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公元前227年,易水旁的長亭裡,身着白衣白袍的燕國太子丹、高漸離以及一衆臣子神情肅穆,在此處擺酒設宴,送别即将出使秦國的勇士荊轲。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天空烏雲低垂,漸漸又刮起了不小的風,不一會兒,荊轲的車馬趕到,隻見荊轲大跨步走上前來,後面還跟着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郎,這個少年郎不是别人,他,正是此次要陪同荊轲前往秦國以助其一臂之力的燕國武将秦開之孫秦舞陽。

酒宴匆匆,畢竟不是團聚叙舊,而是把酒送别。

妄想統一天下的秦王在吞并趙國之後,又對燕國虎視眈眈,燕國此番派出勇士,就是要終結秦王的暴行,保住燕國的太平。

最後一盞酒飲畢,荊轲便起身率隊出發。

狂風中,他的衣衫仿佛化成了獵獵的旌旗,他的長發于風中恣意地飄揚,他的背影如此地決絕,讓前來送别的賓客熱淚盈眶,轉而泣不成聲。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眼見此情此景,樂師高漸離一邊擊築一邊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當下在場的衆人内心都非常清楚,此去無論能否成功地要挾或刺殺秦王,荊轲和秦舞陽都會面臨九死一生的境地。

此去秦廷無異于赴死,未知當事者心中該是何等的悲壯!

據《史記》上所記載的文字,我們大緻來回溯一下荊轲刺秦的全過程:原本行刺的設計方案就是由荊轲捧着裝有秦國通緝的戰将樊於期首級的盒子,秦舞陽拿着裹藏有毒匕首的地圖,到了秦廷後,荊轲和秦舞陽一同上殿,靠近秦王嬴政。

等秦王來看地圖時,秦舞陽便徐徐展圖,等到匕首露出之際由荊轲迅速抓起匕首逼向秦王,或逼迫其交出侵吞他國的土地,或直接弑秦王于當場。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為了以防萬一,讓秦舞陽與荊轲二人互相配合,最大程度地保證刺秦行動一舉成功。

而事實卻不盡如人意,因為秦舞陽在走入秦廷後,面色發白而且身體顫抖,這一幕被秦朝的臣子看在眼裡,當場喝問其緣由。

荊轲靈機一動,笑着答道:荒夷地方出來的人沒有見過大世面,應該是害怕王上的天威,故而心驚膽顫。

此話雖然遮掩的巧妙,卻令多疑的秦王增加了一份警惕,于是,秦王隻允許荊轲一人上殿近前獻圖。

荊轲從秦舞陽手中接過地圖,再捧着盒子一并走上大殿,來到秦王禦案前進獻地圖。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等“圖窮而匕現”之時,荊轲一把抓住匕首,拉住秦王的衣袖便開始行刺。

秦王一時間慌不擇路,隻得扯斷了衣袖然後繞着殿上的柱子躲閃荊轲。

試想,若此時小助手秦舞陽也在殿上,他與荊轲一起合作,縱使秦王再怎麼左躲右閃又能如何?到頭來即便不是被生擒活拿,也是被刺斃于當場。

然而荊轲最終沒有追上秦王,而秦王趁機也抽出了身上的佩劍,結果,蓄謀已久的刺秦計劃功敗垂成,荊轲被秦王砍得渾身是傷之後,被一擁而上的侍臣斬殺于當場,而立于殿下的秦舞陽呢,雖然書中未表,但想來最終也是被秦國殺害了。

這場刺殺無疑激怒了秦王嬴政,也加速了燕國的滅亡,後世之人談及與此,往往會将刺秦失敗的原因歸咎于秦舞陽,本來好好的一個被精選出來的刺殺助手,卻最終變成了連累荊轲的“豬隊友”。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翻周遊史典籍,“秦舞陽”這個名字出現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史記·匈奴列傳第五十》中則有三言兩語,隻是告訴了我們秦舞陽是燕國賢将秦開的孫子。

此部筆記小說共分3卷,詳盡地書寫出了戰國末期燕國的太子丹在面臨燕國被秦國侵吞的危機之際,如何找到刺客荊轲并使其冒死赴秦刺殺嬴政的全過程。

在《燕丹子》一書中,深受燕太子丹尊重的燕國的豪俠田光曾直言道:

