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作者:讀書是福不是禍

《後漢書》,是南朝宋時期曆史學家範晔編撰的史類文學作品,屬"二十四史"之一。《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範晔根據漢朝東漢時期一代曆史的具體特點,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領。《後漢書》的進步性還展現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曆史#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二年春正月,诏禀三輔及并、涼六郡流冗貧人。蜀郡青衣道夷奉獻内屬。修理西門豹所分漳水為支渠,以溉民田。二月戊戌,遣中谒者收葬京師客死無家屬及棺椁朽敗者,皆為設祭;其有家屬,尤貧無以葬者,賜錢人五千。辛酉,诏三輔、河内、河東、上黨、趙國、太原各修理舊渠,通利水道,以溉公私田疇。三月癸亥,京師大風。先零羌寇益州,遣中郎将尹就讨之。夏四月丙午,立貴人閻氏為皇後。五月,京師旱,河南及郡國十九蝗。甲戌,诏曰:"朝廷不明,庶事失中,災異不息,憂心悼懼。被蝗以來,七年于茲,而州、郡隐匿,裁言頃畝。今群飛蔽天,為害廣遠,所言所見,甯相副邪?三司之職,内外是監,即不奏聞,又無舉正。天災至重,欺罔罪大。今方盛夏,且複假貸,以觀厥後。其務消救災眚,安輯黎元。"六月丙戌,太尉司馬苞薨。洛陽新城地裂。秋七月辛巳,太仆太山馬英為太尉。八月,遼東鮮卑圍無慮縣。九月,又攻夫犁營,殺縣令。壬午晦,日有食之。冬十月,遣中郎将任尚屯三輔。诏郡國中都官系囚減死一等,勿笞,詣馮翊、扶風屯,妻子自随,占著所在;女子勿輸。亡命死罪以下贖,各有差。其吏人聚為盜賊,有悔過者,除其罪。乙未,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京兆虎牙都尉耿溥與先零羌戰于丁奚城,光等大敗,并沒。左馮翊司馬鈞下獄,自殺。十一月庚申,郡國十地震。十二月,武陵澧中蠻叛,州、郡擊破之。己酉,司徒夏勤罷。庚戌,司空劉恺為司徒,光祿勳袁敞為司空。

【譯】二年(115)春正月,诏令以糧食赈濟三輔及并、涼六郡流散貧民。蜀郡青衣道夷納貢内屬。修理西門豹所分漳水為支渠,以灌溉民田。二月十二日,派中谒者收葬京師客死無家屬及棺椁朽敗者,都為設祭;有家屬但特貧無力埋葬的,每人賜錢五千。辛酉,诏令三輔、河内、河東、上黨、趙國、太原各修理舊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公私田疇。三月初八,京師大風。先零羌寇掠益州,派中郎将尹就讨伐他們。夏四月二十一日,立貴人閻氏為皇後。五月,京師旱,河南及郡國十九處蝗災。二十日,诏令說:“朝廷不明,政務失當,災害變異不止,我憂心如焚。遭蝗災以來,前後七年,而州郡隐瞞情況,僅言被災幾多頃幾多畝。現群蝗蔽天,為害廣遠,所言與所見,難道相符合嗎?三司之職,内外都要監督。既不向上報告,又不實地糾正。天災如此嚴重,欺天罔上的罪過特大。今方盛夏,暫且免除追究給以寬容,以觀後效。應當消除災害所造成的疾苦,安撫百姓。”六月初二,太尉司馬苞逝世。洛陽新城地裂。秋七月二十八日,任太仆太山馬英為太尉。八月,遼東鮮卑圍無慮縣。九月,又攻夫犁營,殺縣令。三十日,有日食發生。冬十月,派中郎将任尚屯駐三輔。诏令郡國中都官系囚減死一等,勿笞,送馮翊、扶風屯墾,妻子自随,上當地戶籍;女子不要送去。亡命死罪以下贖罪,分别不等。吏民聚而為盜,有悔過表現好的,免罪。