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圍攻北京城。

原來在北京城外布置的防城兵力,已經失去與農民軍抗衡的能力。北京城内,從大臣到普通百姓,都在想方設法求生。

三月十八日晚上,崇祯皇帝見局勢已經無法挽回,圍繞大殿踱步,捶胸頓足,歎息徹夜,還連連大喊:“内外之臣誤我!誤我!”

接着,崇祯皇帝指令射馬都尉鞏永固,用自己的家丁護送太子向南方逃命。然而,鞏永固此時卻連連磕頭說:“親臣不準藏甲,我豈敢擁有家丁!”崇祯皇帝隻能默默哭泣。

很快,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破北京内城。三月十九日,天剛剛破曉,崇祯皇帝自知敗局已定,在太監王承恩的陪同之下,登上了煤山頂上的壽皇亭。崇祯皇帝絕望地寫下了遺書。接着,他用淩亂的頭發蓋臉,選了一棵歪脖子樹,與王承恩相對,上吊自殺。

在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崇祯皇帝經曆了什麼,導緻他選擇絕望地上吊自殺?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崇祯

一、勤勤懇懇,身居高位不享福

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在二十三歲就死亡了,沒有子嗣。兄終弟及,崇祯皇帝朱由檢登上皇位。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朱由校

然而,與沉迷酒色的哥哥朱由校不同,崇祯是一個一生操勞的皇帝。然而,身居高位的崇祯皇帝,并不像他的祖先朱元璋那樣,宵衣旰食,勤懇持政。崇祯皇帝雖然身體上是忙碌的,但其精神和内心卻是痛苦的。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朱元璋

身為皇帝十七載,崇祯面對的是前幾任皇帝由于懶政怠政而留下的一副“爛攤子”,朝野内外,危機四伏,一團亂麻。崇祯皇帝左支右绌,疲于奔命,坐在龍椅上也如坐針氈。

如果崇祯皇帝早生幾十年,在那時候做皇帝,也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絕對是鶴立雞群、擁有作為的好皇帝,指不定還留垂青史。隻可惜,明朝到了公元1627年之際,早已千瘡百孔,危在旦夕。

就主觀而言,崇祯皇帝确實努力了。他不好聲色犬馬,沒有荒淫陋習。崇祯曾經“屢召平台”,即親自接見群臣,處理政務。這種皇帝親自處理政務的情形,自從武宗皇帝起一直到後面的六朝皇帝,就基本消失。而崇祯皇帝不但把他恢複,還一直堅持了下來。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崇祯皇帝鄭重地承諾,除了嚴寒酷暑等極端惡劣的天氣之外,都要親臨朝政,主持政務,“朕當時禦文華殿,一切章奏,與輔臣面加參詳,分别可否,務求至當”。

崇祯皇帝還直面現實,動員群衆一起來解決事情。崇祯四年,明朝遭遇旱災,崇祯敦促全朝群臣進行反思。他還一口氣列舉了是一種當下的歪風邪氣:

一是群臣“事多蒙蔽”,不講真話。二是“用人不當”,有才能之人不能任用。三是“任事者推诿不前”,很多人占其位不能盡其職,屍位素餐。四是“刑罰失中,而獄底多冤”,指責東廠、西廠等司法腐敗。五是“墨吏縱橫,而小民失所”……

然而,崇祯皇帝雖然知道問題症結所在,卻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此時的明朝,俨然就像一個瀕臨倒閉的公司。皇帝與群臣,就好比雇主與雇員。由于包括崇祯在内的好幾任皇帝接連破壞契約,導緻一個又一個循規蹈矩、勤懇工作的雇員或被錯殺,或被罷免。而那些油嘴滑頭、胡作非為、中飽私囊的雇員,卻被欣賞和提拔。

