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春秋争霸不止,各國都在為生存資源和權力争鬥不止。七國是戰國曆史簡史中百家争霸經過數百年的激烈争奪,隻剩下七個強大的國家,加上周帝國的一個小型中央政府。

在這個時期,無論誰強大,都能得到更多的權力和土地,所有的國家領主都宣稱自己為國王,他們的目标是毀滅其他王國,統一整個國家。戰國時七大國有: 齊、楚、燕、漢、趙、魏、秦。由于王國之間的等級制約較少,交流較多,在七國之間有交好有摩擦,當然在改革與發展中各國也有“怨恨情仇”。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戰國時期的“百家思想”

1、七國各自安好?那怎麼可能!

戰國時期,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性格,貨币等等。這些枭雄不會輕易滿足自家發展,畢竟現在版圖上不僅隻有你自己,你願意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代表不會有黑船行駛進來。

是以七國都努力進行着改革。要改革的話首先要引進人才,改革的實施、失衡激烈的戰争和競争,要求每個王國盡最大努力吸引人才。實施改革,利用不斷的競争,有優秀的引領者才能實作改革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從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50年,商鞅進行了大變法,平民可以根據他們的軍事成就獲得貴族頭銜,為秦國提供了最先進的制度和侵略性的軍隊。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除此之外趙武靈王也進行了影響深遠的改革。當時的少數民族遊民别稱為胡人,趙國不僅要提防其餘六國,還要防禦胡人的進攻。随着和胡人的數次交戰,趙武靈王發現,胡人的武器裝備很不一樣,但是戰鬥力卻很高。

他們騎兵射箭技術一流, 加上上着窄袖短褂、下穿分筒長褲、腳蹬皮靴, 相比中原的長袍大褂和戰車,胡人的作戰很靈活,爆破力很強,這就是趙國著名的“胡服騎射”改革。除了商鞅,也不乏其餘優秀的改革家,偉大的将軍,比如改良主義者吳起,他繁榮了自己所服務的所有王國。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随着權力的更疊,戰國七雄也分别對擴大領土和防禦外侵做努力。勝敗乃兵家常事,有對手就有幫手,就拿“圍魏救趙”的典故來說。魏國攻打趙國,趙國頂不住了,隻能尋找外援。齊國是春秋時期實力比較強勁的大國,救救小跟班也可以。齊國不走尋常路,從後方襲擊,攻打魏國!魏國自顧不暇,是礙于自身大學營比較重要,隻好從趙國撤兵。

不僅如此,你以為七國中會有真正的友誼嘛?哪有什麼靠得住的,即使是姻親也不行。曾經令人驚心動魄的燭之武退秦師就是上演的我的合作夥伴臨時倒戈的故事,當年晉、秦圍鄭,鄭已經是案闆上的魚肉,隻待宰割了,可是鄭國是如何解決呢?

鄭王啟用了已是暮年的燭之武,棋着險招,燭之武也是人狠話不多,連夜見秦王。秦和晉确實比一般的合作夥伴要親厚一些,畢竟秦晉之好,是以秦也願意幫助晉攻打鄭。但燭之武很快點出了秦所在意的問題,鄭國被滅之後,誰得到的利益最多?秦國也是出兵的一方,一定也是想得到好處的,可是晉沒有許下好處,反倒覺得我們一起是理所應當。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可這時有人分析說秦這場戰争打的并沒有好處,不僅自己控制不到,還白白增長了晉國的實力。天下共主說到底也隻有一個,現在晉、秦可以合作,可是滅鄭之後,誰的既得利益最大呢?

在沒有利益保障的前提下,鄭國遞出了橄榄枝,若是秦國放鄭國一次,鄭國願意一直接待秦國過路的使臣,這也是變相表忠心的舉動,可實際上,沒有這份舉動秦國會如何呢?他還是會撤兵的。畢竟燭之武說明白了他最在乎的利益,而後面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最關鍵的依舊是國家自身利益。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扮豬吃老虎的秦國

這個時代的戰争旨在毀滅其他國家,充滿了死亡和陰謀,成千上萬的人卷入其中。據統計,當時大約有兩百萬人因戰争而喪生,秦國的白起将軍戰後殺死戰俘,就要為一百萬人負責。

戰争的緣起是沒有理由的,每一次戰争都是打着為了結束戰争實作統一的局面,可每一次戰争鬥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那般,更無法預測戰争的走向,似乎結果不僅是勝或敗,而是成全或毀滅。

秦起初隻是一個邊緣弱小國家,經曆商鞅變法後國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招緻了其餘六國的忌憚,當看到秦國越來越強大,其他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後來,一個名叫範睢的優秀戰略家,提出遠交近攻的戰略,輕而易舉瓦解了六國聯盟。

白起将軍率領秦軍嚴重削弱了其他六國的兵力,最後秦國打敗了其他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曆史上轟轟烈烈的戰國結束,秦國成為最強大的帝國。即使其他六國再次結盟,也無法戰勝秦國。嬴政登基後,加快了統一的步伐。僵持已久的戰國七雄局面也宣告着結束,但沒有結束的依然是對權力和生存空間的追逐。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總結

總而言之,圍繞在戰國七雄之間的始終是王位一詞,誰都想取代周政權成為下一個統一的政權,王位代表着權力,代表着天下共主,每一位封建國家都做統治者時間已久,“家天下”的體制裡,天下的命運全都維系在王位上。 在君王們治國理政的邏輯裡,第一要務是要把王位坐穩,爾後再考慮社稷穩定,讓百姓在自己的恩賜下過着由他主宰的日子。是以即使七國之間再爾虞我詐,再經曆愛恨情仇,也不過是為了王位而已。

戰國七雄:打仗不需要理由,彼此間不存在友誼

參考文獻

1、《戰國時代魏國發展程序的考古學觀察》

2、《秦國富強及東并六國之地理環境研究》

3、《戰國時期人才的誕生與流失》

4、《影響深遠的四次古代改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