十三日,右扶風仲光、安定太守杜恢、京兆虎牙都尉耿溥與先零羌在丁奚城戰鬥,仲光等人大敗,并戰死。左馮翊司馬鈞下獄,自殺。十一月初九,郡國十地震。十二月,武陵澧中蠻反叛,州郡兵将他們打敗。二十八日,司徒夏勤罷去,二十九日,任司空劉恺為司徒,光祿勳袁敞為司空。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三年春正月甲戌,修理太原舊溝渠,溉灌官私田。東平陸上言木連理。蒼、郁林、合浦蠻夷反叛,二月,遣侍禦史任逴督州、郡兵讨之。郡國十地震。三月辛亥,日有食之。丙辰,赦蒼梧、郁林、合浦、南海吏人為賊所迫者。夏四月,京師旱。五月,武陵蠻複叛,州、郡讨破之。癸酉,度遼将軍鄧遵率南匈奴擊先零羌于靈州,破之。越巂徼外夷舉種内屬。六月,中郎将任尚遣兵擊破先零羌于丁奚城。秋七月,武陵蠻複叛,州、郡讨平之。缑氏地坼。九月辛己,趙王宏薨。冬十一月,蒼梧、郁林、合浦蠻夷降。丙戌,初聽大臣、二千石、刺史行三年喪。癸卯,郡國九地震。十二月丁巳,任尚遣兵擊破先零羌于北地。四年春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乙卯,大赦天下。壬戌,武庫災。夏四月戊申,司空袁敞薨。己巳,鮮卑寇遼西,遼西郡兵與烏桓擊破之。五月丁醜,太常李郃為司空。六月戊辰,三郡雨雹。秋七月辛醜,陳王鈞薨。京師及郡國十雨水。诏曰:"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獲,而連雨未霁,懼必淹傷。夕惕惟憂,思念厥咎。夫霖雨者,人怨之所緻。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鄉吏因公生奸,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顯明其罰。又《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方今案比之時,郡、縣多不奉行。雖有糜粥,糠秕相半,長吏怠事,莫有躬親,甚違诏書養老之意。其務崇仁恕,赈護寡獨,稱朕意焉。"九月,護羌校尉任尚使客刺殺叛羌零昌。冬十一月己卯,彭城王恭薨。十二月,趙巂夷寇遂久,殺縣令。甲子,任尚及騎都尉馬賢與先零羌戰于富平上河,大破之。虔人羌率衆降,隴右平。是歲,郡國十三地震。

【譯】三年(116)春正月二十四日,修理太原舊溝渠,灌溉官田私田。東平陸上報出現木連理。蒼梧、郁林、合浦蠻夷反叛,二月派侍禦史任逴督促郡兵讨伐。郡國十地震。三月初二,日蝕。初七,赦免蒼梧、郁林、合浦、南海吏民為賊所脅犯下的罪。夏四月,京師旱災。五月,武陵蠻再度反叛,州郡把他們打敗。二十五日,度遼将軍鄧遵率領南匈奴攻擊先零羌于靈州,把他們打敗。越巂邊外夷人率全部族内屬。六月,中郎将任尚派兵在丁奚城攻破先零羌。秋七月,武陵蠻再度反叛,州郡打敗他們。缑氏地坼。九月初五,趙王劉宏逝世。冬十一月,蒼梧、郁林,合浦蠻夷降服。初十,開始聽任大臣、二千石、刺史實行三年喪服。二十七日,郡國九地震。十二月十二日,任尚派兵在北地擊敗先零羌。四年(117)春二月初一,日蝕。十一日,大赦天下。十八日,武庫遭火災。夏四月初五,司空袁敞逝世。二十六日,鮮卑寇掠遼西,遼西郡兵與烏桓打敗他們。五月初五,任太常李郃為司空。六月二十六日,三郡下冰雹。秋七月三十日,陳王劉鈞逝世。京師及郡國十雨水。诏令說“:今年秋稼茂盛,将要收獲,而連雨不晴,惟恐淹傷。戒慎恐懼,思念咎戾。霪雨霏霏,是因人民怨恨的緣故。武官以淫威虐待下屬,文官妄行苛刻,鄉吏假公生奸,是為百姓所患難而痛苦的,有關部門應公開懲罰。又《月令》上說:‘仲秋養護衰老,授老人幾杖,賜老人糜粥。’現在正是八月按驗戶口,比較核實的時候,但郡縣多不執行。