是以,雇員和雇主之間彼此失去了信任,君臣之間也沒有了契約可言,雇員不再遵守契約,也不再相信他們的雇主。

二、天降大旱,橫征暴斂失人心

崇祯皇帝不僅失去群臣的心,還失去了百姓的心。崇祯年間,天災不斷,年景一年不如一年。崇祯第一年的夏天,畿輔旱,導緻土地綿延千裡發生皲裂。崇祯第三年三月,旱災又來臨,崇祯皇帝選擇吉日向天禱告。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劇照

崇祯第五年,杭、嘉、湖三府自從八月以來一直到十月,都沒有下雨。崇祯第六年,從北京到江西一帶發生幹旱。崇祯第十年的夏天,從北京到黃河的東邊一直不下雨,江西再次遭遇幹旱。

崇祯第十一年,兩京、山東、山西還有陝西也發生了旱災。崇祯第十二年,又輪到山東、河南、山西、浙江等地遭遇旱災。十三年,兩京及女登、青、萊三府旱。

十四年,兩我京、山東、河南、湖廣及宣、大食邊地旱。十六年五月辛醜,祈禱說雨澤,指令臣子與工匠痛加修省。

然而,不隻是旱災,還有蝗災。崇祯第八年,山東、河南一帶出現了蝗災。十一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大旱蝗。十三年五月,兩京、山東、山西、陝西大旱蝗。十四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大旱蝗。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崇祯最後七年,蝗災、旱災接連不斷,而且發生旱災基本以北方地區為主,百姓流離失所,沒有飯吃,北方不少地方發生了農民起義。

然而,崇祯卻把賭注押在加派錢糧、用武力鎮壓人民上,結果是人心盡失,紛紛加入起義隊伍。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為了鎮壓農民起義,朝廷就要錢糧來練兵,但朝廷财政困難,隻好向農民加派錢糧,結果使原本積貧積弱的農民不堪重負,紛紛轉向起義。朝廷官員還要額外增加勞役壓迫農民,越是加稅,起義越多。

崇祯皇帝的思想深處,總是認為有了錢糧,就可以招兵買馬,操練士兵,進而也就可以撲滅農民起義,鞏固自己的統治。他非常嚴厲地強迫群臣和基層官吏采取一切手段去敲撲老百姓,并下令“考選專主催科”。

于是,為官者“畏降級罰體之及,明示吏民曰:‘自要官,顧不得爾輩’。于是不責納戶,專責糧倉。更有錢糧已赦,乘機沿追”。當官的害怕降罪波及自身,便層層施壓,責問糧長。

結果可想而知,很多百姓頗有怨言,沸騰不已,甚至有的百姓甯願逃走成為盜賊。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三、兵敗山倒,建議南遷要顔面

公元1644年正月起,李自成率領軍隊,從西邊出發,步步緊逼北京城。自從李自成占領西安之後,前方戰将被打敗的消息頻頻傳來,使得崇祯皇帝一直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他如坐針氈,始終有一種不祥之感。

正月初三,崇祯皇帝特意召喚李明睿入宮觐見。顯然,崇祯皇帝是想找大臣商量要事。李明睿剛剛進入大殿,崇祯皇帝立馬上前垂詢擊退敵人的良策。

李明睿請崇祯皇帝退卻左右随從,然後走到皇帝面前,小聲地說:“臣自蒙召以來,探聽賊信頗惡,今且近逼畿甸,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隻有南遷一策,可緩目前之急。”

李明睿建議崇祯皇帝南遷,然而事關重大。因為,崇祯皇帝回想起了當年英宗皇帝朱祁鎮在瓦刺兵臨城下時的潛逃事件,結果被萬人唾罵。崇祯說:“今天,若再行此議,豈不是陷我于亡國的境地嗎?”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朱祁鎮

随後,崇祯皇帝又指了指天,說:“不知天意如何?”

