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秋雨飄落(組章)

王 斌

秋雨飄落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秋風清,秋月明

似乎還沉浸在夏日那難以抹去的躁熱裡,轉眼間一覺醒來,便刮起了涼涼的秋風。很快就下起雨來,雨水由小而大,起初如絲如縷,而後便紛紛揚揚,飄揚起來。

我獨自站在窗前,手捧一杯清茶,望着窗外飄灑的秋雨,在心裡也跟着惹起一陣陣紛揚的思緒。不時有雨水濺落到玻璃窗前,冰涼的雨珠滴落在皮膚上,那種久違的清涼便“倏”地直入心底,在内心泛起層層漣漪。

秋雨,終于悄然而至。宛若一個溫柔的女子,在你飽受酷暑炎熱折磨之苦,身心俱疲之際,邁着輕緩的步子,悄然出現在了你的面前。她沒有夏雨的暄嚣,也沒有夏雨的那種肆無忌憚。夏雨總是容不得你思考和停留,便已迫不急待地從天而降,出現在你的面前。夏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雷聲隆隆,轉眼間便已沒了蹤影。

秋雨連綿,站在窗前,我能清晰地看到秋雨移動的雨腳。起先步子緩慢,轉瞬就飛奔而來。秋雨漫過了窗戶對面的小山,又挂上了大街對面的那幾棵柳樹。那裡是夏天的歌手——蟬的領地。這些夏天的狂熱歌者,已高歌了整整一個夏天,一場秋雨的到來就讓它們消聲遁迹,渺無影蹤。

隻有孩子們才站在空地裡看雨。這些調皮的孩子,看着飛馳而來的雨水,也跟着飛奔起來。一前一後,孩子們大呼小叫着。那些跑得慢的,最終還是被雨淋濕了,而那些已經跑進屋裡的,便躲在大門前,看着還在雨水中飛奔的夥伴,捂着嘴“嘎嘎”笑起來。

一場秋雨漸漸停歇,空氣裡彌漫着一股清涼的味道,地上灑落着被秋雨打落的金黃桂花,那股清涼的味道裡便多出了一種濕潤的甜香味。

黃 虎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黃虎是二嫂那年嫁過門時,從香花鄉娘家帶過來的一條小黃狗。那時的黃虎才三個月大,叫起來“叽叽叽”的,見到生人就往屋裡鑽,更像是一隻大黃貓。

到我家後,黃虎一如既往的親近二嫂。到了吃飯時,黃虎就乖乖地趴在桌子下面的二嫂腳旁。二嫂丢塊肉給它,黃虎馬上就咬住了。晚上睡覺時,黃虎則照例來到二哥二嫂屋裡,趴在床前的地上睡覺,好像一步也離不開二嫂似的。

幾個月後,黃虎已長成了一隻大黃狗,但它依舊喜歡寸步不離地成天跟着二嫂。那回,二嫂回香花鄉娘家。傳回時,黃虎還在跟村裡的土狗玩。回到家裡後,二嫂這才發現,黃虎被她忘在了香花鄉的娘家。

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天早晨,第一個起床的父親打開大門時,卻發現黃虎已趴在大門外的石闆上了。原來,昨天晚上,發現二嫂沒有在娘家睡覺,黃虎就在屋子裡跑過來跑過去(事後聽二嫂母親講的),後來,竟跑了10多裡路,從香花鄉跑回了小鎮。

那年,上黃家山割谷子,聰明而又忠誠的黃虎更是讓家人們喜愛有加了。那年九月初的一天,全家人一早就帶上鐮刀、拌桶等家什上黃家山割谷子。到了下午四五點鐘左右,突然下了一場大雨,等到大雨停歇,家人這才接着收割谷子。

一家人背着幾麻袋濕谷子和拌桶走到山腳時,母親突然一拍腦袋,說:“拐了。”問她咋回事?母親說,這才想起來,早晨出門時走得慌慌張張的,大門都忘記鎖了。

聽母親這麼一說,一家人心裡都懸吊吊的。走攏巷尾時,已是下午6點過。眼尖的我遠遠就看到,黃虎平伸展着身子,長長地卧在我家那沒有上鎖的大門前。可以想見,早晨,家人忘了鎖門上山割谷子時,聰明而忠誠的黃虎就已卧在那裡了,可以想見,下那場瓢潑似的大雨時,黃虎也一直卧在那裡。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養人三年,記三天。養狗三天,記三年。一隻土狗的故事,總讓人難以忘懷。

雅安童謠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緣,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降雨豐沛的氣候特點,是以素有“雨城”“天漏”等稱謂。在雅安這方土地上誕生的雅安童謠,同樣也有其鮮明的地方特色。