雖有糜粥,糠秕參半,長吏怠惰,沒有親自辦理的。大大違背诏令養老的本意。應當崇尚仁恕,赈濟保護寡獨,做得稱我的心意。”九月,護羌校尉任尚派刺客殺死叛羌零昌。冬十一月初九,彭城王劉恭逝世。十二月,越巂夷寇掠遂久,殺縣令。二十五日,任尚及騎都尉馬賢與先零羌在富平上河戰鬥,把他們打敗。虔人羌率部衆投降,隴右平定。這年,郡國十三地震。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五年春正月,越巂夷叛。二月壬戌,中山王憲薨。三月,京師及郡國五旱,诏禀遭旱貧人。夏六月,高句骊與穢貊寇玄菟。秋七月,越巂蠻夷及旄牛豪叛,殺長吏。丙子,诏曰:"舊令制度,各有科品,欲令百姓務崇節約。遭永初之際,人離荒厄,朝廷躬自菲薄,去絕奢飾,食不兼味,衣無二采。比年雖獲豐穰,尚乏儲積,而小人無慮,不圖久長,嫁聚送終,紛華靡麗,至有走卒奴婢被绮谷,著珠玑。京師尚若斯,何以示四遠?設張法禁,懇恻分明,而有司惰任,訖不奉行。秋節既立,鸷鳥将用,且複重申,以觀後效。"八月丙申朔,日有食之。鮮卑寇代郡,殺長吏。冬十月,鮮卑寇上谷。十二月丁巳,中郎将任尚有罪,棄市。是歲,郡國十四地震。六年春二月乙巳,京師及郡國四十二地震,或坼裂,水泉湧出。壬子,诏三府選掾屬高第,能惠利牧養者各五人,光祿勳與中郎将選孝廉郎寬博有謀、清白行高者五十人,出補令、長、丞、尉。乙卯,诏曰:"夫政,先京師,後諸夏。《月令》仲春'養幼小,存諸孤',季春'賜貧窮,赈乏絕,省婦使,表貞女',是以順陽氣,崇生長也。其賜人尤貧困、孤弱、單獨谷,人三斛;貞婦有節義十斛,甄表門闾,旌顯厥行。"三月庚辰,始立六宗,祀于洛城西北。夏四月,會稽大疫,遣光祿大夫将太醫循行疾病,賜棺木,除田租、田賦。沛國,勃海大風,雨雹。五月,京師旱。六月丁醜,樂成王賓薨。丙戌,平原王得薨。秋七月,鮮卑寇馬城,度遼将軍鄧遵率南單于擊破之。九月癸巳,陳王竦薨。十二月戊午朔,日有食之,既。郡國八地震。是歲,永昌、益州蜀郡夷叛,與越巂夷殺長吏,燔城邑,益州刺史張喬讨破降之。

【譯】五年(118)春正月,越巂夷反叛。二月十四日,中山王劉憲逝世。三月,京師及郡國五旱,诏令以糧食赈濟遭旱貧民。夏六月,高句骊與犭歲貊寇掠玄菟。秋七月,越巂蠻夷及旄牛豪反叛,殺長吏。初十,诏令說:“舊令制度,各有品類等級,其目的就是要百姓務必崇尚節約。永初年代,人心離散生活荒困,朝廷親自菲薄,去除奢飾,食不兼味,衣不二采。這些年雖獲豐收,仍少儲蓄,而小人沒有盤算,不想久遠,嫁娶送終,競尚豪華,以至販夫走卒奴婢下人也穿绫羅,戴珍寶首飾。京師尚且如此,何以能作四方的表率?各種法令禁條,懇切明白,而各級衙門官員,怠惰放任,一直不遵照執行。秋天來了,不遵法令,必将治罪,順秋行誅。現再一次重申,以觀後效。”八月初一,日蝕。鮮卑寇掠代郡,殺長吏。冬十月,鮮卑寇掠上谷。十二月十八日,中郎将任尚有罪,斬首于市。這年,郡國十四地震。六年(119)春二月十二日,京師及郡國四十二地震,或坼裂,水泉湧出。十九日,诏令三府選掾屬高貴門第,能惠利牧養者各五人,光祿勳與中郎将選孝廉郎寬博有謀、清白行高的五十人,用以補任令、長、丞、尉。二十二日,诏令說:“政治,先京師,後諸夏。《月令》仲春‘養幼小,存諸孤’,季春‘賞賜貧窮,赈濟無以為生的,減少婦女勞動,表彰忠節女子’,是為了順理陽氣,崇尚生長,現令賞賜特困、孤弱、單獨的人每人三斛谷;貞節義婦每人十斛。甄别表揚門闾,表揚高尚的德行。”三月十八日,始立天地四方六宗,祀于洛城西北。夏四月,會稽時疫流行,派光祿大夫帶太醫循行治病。死了的賞賜棺木,免除田租、口賦。沛國、勃海大風、下冰雹。五月,京師幹旱。六月十七日,樂成王劉賓逝世。二十六日,平原王劉得逝世。秋七月,鮮卑寇掠馬城,度遼将軍鄧遵率南單于打敗他們。