媽(自家孩子不管,卻奶着富人家的孩子!),還有蘭姨娘(姨娘是啥人?問爸爸,爸爸壞笑不語,媽媽翻着白眼說是“小老婆”!)
我更為書中的悲慘故事情節而憂傷:“瘋子”素貞帶着妞兒尋找丈夫卻被火車奪走了生命;小偷帶手铐看着弟弟考上中學;宋媽滿懷希望盼來的卻是兒死女賣的噩耗……
那個時代,人們怎麼就那麼多悲苦呢?小英子的父親也沒能見到她國小畢業典禮上的驕傲身影。我感到悲傷,像在歡樂旅途的豐盛大餐中加入一道辣鼻的芥末。
闆橋先生說:“疑是民間疾苦聲,一枝一葉總關情”。《城南舊事》展現出作者小時候天真善良的童心,也展現了她長大後對人世間疾苦哀樂給予的那份悲憫和真愛。我以後寫作文,也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善于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以小見大,寫出真情實感。
其實,讀書和觀景相似,好景人人喜歡,觀之心曠神怡;慘景人人憎懼,觀之憂傷歎息。《城南舊事》是一個舊時代的縮影,我覺得讀起來雖然不如幽默驚險的故事那樣暢快淋漓,但更震撼人心,更發人深思,更令人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我漸漸喜歡上了悲劇類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