我私下裡觀瞧太子您的門客,沒有人可以擔當刺殺的重任,勇士夏扶是個血勇之人,激動時臉會變紅;勇士宋意是個脈勇之人,激動時臉會變青;勇士秦舞陽是個骨勇之人,激動時臉會變白。唯獨我所知道的一個名為荊轲的勇士,不但沉穩機變,還有勇有謀,即使激動也面不改色,太子如欲成事,必将用到此人。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太子聞聽這一番話後便打定了主意,以高規格的優厚禮遇對待荊轲,荊轲感動之下便答應成為太子丹的死士,願意舍身前往秦國實施刺殺行動。

可隻派出荊轲一人未免太草率,情急之下,太子丹便從門客中挑選出秦舞陽來作荊轲的助手。

因為秦舞陽于激動之時雖然臉也會變色,但他的臉是變成白色,這種面色的變化不會太過于明顯,是以,刺殺秦王的計劃最終的刺客人選敲定的是荊轲和秦舞陽。

而秦舞陽能于燕國的萬萬人之中被太子丹所看重并納為門客,主要的原因在于:秦舞陽是賢将秦開之後,人人都說将門無犬子,想來這秦舞陽也是一名忠勇之士。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另外,秦舞陽曾在12歲時于鬧市中殺人,而市集中的人都不敢與其對視,也足見秦舞陽是多麼的勇猛狠決,膽色過人。

按道理說燕國派出秦舞陽當刺客荊轲的助手,一定是考慮到這才是“王牌搭檔”、“最優組合”。

可如今人們在替荊轲感到惋惜的同時,不免遷怒于秦舞陽,認為他不僅沒在刺秦過程中幫上什麼忙,還因為“面白”而“振恐”而讓刺殺行動差點露餡。

其實,細細分析起來,秦舞陽大概是出于兩種可能才會表現出“面白”、“振恐”,繼而導緻他無法上殿按原計劃配合荊轲刺秦。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一種可能是,秦舞陽是因為情緒上的極端的憤怒而面色發白、身體發抖。

根據《燕丹子》一書中所記載,秦舞陽一激動就面色發白,而我們根據生活常識可以知道,人在極端憤怒和激動之時,往往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抖動。

這樣看來,當秦舞陽面對即将發兵吞并自己母國的秦國國君嬴政時,那種怒不可遏就溢于其表,年紀輕輕的他很可能又不懂得收斂神色、僞裝自己,于是便讓秦國的臣子發覺他面色發白還不停發抖,實在是頗為怪異。

而另一種可能則是秦舞陽本就是個欺軟怕硬、貪生怕死的“假勇士”。

雖說12歲的秦舞陽膽敢在鬧市裡當衆殺人,而且目光兇狠,使得衆人不敢直視,是以太子丹才憑此事認定秦舞陽是個有膽量的勇士。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可這種主觀臆斷判難免太過輕率,因為殺人與勇氣并不能簡單地等同起來。

秦舞陽所殺之人,可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者平民,也可能是失手錯殺了他人,甚至還可能是激情殺人。

殺人一次就是殺人犯,但殺人犯也許隻是敢于奪取他人的性命,而不敢以自己的生命獻祭于國家危難之際。

在這一點上,秦舞陽未必有荊轲那樣崇高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說,秦舞陽很可能不情願為争取國家的利益而慷慨赴死。

是以,秦舞陽在秦廷大殿之上面色發白、身體發抖也極有可能是他難以面對即将失去性命的時刻、因為極度害怕而發抖不已。

兩千多年前,那個與荊轲結伴刺秦的隊友——秦舞陽,也能算刺客?

史料總是容易被後人拿來津津樂道、甚至是多重解讀,正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所言的那樣,大家對秦舞陽的評價也是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如今,蕭蕭易水仍在,荊轲也因刺秦而名留青史,曆史上的秦舞陽究竟是勇猛還是膽怯、是否是給荊轲扯後腿的“豬隊友”似乎也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