九月初四,陳王劉竦逝世。十二月初一,日蝕,郡國八地震。這年,永昌、益州蜀郡夷反叛,與越巂夷殺長吏,燒城邑,益州刺史張喬打敗他并使降附。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永甯元年春正月甲辰,任城王安薨。三月丁酉,濟北王壽薨。車師後王叛,殺部司馬。沈氐羌寇張掖。夏四月丙寅,立皇子保為皇太子,改元永甯,大赦天下。賜王、主、三公、列侯下至郎吏、從官金、帛;又賜民爵及布、粟各有差。己巳,紹封陳王羨子崇為陳王,濟北王子苌為樂成王,河間王子翼為平原王。壬午,琅邪王壽薨。六月,沈氐種羌叛,寇張掖,護羌校尉馬賢讨沈氐羌,破之。秋七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己巳,司空李郃免。癸酉,衛尉廬江陳褒為司空。自三月至是月,京師及郡國三十三大風,雨水。十二月,永昌徼外撣國譴使貢獻。戊辰,司徒劉恺罷。遼西鮮卑降。癸酉,太常楊震為司徒。是歲,郡國二十三地震。夫馀王遣子詣阙貢獻。燒當羌叛。建光元年春正月,幽州刺史馮煥率二郡太守讨高句骊、穢貊,不克。二月癸亥,大赦天下。賜諸園貴人、王、主、公、卿以下錢、布各有差。以公、卿、校尉、尚書子弟一人為郎、舍人。三月癸巳,皇太後鄧氏崩。丙午,葬和熹皇後。丁未,樂安王寵薨。戊申,追尊皇考清河孝王曰孝德皇。皇妣左氏曰孝德皇後,祖妣宋貴人曰敬隐皇後。夏四月,穢貊複與鮮卑寇遼東,遼東太守蔡諷追擊,戰殁。丙辰,以廣川并清河國。丁巳,尊孝德皇元妃耿氏為甘陵大貴人。甲子,樂成王苌有罪,廢為臨湖侯。己巳,令公、卿、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國守相,舉有道之士各一人。賜鳏、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谷,人三斛。甲戌,遼東屬國都尉龐奮,承僞玺書殺玄菟太守姚光。五月庚辰,特進鄧骘及度遼将軍鄧遵,并以谮自殺。丙申,貶平原王翼為都鄉侯。秋七月己卯,改元建光,大赦天下。壬寅,太尉馬英薨。八月,護羌校尉馬賢讨燒當羌于金城,不利。甲子,前司徒劉恺為太尉。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嚴擊之,戰殁。鮮卑圍烏桓校尉于馬城,度遼将軍耿夔救之。戊子,幸衛尉馮石府。是秋,京師及郡國二十九雨水。冬十一月己醜,郡國三十五地震,或坼裂。诏三公以下,各上封事陳得失。遣光祿大夫案行,賜死者錢,人二千。除今年田租。其被災甚者,勿收口賦。鮮卑寇玄菟。庚子,複斷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喪。癸卯,诏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舉武猛堪将帥者各五人。丙午,诏京師及郡國被水雨份稼者,随頃畝減田租。甲子,初置漁陽營兵。冬十二月,高句骊、馬韓、穢貊圍玄菟城,夫馀王遣子與州、郡并力讨破之。

【譯】永甯元年(120)春正月十七日,任城王劉安逝世。三月十一日,濟北王劉壽逝世。車師後王反叛,殺部司馬。沈氐羌寇掠張掖。夏四月十一日,立皇子保為皇太子,改元永甯,大赦天下。賞賜王、公、三公、列侯下至郎吏、從官金帛;又賜民爵及布粟分别不等。十四日,诏封陳王劉羨子劉崇為陳王,濟北王子劉苌為樂成王,河間王子劉翼為平原王。二十七日,琅笽王劉壽逝世。六月,沈氐種羌反叛,寇張掖,護羌校尉馬賢讨伐沈氐羌,打敗他。秋七月初一,日蝕。冬十月十六日,司空李郃免職。二十日,衛尉廬江陳褒為司空。自三月至這月,京師及郡國三十三大風,雨水多。十二月,永昌邊外撣國遣使納貢。