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借鑒之美

古語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優點,我們勇于借鑒,可使自己迅速壯大。借人之長,補己之短,可于黑暗中綻放個體的華光,可于寂寂中展露集體的強大,可于新世紀再造民族的輝煌。

借鑒是個人進步成功的馬達。

在科學探索中,尤其需要借鑒前人的成就。科學家牛頓就說他的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借鑒了16世紀衆多前輩探索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經過自己辛勤的思索與探究,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成為近代自然科學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試想如果沒有對前人的借鑒,牛頓怎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居裡夫人在接受諾貝爾獎時就說:假如沒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為借鑒,她成功的機會也許更加渺茫。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的美國科學家克裡克和德國科學家貝恩均坦言,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借鑒。他們懂得,僅憑個人的力量很難取得成功,即使個體擁有出色的才能。借鑒他人來促進自己進步,達到自己新的高度,這是一種明智的選擇。适時借鑒他人,就像為自己裝配一個馬達,加快個人進步成功的步伐。

借鑒是集體飛速壯大的催化劑。

善于借鑒他人,是一個集體在競争中取勝的重要原因。集體裡互相借鑒,開啟嶄新的思維,會讓自己更具有競争力。公牛隊六奪總冠軍,正是喬丹與皮蓬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彌補彼此不足的結果。

當年法拉利因為發動機受限,始終無法突破。本田公司則由于刹車系統問題而被歐洲拒絕。後來法拉利借鑒了本田的發動機技術,本田借鑒了法拉利優良的刹車性能,這才讓法拉利飛速向前,本田暢銷歐洲。企業之間互相借鑒,可以使自己的産品在市場上更具有競争力。産品持續占據市場高地,企業必将飛速壯大。如果缺少借鑒,企業就會喪失快速前進的催化劑,輕則失去自己的優勢,重則被市場淘汰出局。

借鑒是民族複興騰飛的翅膀。

一個民族要想保持強盛不衰的活力必須善于借鑒。日本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善于借鑒的民族。日本學習唐朝先進文化,實行大化改新,于是有了日本封建文化的燦爛。在近代,日本學習西方文明,明治維新後成為資本主義強國。二戰以後,日本國内一片蕭條,由于善于借鑒歐美先進技術,日本少走了許多彎路,短短二十年後,日本再次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可以說,沒有借鑒,就沒有日本今天的輝煌。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拒絕借鑒就意味着落伍甚至滅亡。忘不了近代史上閉關鎖國的滿清政府,因多次錯失學習借鑒西方的機會,終緻國貧積弱,落後挨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借機發展本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然而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技術還落後于發達國家的水準,這使得我們向國外借鑒學習的腳步還遠不能停下。中華民族要複興騰飛,實作中國夢想,尤其需要借鑒。

借鑒山的博大使我們厚重,借鑒水的堅韌使我們頑強。因為借鑒,我們成為智者、強者。借鑒是一種智慧。當然,我們不能照搬,否則就像東施效颦,遺笑後世;我們不能侵權,否則就會弄巧成拙,損人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