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天一萬步,一周減十斤

每天一萬步,每周減十斤

首先承認有點标題黨,實際情況是:第一周體重下了十斤,後面用三個月又減下了十四斤。

其實我是想寫篇《論減肥與學習的關系》的。

三個月減肥後效果如下圖,體重減少了約24斤,腰圍下去了10cm:

緣由

肥胖好不好?當然不好了,别的不說,看看這個圖就明白了:

30歲、40歲、50歲的人都有人說:人到一定的年齡,體重就會增加,是減不下來的。然而30歲、40歲、50歲的人都有不少大胖子,瘦人也不少,我不大相信這論調,想試試是不是真的減不下來。事實是那些人根本就懶得減,隻是給自己找個不減肥的理由!

很長一段時間是不太能吃過多的,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會需要減肥,今年(2015年)6月份感到自己不能不行動了,有幾個原因:

  1. 體檢血壓低壓偏高,臨近高血壓的邊緣,要命的健康問題總是最大的問題;
  2. 新買的襯衣和褲子,沒多久穿起來都緊身了,很不舒服;
  3. 以前褲子都是褲腳先穿破,現在都是褲裆先磨破,差點丢醜;
  4. 極度排斥合影和照鏡子;
  5. 有人跟我說要做點力量訓練了;
  6. 見了幾個傳說中的胖子竟然都比我瘦;
  7. ...

反正是決定要減肥了。

經過

每天一萬步

減肥最樸素的想法是“管住嘴,邁開腿”(當然這是有問題的)。而走路是最簡單的邁開腿的方式,也最容易堅持。

去年就堅持走路了:

  • 開始定的目标是每天6000步,這時候完成4000步都覺得費勁
  • 目标換成8000步,,這時候完成6000步都覺得費勁
  • 目标換成10000步,,這時候完成8000步都覺得費勁

後來看到孫志剛老師朋友圈的一個想法:

我購買了小米手環,也建立了每天一萬步的微信群,并制定了規則:

  • 進群發個拜碼頭紅包表示有支付能力
  • “送小米手環”用于即時回報
  • 關注“微信運動”公衆号進行社交激勵
  • “每天晚上12點之前要走完一萬步,缺一步發一毛紅包”進行正向懲罰
  • “完成一萬步任務要打卡報數” 減少群主檢查工作量
  • “一個月可以請兩天假,請假一天發100紅包” 進行正向懲罰
  • 重大事項和月底退出機制,盡量通情達理

相對孫老師的建議增加了兩項:

  • 打卡報數是張同學的創意,我太喜歡了,不用我每天檢視誰完成了誰沒有完成。
  • 最早群中很通情達理,有事就可以請假,你會發現有人不想走了就請假,小困難就請假,有了請假發紅包機制後幾乎沒人請假了。真的可以體會制度對人的限制性,以及良好的制度對人的激勵性。

限制你每天完成一萬步的障礙是什麼?生病了?遇到台風了?下大雨了?霧霾了?其實什麼都不是,就是你的毅力和決心。三個多月我隻有一天沒有完成任務,那天哄孩子睡覺結果自己先睡着了。

有了一萬步的任務,上班盡量不開車了,近距離辦事盡量11路了,慢慢的、慢慢的每天走兩萬步也不是什麼問題了,走的過多導緻的問題是浪費時間、膝蓋損傷,後來盡量控制在10000步-15000步之間。

每周減半斤

然而,要減肥的,走路能減肥嗎?遇到了豬八戒困境,走了幾個月,也控制了飲食,但體重沒有變化:

考慮到一萬步的經驗,我又建立了一個減肥群“瘦成一道閃電”:

  • “送小米秤” 用于即時回報
  • 每周公布一次體重進行社交激勵
  • “定好目标,按期間最低體重,少減一克發一進制紅包”進行正向懲罰
  • 減肥不能無限制減,達到理想體重保持不反彈就可以一直搶紅包

到今天,群中所有人基本都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二個月都減下去十斤到二十斤不等。

問題是,原來群裡的人定的都是宏大目标:二個月減十斤、二個月減二十斤,但是過了一個月,不少人都沒有一點變化。前面有欠債,後面懲罰又特别厲害,出現了有人一周不吃飯,兩周減15斤的情況。 當然反彈是不可避免的。

這裡面我的減肥效果無疑是最好的,我一開始就把目标分解成每周減一斤。一周一周下來,基本上沒有對懲罰的恐懼,而是,每周都有減肥效果帶來的成就感,那是一種令人很愉悅的感覺。

還有,過分節食是不健康的,過量運動是不健康的,辟谷是不健康的...,還好,願意幹一件事情的總會聚集在一起的。感謝魏同學介紹HIIT給我,讓我了解到減肥不僅僅是減脂肪,更重要的是要增肌肉;感謝王同學帶來健康觀念,在我還沒有太傷害自己的時候終止了錯誤的減肥方法,還介紹那麼多實用的APP。

飲食控制也很重要,不讓自己感覺餓,保證三餐,某天的運動和飲食如下:

感想

根據成功的一般概念:達成自己的目标就是成功。我減肥無疑是成功的。作為老師還想把這件事和學習結合起來,談幾點感想。

即時回報最重要

走一萬步也好,減肥二十多斤也好,最重要的是即時回報。也就是說買個手環和體重秤最為重要。

沒有手環的時候手機也可以計數,但把手機永遠帶在身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小米手環可以,這樣就不會因為手機不在身上導緻計步不夠而放棄繼續努力。

