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記憶
FENGHUOJIYI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推出系列報道《烽火記憶》,通過口述回憶、一枚勳章、一張照片、一本日記本等老物件來講述參戰老兵、優秀退役軍人等功臣模範老兵的“烽火記憶”。這個系列連續5天推出,敬請關注!
1
# 謝榮華 #
第一次見到謝榮華時,他穿着得體的衣服,每一顆扣子都系得規規整整,頭上戴着毛線帽,端坐在椅子上,見到記者進門,他趕忙拄着拐杖起身,93歲的他一起身險些摔倒,同行的人都一陣慌亂,他卻朗朗地笑着,若無其事。

謝榮華介紹
1948年2月,謝榮華正式入伍。後來,他随部隊進入北韓,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謝榮華說,上甘嶺一戰長達40多天,零下40℃的天氣,呼嘯而過的寒風,一米多厚的積雪,這是他們要面對的戰争環境。他參與作戰近1個月,參與了8次戰鬥。
謝榮華年輕時候的照片
在謝榮華參與的最後一次作戰中,當看到機槍手犧牲後,身為通訊員的他義無反顧地沖上前,架起機槍繼續作戰,就在此時,對方的一枚炮彈突然落在謝榮華的背後爆炸了,指導員當場犧牲,謝榮華也被炸暈了過去。“醒來時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隻感覺後背非常的痛。”後來,謝榮華跟随部隊輾轉至蘇聯接受治療,因為後背皮膚嚴重受損,醫生從其腹部取皮瓣進行植皮,是以留下二三十厘米長的疤痕。
謝榮華背後的傷疤
1953年9月謝榮華因傷病退伍,榮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一次。退伍後的謝榮華很少與外人提起自己受傷的過往,更沒有提起自己立功的事,他最希望傳給兒孫們的是敢于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
02
# 林國文 #
見到林國文老人的時候,他正在房間看舊報紙,這些報紙都是經過他精心整理的,裡面記錄了中國時代的變遷,而令他最有感觸的便是關于抗美援朝的報道,因為這和他年輕時的經曆息息相關。
林國文介紹
1953年抗美援朝戰争宣告結束,留守北韓的志願軍幫助北韓進行戰後重建家園工作,因駐北韓志願軍官兵文化建設迫切需要,1955年,林國文便随志願軍炮兵8師46團趕赴北韓,成為一名志願軍文化教員,幫助志願軍們脫盲。“脫盲就是要把沒有文化的戰士提高到一個人認識2000字”,林國文老人回憶道。
初次進入北韓,林國文不僅要幫助志願軍戰士脫盲,還要參與戰後重建工作。戰後的北韓工業體系遭到嚴重的破壞,需要大量的鋼鐵,林國文便帶領着北韓的戰士,走遍了北韓的農村地區,收集戰争期間遺棄的廢鐵,保障了北韓恢複工業生産建設的順利推進。
林國文的紀念章
如今,88歲的老人身體依舊硬朗,并且愛上了旅遊,他興奮地拿起這幾年旅遊的照片給我們看,“這幾年出去11回,遊30個國家,喜歡在外面跑”。林國文告訴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用我們前輩的鮮血和生命鑄成的,是以更應該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來源: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東南網
點亮小花
為參戰老兵、優秀退役軍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