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裡走單騎”的曆史真相

關二爺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乃脍炙人口、婦孺皆知的精彩故事,但筆者在此要潑點涼水——千裡走單騎也許是真,過五關斬六将絕對是假。

“千裡走單騎”的曆史真相

《三國演義》用了整整一個回目的篇幅來寫關羽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将的傳奇故事。關羽一路走來,雖數遭攔截,曆經坎坷,卻也走出了神勇,走出了威風,先後斬殺了東嶺關守将孔秀、洛陽太守韓福、牙将孟坦、汜水關守将卞喜、荥陽太守王植、黃河渡口守将秦琪等六員曹操屬下将官。

這六員将官在曆史上皆無記載,應該都是虛構的,有趣的是,沒有攔截謀害關羽的東郡太守劉延卻是曆史上實有的人物。

“千裡走單騎”的曆史真相

不但這六員将官在真實性上有疑問,就連關羽千裡走單騎時選擇的路線也明顯存在着問題。試想,從河南中部的許昌(關羽開始千裡走單騎之前身在許都,即現在的許昌)北上河北,隻需一路向北直行即可,而關羽卻偏偏要先向東北方向行進,途經洛陽之後再轉而沿着黃河向東,然後才從滑州(三國時期根本沒有這個地名,滑州之名産生于北宋時期)渡河北 上,從地圖上一看就知道是在走彎路,而且繞了一個大大的彎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地理錯誤呢? 一是因為當時地圖極少,而羅貫中的地理知識又不夠豐富;二是因為《三國演義》誕生之前,在民間流傳的三國話本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方不是許都,而是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而關羽所經過的五關正好從西向東一字排開在從長安去河北的路線上。

“千裡走單騎”的曆史真相

順便說一句,也正是因為說書人讓曹操在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才有了戲曲《霸橋挑袍》中關羽在潮橋(長安附近的一座名橋) 用刀料慮曹操所贈錦袍的經典情節。

曆史上,關羽離開曹操時,劉備可能已經不在河北,而被袁紹派遣到汝南附近打遊擊牽制曹操去了,是以關羽在尋找劉備時很可能根本沒有到過黃河邊,而是直接奔了汝南。

如果關羽尋兄時去的是河北,就距離而言,“千裡走單騎”勉強成立,如果是汝南,那就應該改成“百裡走單騎”,因為許昌和汝南之間隻有二百多裡的路程。

“千裡走單騎”的曆史真相

而且,不管關羽是從許昌北上河北還是南下汝南,所經之地都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根本不存在什麼關什麼隘,在這種情況下,過五關斬六将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關羽不辭而别時,曹操的部下有人要發兵追趕,曹操回答:“各為其 主,不必追了” ,進而留下了 “英雄愛英雄,惺惺惜惺惺”的一段曆史佳話。

“千裡走單騎”的曆史真相

雖然曹操下了 “不必追”的指令,可是這好像并非一個非常正式的軍令,沒有得到消息的沿途守兵很可能會自行攔截關羽,但《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過五關斬六将絕對是沒有的,因為那“五關”根本不在關羽尋兄時 的所經之路上,那“六将”則沒有在曆史上留下任何蛛絲馬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