十六日,司徒劉恺罷去。遼西鮮卑投降。二十一日,任太常楊震為司徒。這年,郡國二十三地震。夫餘王派兒子到帝宮納貢。燒當羌反叛。建光元年(121)春正月,幽州刺史馮煥率領二郡太守讨伐高句骊、犭歲貊,沒有克服。二月十二日,大赦天下。賞賜諸園貴人、王、公、主、卿以下錢帛各不等。以公、卿、校尉、尚書子弟一人為郎、舍人。三月十三日,皇太後鄧氏逝世。二十六日,葬和熹皇後。二十七日,樂安王劉寬逝世。二十八日,追尊皇考清河孝王為孝德王,皇妣左氏為孝德皇後,祖妣宋貴人為敬隐皇後。夏四月,犭歲貊又與鮮卑寇掠遼東,遼東太守蔡諷追擊,戰死。初六,以廣川并入清河國。初七,尊孝德皇元妃耿氏為甘陵大貴人。十四日,樂成王劉苌有罪,廢為臨湖侯。十九日,令公、卿、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國守相,薦舉有道之士各一人,賜鳏、寡、孤、獨、窮不能活命的每人三斛谷。二十四日,遼東屬國都尉龐奮,接受僞玺書殺玄菟太守姚光。五月初一,特進鄧骘及度遼将軍鄧遵,都因誣告自殺。十七日,貶平原王劉翼為都鄉侯。秋七月初一,改元建光,大赦天下。十四日,太尉馬英逝世。八月,護羌校尉馬賢讨伐燒當羌于金城,戰事不利。十六日,任前司徒劉恺為太尉。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嚴擊鮮卑,戰死。鮮卑圍烏桓校尉于馬城,度遼将軍耿夔去援救。戊子,帝到衛尉馮石府。這年秋,京師及郡國二十九雨水。冬十一月十二日,郡國三十五地震,或坼裂。诏令三公以下,各秘密上書批評建議,議論利害得失,派光祿大夫巡視,賞賜死了的每人錢二千。免除今年田租。遭災特重的免收人口稅。鮮卑寇掠玄菟。二十三日,再停止大臣二千石以上服三年喪。二十六日,诏令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薦舉堪任将帥的武猛人士各五人。二十九日,诏京師及郡國被水災損害了莊稼的,按田畝減少田租。甲子,初置漁陽營兵。冬十二月,高句骊、馬韓、犭歲貊圍攻玄菟城,夫馀王派兒子與州郡合力把他們打敗。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延光元年春二月,夫馀王遣子将兵救玄菟,擊高句骊、馬韓、穢貊,破之,遂遣使貢獻。三月丙午,改元延光。大赦天下。還徙者,複戶邑屬籍。賜民爵及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級;加賜鳏、寡、孤、獨、笃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貞婦帛,人二匹。夏四月癸未,京師郡國二十一雨雹。癸巳,司空陳褒免。五月庚戌,宗正彭城劉授為司空。己巳,改樂成國為安平,封河間王開子得為安平王。六月,郡國蝗。秋七月癸卯,京師及郡國十三地震。高句骊降。虔人羌叛,攻谷羅城,度遼将軍耿夔讨破之。八月戊子,陽陵園寝火。辛卯,九真言黃龍見無功。己亥,诏三公、中二千石,舉刺史、二千石、令、長、相,視事一歲以上至十歲,清白愛利、能賴身率下、防奸理煩、有益于人者,無拘官簿。刺史舉所部,郡國太守、相舉墨绶,隐親悉心,勿取浮華。九月甲戌,郡國二十七地震。 冬十月,鮮卑寇雁門、定襄。十一月,鮮卑寇太原。燒光羌豪降。十二月,九真徼外蠻夷貢獻内屬。是歲,京師及郡國二十七雨水,大風,殺人。诏賜壓、溺死者年七歲以上錢,人二千;其壞敗廬舍、失亡谷食,粟,人三斛;又田被淹傷者,一切勿收田租;若一家皆被災害而弱小存者,郡、縣為收斂之。虔人羌反,攻谷羅城,度遼将軍耿夔讨破之。二年春正月,旄牛夷叛,寇靈關,殺縣令。益州刺史蜀郡西部都尉讨之。诏選三署郎及吏人能通《古文尚書》、《毛詩》、《谷梁春秋》各一人。丙辰,河東、颍川大風。夏六月壬午,郡國十一大風。九真言嘉禾生。丙申,北海王普薨。秋七月,丹陽山崩。八月庚午,初令三署郎通達經術任牧民者,視事三歲以上,皆得察舉。九月,郡國五雨水。冬十月辛未,太尉劉恺罷。甲戌,司徒楊震為太尉,光祿勳東萊劉憙為司徒。十一月甲辰,校獵上林苑。鮮卑敗南匈奴于曼柏。是歲,分蜀郡西部為屬國都尉。京師及郡國三地震。