以年齡大小來劃分的童謠:“扯鋸,還鋸。張家吃酒李家醉。倒在婆婆床上睡。婆婆有條大蠻狗,拿給幺幺騎起走。嘟嘟騎,嘟嘟騎。”“點點斑斑,跨(音:qia)過南山。南山有味,金銀寶貝。金哥抄手,銀哥請手。”“張打鐵,王打鐵,打把刀兒送幹爹。幹爹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看長麥。長麥還是骨碌子,幹爹還是幹兒子,幹媽還是幹女子。”

表現地理位置,四季輪回等方面的童謠:“周公山煙霧塵塵,散花頂光光生生。大興豪黑漆龍門,金沙壩蘿蔔花生。和崗上枸木林林,三家店墳煙堆堆。”“正月間拓拓子,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杆子,四月農人栽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六月間扇扇子。七月十三燒袱子,八月中秋麻餅子。九月重陽醪糟子,十冬臘月火篼子。”“鸰哥兒,鸰哥兒,你從哪裡來,我從名山來。名山有好高,萬絲萬丈高。名山有好矮,萬絲萬丈矮。百匹騾子百匹馬,喊你鸰哥兒過來耍。”

表現市井生活的童謠内容尤為豐富。如:“拍巴掌,油欠粉。你賣胭脂我賣粉。賣到成都折了本,買個豬兒大家啃。啃又啃不動,丢到河下撲通撲。”

童謠是俚俗文化,通俗易懂,從中也可看出一方風土人情。故而世代流傳,經久不衰。

愛物惜物的外婆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記憶中,我外婆袁桂英是個個頭不高,說話和氣,也特别愛物惜物的人。

我外公外婆一家住在雅安市草壩鎮中街,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外公、外婆一共生養了母親他們兄妹5人。“人上5口,供得氣吼”(意為家裡的娃兒上了5個,生活就會很困難)。因為家中吃飯的人多,外公、外婆一家的生活一直很拮據。這也就促使外婆養成了一生愛物惜物的習慣。據母親回憶,幾兄妹小時,家裡最稀罕的是成天都穿在腳上的膠鞋。一雙膠鞋買回家後,老大穿了,老二接着穿,老二穿了,老三再接着穿。不穿膠鞋時,外婆就把膠鞋洗刷得幹幹淨淨,再收揀好。即使是膠鞋的鞋面穿了洞或後跟穿爛了,外婆也有辦法——剪一塊厚實的布把鞋面或後跟縫補好,膠鞋又接着穿。直到一雙膠鞋的鞋底磨平,磨出了洞,外婆才不得不忍痛扔掉膠鞋。

聽母親說,有回,外婆到雅安城裡去趕壩壩會,買了一雙娃娃穿的膠鞋。傳回時,剛剛走到水津關附近,天一下就黑了下來,緊接着,胡豆粒大小的雨點“噼噼啪啪”落了下來。外婆原本帶了一張塑膠布,準備下雨時披在身上的,可她見雨越下越大,生怕雨把膠鞋淋壞了,就用塑膠布把膠鞋包住,抱着往家裡跑。等到外婆跑攏家,早已渾身濕透,噴嚏一個接着一個了。多虧喝了熱姜糖水,才沒有感冒。

外婆常說,惜糧得飯吃,惜衣得衣穿。在母親的記憶裡,有件小事是80歲的她至今也無法忘記的。大約在母親七八歲時,外婆給她做了一雙紅綢子鞋面的布鞋。在布鞋的鞋面上還繡有花朵,特别好看。母親穿上後,當天就跑到鎮尾的三家店那裡看人耍猴戲去了。中午回家時,走到後門,母親才發現,外婆做的那雙新布鞋早已被溝水打濕了,又髒又黑,還糊滿了黃泥巴。

母親吓住了,站在後門外,不敢進家門。正巧這時,外婆背着一背簍豬草回來了。一眼瞥見母親腳上的布鞋,外婆頓時火冒三丈。“你這個不知好歹的死女子!”外婆一腳就把母親踹下了石闆台階,惡狠狠地說:“看我今天不打死你!”外婆随手抓起一根竹鞭,就要追打母親。幸好外公回來了,“你往死裡打娃娃,當初生她時,咋不蓋在腳盆裡閉死算了。”外公這麼一說,外婆心才軟了,也才住了手。

歲月匆匆,一轉眼,外婆已去世多年。但外婆的愛物惜物卻成為了我家的好家風。

END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王 斌(雅安市雨城區)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檔、音視訊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檔、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散文】秋雨飄落(組章)‖王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