李明睿表示,天命是很難知曉的,并建議皇帝不要猶豫,應該盡快做出決斷,他說:“天命微密,當内斷聖心,勿緻噬臍之憂。”

崇祯皇帝何曾沒有想過要南遷呢?他表明自己很久之前就想南遷了,但是“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除此之外,他還擔心外邊諸臣反對,“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崇祯皇帝内心,其實是認定南遷是沒有辦法中的一個辦法,但他的外在并沒有充分地表現出來。因為南遷意味着北方的實守,崇祯皇帝實際上是希望群臣合力勸請他體面地離開北京。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然而,崇祯皇帝口是心非,為了顔面而反對南遷,“如事不可知,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朕志決矣”。但他又讓天津巡撫馮元飄收集船隻,待命直潔口,作南遷之用。

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免得日後背負罵名,崇祯皇帝悄悄暗示大學時陳演率領百官堅決請願,勸谏他南遷。但是陳演不願意,因為他也害怕日後被擔負勸駕南遷的罪名。

陳演本來就是一個“庸才寡學”的人,但是他非常擅長逢迎。是以,崇祯皇帝自從周延儒被罷黜之後,最寵信的就是他了。是以崇祯皇帝對陳演說,“此事要先生一擔。”

然而,陳演的反應卻出乎崇祯皇帝的意料,他沉默不語,既沒有退敵良策,也不願充當勸聖駕南遷的角色。于是,陳演上奏折說:“贊理無效”,請病假回家。崇祯皇帝非常失望而又無可奈何地說:“朕要作,先生偏不要作。”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四、最後一天,狠下心殺妻滅女

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圍攻北京城。原來在北京城外布置的防城兵力,已經失去與農民軍抗衡的能力。北京城内,從大臣到普通百姓,都在想方設法求生。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前一天,崇祯皇帝緊急召集百官商量對策。然而,大殿内跪着的文武百官,相視無語,束手無策,唯有凄然落淚而已。

在上書禦案中,有“文臣個個可殺”語,密示近侍,随即抹去。”這一刻,崇祯對群臣已經失望至極,非常仇恨。

下午,太監曹化淳投降,并且打開了彰儀門,農民軍一湧而入。太監王廉急忙禀告崇祯皇帝,而崇祯皇帝卻以為李國桢的軍隊還在抵抗。不料太監王廉說:“陛下哪裡有兵,唯速走。”此時,太監張殷勸請崇祯皇帝早作投降,被一劍刺死。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這時,崇祯皇帝派射馬都尉鞏永固用自己的家丁護送太子向南方逃命。然而,鞏永固此時卻連連磕頭說:“親臣不準藏甲,我豈敢擁有家丁!”崇祯皇帝隻能默默哭泣。

但崇祯不放棄,随後他又趕緊派别的人分别将太子、永王、定王等易容化裝送出城,并到親戚家中避難。爾後,崇祯把袁妃和周皇後叫來,指令一起來喝酒,崇祯一口氣喝了幾十杯。

喝酒是為了壯膽,崇祯不能眼看自己的嫔妃落入敵人之手,于是他揮起手中的寶劍,向袁妃砍去,袁妃立馬應聲而倒。

随後,急忙傳回坤甯宮,上吊自殺,殉國而亡。周皇後臨死之前,對崇祯說:“妾跟從你十八年,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以緻有今日,現在陛下命妾死,妾怎管麼敢不死!”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原來,周皇後曾經也勸說過崇祯南遷,暗示他們在南京還有一個家。但無奈,崇祯沒有下定決心,導緻有了今天的局面。

長平公主則在一旁痛哭不已。崇祯皇帝心想,與其讓自己的女兒們受到淩辱,不如殉國。于是崇祯皇帝揮起寶劍,以袖遮面,狠下心殺掉了幼女昭仁公主。長平公主則被砍中左臂之後,又被砍右臂,昏倒在地。崇祯皇帝則非常悲痛地對女兒們喊道:“汝奈何生我家?”