【譯】延光元年(122)春二月,夫餘王派兒子統兵救玄菟,攻擊高句骊、馬韓、犭歲貊,把他們打敗,于是派使者納貢。三月初二,改元延光。大赦天下。傳回遷移的,恢複戶口籍貫。賞賜民爵及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二級;加賜鳏、寡、孤、獨、患絕症、窮得不能活下去的每人粟三斛;貞節婦人每人帛二匹。夏四月初九,京師郡國二十一處下冰雹。十九日,司空陳褒免職。五月初七,任宗正彭城劉授為司空。二十六日,改樂成國為安平,封河間王劉開子劉得為安平王。六月,郡國蝗災。秋七月初一,京師及郡國十三地震。高句骊降服。虔人羌反叛,攻打谷羅城,度遼将軍耿夔把他們打敗。八月十六日,陽陵園寝起火。十九日,九真上言黃龍現無功。二十七日,诏令三公、中二千石,舉薦刺史、二千石、令、長、相,視事一歲以上至十歲,清白愛民利民,自身勤勉率下,防止奸詐調理繁雜,有益于人的人,不一定按正常晉升,可以越級提升,刺史薦舉部下,郡國太守相薦舉墨绶,不表現自己,盡心公務,而不是浮華不實的人。”九月甲戌,郡國二十七地震。冬十月,鮮卑寇掠雁門、定襄。十一月,鮮卑寇太原。燒當羌首領降服。十二月,九真邊外蠻夷納貢内附。這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七雨水,大風,殺人。诏令賞賜壓死溺死的在七歲以上每人二千錢;廬舍損壞,失去食谷的每人發粟三斛;又稻田被淹傷的,一律不收田租;若一家被災僅存弱小的,郡縣為收殓死者。虔人羌攻谷羅城,度遼将軍耿夔讨伐打敗他們。二年(123)春正月,旄牛夷反叛,寇掠靈關,殺縣令。益州刺史蜀郡西部都尉讨伐他們。诏令選拔三署郎及吏人能通曉《古文尚書》、《毛詩》、《谷梁春秋》的各一人。十六日,河東、颍川大風。夏六月十五日,郡國十一大風。九真報告生長嘉禾。二十九日,北海王劉普逝世。秋七月,丹陽山崩。八月初四,開始指令三署郎通達經術能治國管理老百姓的,視事三歲以上,都得考察舉薦。九月,郡國五雨水。冬十月初六,太尉劉恺罷去。初九,任司徒楊震為太尉,光祿勳東萊劉熹為司徒。十一月初九,帝校獵上林苑。鮮卑在曼柏打敗南匈奴。這年,分蜀國西部為屬國都尉。京師及郡國三地震。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三年春二月丙子,東巡狩。丁醜,告陳留太守,祠南頓君、光武皇帝于濟陽,複濟陽今年田租、刍稿。庚寅,遣使者祠唐堯于成陽。戊子,濟南上言,鳳皇集台縣丞霍收舍樹上。賜台長帛五十匹、丞二十匹、尉半之、吏卒人三匹。鳳皇所過亭部,無出今年田租。賜男子爵,人二級。辛卯,幸太山,柴告岱宗。齊王無忌、北海王翼、樂安王延來朝。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巳,告祀二祖、六宗,勞賜郡、縣,作樂。三月甲午,陳王崇薨。戊戌,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于阙裡,自魯相、令、丞、尉及孔氏親屬、婦女、諸生悉會,賜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還,幸東平,至東郡,曆魏郡、河内。壬戌,車駕還京師,幸太學。是日,太尉楊震免。