減肥,買個小米體重秤也很重要,智能秤可以分享體重,當你一天往秤上站五次,你就不自覺的少吃多運動了。

學習也一樣,比如程式設計,學習使用類似GDB的調試工具進行調試是非常重要的,然後學習就有回報了,哪有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會調試程式,配合這樣的的學習方法,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了。

學生的作業,考試,老師的批改就是回報,對于學習是很重要的,我們上課,作業都是通過部落格送出的,老師的點評就是回報,這樣持續疊代可以教學相長。

循序漸進很重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一天也減不成瘦子。

一開始每天走兩萬步行不行?每周減肥十斤,一個月減肥40斤行不行?大多數人是沒有辦法堅持的。

我開始走步時目标是6000步,有時候4000步感覺都費勁,慢慢的當目标是20000步時,每天走15000步就很輕松了。

學習也是一樣,比如程式設計,“能運作Hello World”程式不光光表明開發環境建立好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學習的信心。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第一次接觸Windows 程式開發的情況,幾行代碼出現幾十個錯誤,讓人有崩潰的感覺。

掌握一項技能的層次從低到高可以是:初學者、進階初學者、合格者、精通者、專家。初學者的學習需要指令,找那些可以step by step的教程是最好的方法。比如龍博士的step by step 系列教程。

毅力很重要

我曬每天一萬步時,有人評論一萬步,随便走走就夠了。 我回了一句,一次走五萬步都沒有什麼,難得的是天天堅持。

健身也好,學習也好,方法都是次要的,毅力是最為重要的。

過去有幾件我堅持的很好的事情都給自己帶來很重要的影響。

國中,因為給龐中華老師的字帖提了個意見,他回信讓我跟他學硬筆書法。 六個月堅持每天練習一個小時,後來,字寫的不錯給了我很多積極的影響,甚至讓我覺的不當老師字就白練了,隻是沒想到當了老師都開始用PPT了。

第二件事是背單詞,扇貝單詞之類的網站和App可以讓背單詞變成體力勞動,我背了兩年單詞,積累了兩萬多的詞彙量,然後看英文書和中文書就沒什麼大的差別了,好處是到圖書館借書時,影印版是沒人和你搶的。當然更重要的是自己多了個世界,可以從多個角度審察一些事情。我現在也通過加分等措施鼓勵我的學生背單詞,但如果不認真,不拼寫,就是糊弄,是背不好的,參見李笑來老師的閱讀隻有一種:精讀體會一下學習是不能不老實的。

第三件,堅持每周至少讀本書,好處更多了,娛樂工作兩不誤。

還有,每天一萬步,持續健康減肥,讓自己不斷體會成功,變得更自信。

學習這件事,和健身一樣,做的好的永遠不停止,做不好的永遠不開始。

防止出現“破窗戶”很重要

明代禦史張瀚所撰《松窗夢語》中記錄的“新鞋踩泥”故事:張瀚初任禦史時,曾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延相。王延相沒有大談為官之道,隻給張瀚講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轎見聞:一天,乘轎進城,路遇大雨。一轎夫腳穿新鞋,從灰廠到長安街,小心翼翼擇地而行,生怕弄髒了新鞋。進城後,路面泥濘漸多,轎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腳低一腳地随意踩去,不複顧惜了……王延相說:“為官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将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個“新鞋踩泥”的故事後,“退而佩服公言,終生不敢忘”。此後多年,他嚴謹從政,廉潔為官,後來升任被稱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書,建樹頗多,名留青史。

我聽到這個故事時,立馬想起來程式員修煉之道

講的破窗理論,就感覺東西方文化是相通的。破窗理論在程式設計中的應用是不要技術欠債,要經常“重構”。

是的,每天一萬步,隻要一天沒堅持住,沒有監督,可能自己就放棄了。當年使用扇貝單詞背單詞,有一年大年三十半夜驚醒,今天還沒有打卡!!!

防止破窗可以有一個有共同目标的團隊幫你,比如我們的每天一萬步微信群,瘦成一道閃電微信群,大家互相監督、互相激勵,然後共同堅持。想想在學校裡,你要玩遊戲時,别人都在學習,還有你在學習時别人都在玩遊戲,那是不一樣的。

健身也是腦力活

“邁開腿,管住嘴”能不能減肥?能,但是隻是讓你從一個大胖子變成一個小胖子,有氧運動不但減脂肪,還減肌肉,正确的減肥是“增肌減脂”,這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塑形。減肥最好的方式不是有氧運動而是HIIT。

節食能不能減肥?能,但要反彈的,除非常年想吃都沒的吃,而且對身體傷害還很大。我有一段時間想盡快減下來,就吃的很少,經群中有經驗的王同學提醒,才不傷害自己

健身先健腦,健身一樣要學習,一樣要循序漸進。比如我練了一段平闆後就買了鍛煉腹肌的滾輪,結果由于肌肉力量不夠,一下子就把腹肌拉傷了,健身真不僅僅是體力活,。

參考資料

  1. 七種走路減肥方法,讓你越走越瘦
  2. 硬派健身
  3. 程式員修煉之道
  4. 軟體開發者路線圖
  5. 本能:為什麼我們管不住自己?
  6. 學習學習再學習

歡迎關注“rocedu”微信公衆号

  • 原文位址:http://www.cnblogs.com/rocedu/p/4851139.html
  • 推薦網站:新浪微網誌、扇貝背單詞、DKY背單詞小組、有道雲筆記、豆瓣讀書
  • 版權聲明:自由轉載-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3.0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