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朱元璋

據史書記載,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每攻下一個地方,就要先把這個地方的官吏全部抓起來殺掉。他為什麼這麼恨唐朝地方官吏呢?主要是地方官吏A錢成風,老百姓過的苦不堪言,他們對地方官恨之入骨,一旦有機會必然狠狠地報複他們。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深知官員貪腐問題,當他成為皇帝後,對官員腐敗的打擊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實際效果又如何呢?今天文史君就帶領大家來看看。

一、明代官員為什麼會窮?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下令大規模降低官員薪資待遇。首先,取消官員俸祿中的職田。原本職田是國家專門配置設定給在任官員的田地,其收入都歸官員個人所有。其次,降低俸米規格。

中國許多朝代的官員俸祿往往以俸米的形式發放,也就是政府直接給官員發糧食作為工資。朱元璋也是這樣幹的,這本無可厚非,但他給官員發放的俸米規格極低。明朝一品官的年俸才1044石,而漢代宰相的年俸則高達一萬石。雖然這有度量衡變化的差價,但不可質疑的是,明朝官員俸祿極低。

有人就會問,朱元璋為什麼要薄待為他打工的官僚集團呢?一方面,他想盡可能地把錢撥給自己的子孫後代,讓他們過的舒服,畢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另一方面,他覺得當官是個光宗耀祖的職業,大明官僚都讀孔孟之書的文化人,就要用道德限制自己,既然有了好名聲,就别要求經濟待遇了。嘉靖時期的海瑞可能最符合這一要求。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黃志忠版海瑞

二、朱元璋是怎麼反A錢的?

公元1382年,朱元璋設立都察院,都察院的職責就是監管中央以及六部官員,防止他們A錢。後又設六科給事中,專門監督六部。以上是朱元璋在中央設定的監察機構。在地方上,設定十三道監察禦史,用以監督地方财政,但也可對中央各部門進行監督。不僅如此,朱元璋還從中央定期派出巡按禦史,到地方視察,監察地方官員。不論是中央官員、還是地方官員都受到了監督,而監督部門也被監督,形成了一張反腐敗的大網。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都察院

為了防止官員濫用職權,朱元璋還對各級官員行為進行嚴格限制。首先,地方官員不許到鄉村去視察民情。這是為什麼呢?在朱元璋印象裡,凡是去視察民情的官員,表面上是深入基層,實際上就是找機會大吃大喝,搜刮民脂民膏。其次,限制官員過度使用公共資源。比如,官員在出差時,不允許使用公家車馬來運送私人财物。如果是辦公必帶的物品,可以使用公家車馬,但有重量限制,一般不允許超過十斤,超過後就受到杖刑。

三、止不住的A錢

正常來說,朱元璋設定了那麼多監察機構,又制定了如此嚴格的官員行為準則,明初官員應該很少A錢吧?但事實恰恰相反,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小官小吏,幾乎是無人不貪、無人不污。刑部官員收了錢之後就把罪犯放走,印鈔局的官員和戶部官員勾結,将印刷的七百萬錠紙币私藏了20%左右。在地方上,浙江省的農民交的稅比标準稅額高出45%左右。更嚴重的是,一些地方官吏和地主勾結,将地主頭上的稅額全部轉嫁給普通農民。農民一旦交不上稅,地方官府就會派人到農民家裡拆房屋,趕牲口。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眼見自己制定的官員行為準則無人遵守,設定的監察機構也形同虛設,朱元璋憤怒極了,并決定對貪官污吏大開殺戒。從公元1382年的空印案,到公元1385年的郭桓案,朱元璋連續殺了七八萬的貪官,這其中也不乏有被冤枉的人,但朱元璋秉持甯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原則,對貪腐官員毫不手軟。

四、對貪官的恐吓和基層反腐

朱元璋一直想不通,為何朝廷的反A錢措施如此嚴厲,卻總是無法根除貪官污吏呢?他通過反思和總結,認為根源在社會風氣上。在元朝時,社會風氣就已敗壞,A錢成風,貪官污吏肆無忌憚,現在隻有糾正社會風氣,最終才能解決官員A錢問題。

那應該如何糾正社會風氣呢?朱元璋親自撰寫了一本名為《大诰》的書。這本書的主要内容就是論貪官的一萬種死法,在書中詳細記載了處理貪官的各種殘酷刑罰。朱元璋是想通過這種恐怖書籍,對貪官污吏進行恐吓,取得震懾效果,讓他們不敢A錢。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大诰》

除了進行恐吓外,朱元璋還非常重視基層反腐。具體的措施就是,向全天下老百姓宣布,人人都可以告發A錢官員。這項措施起初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後來逐漸就變質了。一些老百姓借此向官員敲詐,還有一些官員逼迫老百姓去誣告不肯A錢的官員,弊端叢生,最後連朱元璋自己都承認反A錢真的太難了。

論反貪腐誰最強?朱元璋:我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可惜效果一般

老年朱元璋

相比于明朝其他皇帝,朱元璋在位時的官吏還算是比較廉潔奉公,比其他時期要好的多。但朱元璋想要徹底掃除A錢之風的願望到死也沒有實作,或者說永遠也不會實作。為什麼呢?一方面是明朝官員俸祿太低,别說過的體面,可能想要維持正常的生活開銷就需要A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朱元璋建立的監察機構本質上都是依附于皇權的互相監督,而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權力互相制衡。既然是依附于皇權,那這些官員在自己退休前勢必也想要撈一筆,誰又會真的想為民做主呢?是以解決A錢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文史君說:

從一個普通農民逆襲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本以為靠着殘酷手段和嚴密的監察機構,就可以消滅A錢這個封建王朝的曆史頑疾。但卻忽略了官員也是人,也要養家糊口的現實,過于微薄的俸祿實際上也逼的一些官員去貪去腐。朱元璋雖然失敗了,其反A錢的措施有些也過于殘酷,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朱元璋稱得上是反A錢第一人,值得為他點贊。

參考文獻

1、張宏傑:《陋規:明清的腐敗與反腐敗》,嶽麓書社,2020年。

2、張廷玉等:《明史》,中華書局,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阚翔)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