夏四月乙醜,車駕入宮,假于祖祢。壬戌,沛國言甘露降豐縣。戊辰,光祿勳馮石為太尉。五月,南匈奴左曰逐王叛,使匈奴中郎将馬翼讨破之。曰南徼外蠻夷内屬。六月,鮮卑寇玄菟。庚午,阆中山崩。辛未,扶風言白鹿見雍。辛巳,遣侍禦史分行青、冀二州災害,督錄盜賊。秋七月丁酉,初複右校、左校令丞官。日南徼外蠻豪帥詣阙貢獻。馮翊言甘露降頻陽、衙。颍川上言木連理。白鹿、麒麟見陽翟。鮮卑寇高柳。梁王堅薨。八月辛已,大鴻胪耿寶為大将軍。戊子,颍川上言麒麟一、白虎二見陽翟。九月丁酉,廢皇太子保為濟陰王。乙巳,诏郡國中都官死罪系囚減罪一等,詣敦煌、隴西及度遼營;其右趾以下及亡命者贖,各有差。辛亥,濟南上言黃龍見曆城。庚申晦,日有食之。冬十月,行幸長安。壬午,新豐上言鳳皇集西界亭。丁亥,會三輔守、令、掾史于長安,作樂。閏月乙未,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曆觀上林、昆明池。遣使者祠太上皇于萬年,以中牢祠蕭何、曹參、霍光。十一月乙醜,至自長安。十二月乙未,琅邪言黃龍見諸縣。是歲,京師及郡國二十三地震;三十六雨水,疾風,雨雹。

【譯】三年(124)春二月十三日,帝視察東部。十四日告陳留太守,祭祀南頓君、光武皇帝于濟陽,免除濟陽今年田租、刍稿。二十七日,派使者祭祀唐堯于成陽。二十五日,濟南報告,鳳凰集于台縣丞霍收住舍樹上。賞賜台縣長帛五十匹,丞二十匹,尉半數,吏卒每人三匹。鳳凰所過行人停留的亭子及衙署,免出今年田租。賜男子爵,每人二級。二十八日,帝到泰山,望岱宗燔柴告天。齊王劉無忌、北海王劉翼、樂安王劉延前來朝拜。二十九日,在汶上明堂祭祀五帝。三十日,告祀高祖、光武二祖,告祀孝文、孝武、孝宣、孝元、孝明、孝章六宗,慰勞賞賜郡縣,作樂。三月初一,陳王劉崇逝世。初五,在阙裡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自魯相、令、丞、尉及孔氏親屬、婦女、諸生都參與集會,賞賜褒成侯以下帛分别不等。返還,帝到東平,至東郡,經曆魏郡、河内。二十九日,帝回京師,到太學。這天,太尉楊震免職。夏四月初二,帝入宮,至父神主廟。壬戌,沛國報告豐縣得及時雨。任光祿勳馮石為太尉。五月,南匈奴左日逐王反叛,派匈奴中郎将馬翼把他打敗。日南邊外蠻夷内附。六月,鮮卑寇玄菟。初八,阆中山崩。初九,扶風報告白鹿出現于雍。十九日,派侍禦史分别視察青、冀二州災害。督促逮捕盜賊。秋七月初六,開始恢複右校、左校令丞官。日南邊外蠻豪帥到宮阙納貢。馮翊報告頻陽、衙得及時雨。颍川報告生長木連理。陽翟出現白鹿、麒麟。鮮卑寇掠高柳。梁王劉堅逝世。八月二十日,任大鴻胪耿寶為大将軍。二十七日,颍川報告陽翟出現麒麟一隻,白虎二隻。九月初七,廢皇太子劉保為濟陰王。十五日,诏令郡國中都官對死罪系囚減罪一等,遣送敦煌、隴西及度遼營;刖右腳以下及亡命的贖罪,分别不等。二十一日,濟南報告曆城出現黃龍。三十日,日蝕。冬十月,帝到長安。二十二日,新豐報告西界亭有鳳凰飛集。二十七日,會集三輔守、令、掾史于長安,作樂。閏十月初六,祭祀高廟,祭祀十一陵,曆觀上林、昆明池。派使者祭祀太上皇于萬年,以豬羊祭祀蕭何、曹參、霍光。十一月初六,帝自長安回宮。十二月初七,琅笽報告諸縣出現黃龍。這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三地震;三十六雨水、疾風、下冰雹。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四年春正月壬午,東郡言黃龍二、麒麟一見濮陽。二月乙亥,下邳王衍薨。甲辰,南巡狩。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辛酉,令大将軍耿寶行太尉事。