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價格快速上漲至2萬多美元後又迅速下跌了70%,創下自2014年以來的第二大跌幅記錄,恐慌情緒籠罩着整個數字貨币市場。
近來,網上流傳着下面這樣一幅圖,将比特币與曆史上的經典泡沫走勢進行對比,認為比特币泡沫已經破滅,價格将一去不再回頭。同樣,2017年年底突然興起的區塊鍊熱也與來時一樣,突然冷卻,難道區塊鍊的泡沫也将破滅?事實遠比你想象的複雜。
一、從比特币的價格曆史看不到泡沫的存在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比特币的走勢。将上圖中的比特币價格曲線橫坐标縮小,得到下面這幅圖,圖中橙色曲線為坐标縮小後的比特币價格曲線。在該圖中,比特币目前仍處于第一次抛售期,這才更符合現實狀況。
雖然比特币偶爾會引發媒體關注熱炒,但無論在國内還是全球,仍然是小圈子内部的事物。機構開始嘗試了解比特币的原理和市場規律,卻很少有真正買入持有的,公衆還處于完全看不懂也不認可的狀态,在2017年9月我國關閉數字貨币交易所後,絕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操作才能買到比特币。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比特币仍處于早期階段,尚未成為主流公衆的投資品,距離泡沫的形成還很遠。
二、從區塊鍊的普及狀況看不出有泡沫
得出這個結論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區塊鍊。區塊鍊技術雖然脫胎于2009年誕生的比特币,但這個概念卻是在2014年才由以太坊提出,2016年開始為公衆所知,2017年由于ICO熱炒成為媒體熱點,但絕大多數人對區塊鍊究竟是什麼、有什麼用處仍然是一頭霧水。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至少有兩個:
一是區塊鍊是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技術,涉及密碼學、分布式網絡、計算機軟體、博弈論等多個不相關的學科,且資料匮乏,技術發展又異常迅速,知識更新非常之快,要完全了解和掌握是很困難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研究;
二是區塊鍊革命性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特性難以被主流社會認可和接受,在技術應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阻力之大是難以想象的,這也導緻了區塊鍊應用“雷聲大、雨點小”的怪象,缺少“殺手級”的應用是區塊鍊技術難以進行科普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樣一個隻有極少數人掌握又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的技術,怎麼可能存在“泡沫”呢?去年底出現的“區塊鍊熱”現象,僅僅是一些人利用ICO/IFO/IMO的熱潮在投機炒作而已,并沒有真正地去研究、應用區塊鍊技術。如果說這是泡沫,那也隻是投機分子利用了“區塊鍊”這個名詞,跟區塊鍊的本質應用無關。
三、區塊鍊泡沫會在未來1-2年内開始形成
要預測區塊鍊未來的前景如何,我們不妨回頭看一看20多年前網際網路的發展曆程。
在下圖的納斯達克指數走勢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自1994年開始的網際網路“泡沫”一直持續到2000年左右開始破滅,經過數年的沉寂後又迅速增長,迄今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
網際網路的前身是1969年建立的阿帕網(ARPANET),到1987年TCP/IP協定成為阿帕網的主流,這時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才算誕生。而1993年推出的Mosaic浏覽器标志着網際網路開始進入公衆社會,此前已經曆了24年的漫長孕育期。1995年網際網路開始商業化,以eBay、亞馬遜為代表的大量商業網站湧現,傳統企業注冊.com網站逐漸成為潮流,風險投資人不計代價地将無數的資金砸向網際網路公司,納斯達克的網際網路股票價格紛紛沖上天,沒有人會去在乎公司是否有盈利前景,但直到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在增長了數十倍之後才開始破滅。很快,Google等偉大的網際網路企業在泡沫破滅後的廢墟上迅速崛起,将網際網路變成人類生活必不可缺的基本需求。
與之相比,區塊鍊技術出現至今隻有短短的9年時間,目前的區塊鍊行業剛剛起步(相當于1994年的網際網路),區塊鍊商業模式尚未成形,像eBay、亞馬遜那樣的行業領頭人還未見蹤影,隻有ICO狂熱可以與網際網路時代的IPO相媲美。由此可以推斷出,區塊鍊泡沫會在未來1-2年内開始形成,再經過3-5年的高速發展,才有可能進入泡沫破滅期,而在這期間内,區塊鍊行業也同樣會湧現出大量的知名企業,整個行業的市值将會經曆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長,這種預測是符合曆史經驗的。
四、創新和發展才是區塊鍊目前的主題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新技術都會帶來泡沫,區塊鍊作為劃時代的革命性技術同樣如此,但目前還遠遠沒有到談論泡沫的時候,創新和發展才是區塊鍊目前的主題。
在此不妨大膽預測一下——到今年夏天,閃電網絡日益成熟、EOS即将正式推出、以太坊也将更新到全新的大都會版本,ICO/IFO募集到的大量資金也将孵化出各式各樣聞所未聞的創新産品,區塊鍊底層技術很可能會在今年發生天翻地覆的進化,“殺手”級應用大機率會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紛紛出現,誰将會成為10年後的區塊鍊版FAANG和BAT?讓我們翹首以待。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13
本文作者:蘇甯金融研究院
本文來源:
钛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