接着,崇祯皇帝又對幾個嫔妃說,“爾等也去吧!”便又殺死了幾個嫔妃。

崇祯皇帝完全失去了理智,但此時此刻,他更想求生。于是,他急急忙忙換上了便服,準備潛逃出城。他哪裡會想到,第一次微服出城是在崇祯元年,但是是要考察京師民情以及城守情況。那時,他剛剛登上皇位,躊躇滿志。而這一次出城,竟然是為了活命!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他換上了普通百姓的便裝,混在衆多太監當中,出東華門,到朝陽門。假稱是奉太監王相堯之命出城。但是守門士兵卻堅持天亮後驗明身份再放行。太監們試圖奪門,卻被守門軍人放炮轟走。

崇祯皇帝無奈,隻好派人到負責城守的戚國公朱純臣家,卻未見戚國公本人。不得已,吃了閉門羹的崇祯又去了安定門但是因為門閘沉重,怎麼也打不開,求生的路被徹底堵住,隻好傳回皇宮。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五、闖王進京,無可奈何花落去

十九日拂曉,紫禁城内外火光映天。太監王相堯在宣武門投降,“闖王”李自成的将領浩浩蕩蕩開進京城。守衛正陽門的兵部尚書張缙彥、朝陽門的朱純臣也先後開門迎降,北京内城落入李自成的軍隊之手。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李自成

崇祯皇帝得知後,親自在空曠的前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希望有人能夠來陪他最後一段,結果竟然沒有一人前來。他仰天長歎,咬破手指,寫下了一封血書給李自成: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緻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娃一人。”

即刻,崇祯皇帝在貼身太監王承恩的扶掖下,顫顫巍巍地爬上了煤山頂的壽皇亭(現在的壽景山)。這裡,曾經是他檢閱守城士兵操練的地方,如今卻成為了他要去面見列祖列宗的場所。

此時此刻,他隻想早點死去,早點離開這個令他無比絕望的塵寰。他在一棵蒼老的海棠樹(如今俗稱“歪脖子樹”)下,抛起一根粗繩,亂發蓋臉,與王承恩相對,上吊自殺。

崇祯皇帝上吊時無比狼狽,他穿着藍布衣服,左腳光着,右腳穿着一隻紅鞋,身上是一封遺書。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崇祯皇帝的死,意味着明朝滅亡。

而京師城内,并沒有因為崇祯皇帝的死亡而彌漫多少悲傷的氣氛。京師的百姓們擺香火設案頭,張貼各種歡迎“闖王”李自成進京的智語:“大順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 “永昌元年,順天王萬萬歲!”并到處張燈結彩,熱烈歡迎農民起義軍的到來。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李自成則頭戴氈笠,穿着一身青布軍裝,圍着一匹高大的黑色駿馬,在幾百名騎兵的護衛之下,威風凜凜地開進京城,從承天門進駐皇宮。

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在皇宮内内外外搜查幾遍,都沒有找到崇祯皇帝。李自成表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于是懸賞白銀萬兩,指令獻出崇祯皇帝。

直到崇祯皇帝死去兩天之後,大家才發現了這個早已僵冷的國君。第二天,農民軍将崇祯皇帝與周皇後的屍棺移出宮禁,停在東華門示衆。

四月初,李自成的政權派人将崇祯皇帝與周皇後,草草葬入昌平田貴妃的墓穴之中,這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小結:

在明朝滅亡前夕,崇祯皇帝表示,“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矣。”他把亡國的責任統統推給了諸臣,認為是“諸臣誤國”。

然而,明朝的滅亡,有其曆史必然性。崇祯皇帝舉措乖張,緻使人心盡喪,統治階級更加分崩離析,則是明朝終于滅亡的決定性因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勤懇持政十七年,崇祯皇帝還是免不了背上亡國之君的恥辱。曆史的無情總是令人扼腕長歎。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帝國覆滅前的那段時間,他到底在幹什麼?

歡 迎 分 享 到 您 的 朋 友 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