祠章陵園廟,告長沙、零陵太守,祠定王、節侯、郁林府君。乙醜,自宛還。丁卯,幸葉,帝崩于乘輿,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問起居如故。庚午,還宮。辛未夕,乃發喪。尊皇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以後兄大鴻胪閻顯為車騎将軍,定策禁中,立章帝孫濟北惠王壽子北鄉侯懿。甲戌,濟南王香薨。乙酉,北鄉侯即皇帝位。夏四月丁酉,太尉馮石為太傅,司徒劉熹為太尉,參錄尚書事;前司空李郃為司徒。辛卯,大将軍耿寶、中常侍樊豐、侍中謝惲、周廣、乳母野王君王聖,坐相阿黨,豐、惲、廣下獄死,寶自殺,聖徙雁門。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廟曰恭宗。六月乙巳,大赦天下。诏先帝巡狩所幸,皆半入今年田租。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擊車師後王,斬之。丙午,東海王肅薨。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辛亥,少帝薨。是冬,京師大疫。論曰:孝安雖稱尊享禦,而權歸鄧氏,至乃損徹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遠,始失根統,歸成陵敝。遂複計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答天眚。既雲哲婦,亦"惟家之索"矣。贊曰:安德不升,秕我王度。降奪儲嫡,開萌邪蠹。馮石承歡,楊公逢怒。彼日而微,遂祲天路。

【譯】四年(125)春正月二十四日,東郡報告濮陽出現黃龍二、麒麟一。二月乙亥,下邳王劉衍逝世。十七日,帝視察南部。三月初一,日蝕。初三,帝到宛,身體不舒适。初四,令大将軍耿寶代行太尉工作。祭祀章陵園廟,告長沙、零陵太守,祭祀定王、節侯、郁林府君。初八帝從宛還。初十,帝到葉,逝世于乘輿中,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到之處上食問起居照舊。十三日,還宮。十四日晚,發喪。尊皇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執政,以後兄大鴻胪閻顯為車騎将軍,定策宮中,立章帝孫濟北惠王劉壽子北鄉侯劉懿為帝。十七日,濟南王劉香逝世。二十八日,北鄉侯即皇帝位。夏四月十一日,任太尉馮石為太傅,司徒劉熹為太尉,參與總領尚書事務;任前司空李郃為司徒。初五,大将軍耿寶、中常侍樊豐、侍中謝恽、周廣、乳母野王君王聖,因結黨陰謀不軌,樊豐、謝恽、周廣監死獄中,耿寶自殺,王聖遣送去雁門。二十三日,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尊稱廟号為恭宗。六月二十日,大赦天下。诏令先帝巡視所到之處,都半入今年田租。秋七月,西域長史班勇攻擊車師後王,把他殺掉。二十一日,東海王劉肅逝世。冬十月二十二日,越巂山崩。二十七日,少帝逝世。這年冬,京師疾疫流行。史家評論說:“安帝雖稱尊統治天下,而權柄掌握在鄧太後手中,以至衣食菲薄,能盡心政務。然号令出自宮房帷幕,聲威不能遠及,開始失去根本,終于形成漢家衰敗的局面,且竟然計入錢谷鬻官賣爵,移民内遷逃避羌寇,推咎于三公,以答對上天的過失。這就是所謂‘哲夫成城,哲婦傾城,牛七雞司晨,國家一定頹敗了。’”史家頌贊說:“安帝德行不高,政教不行。立皇太子,旋又信谮廢去,為江京等的邪蠹行為開綠燈。特别寵幸衛尉馮石,并任為太傅。又聽信樊豐的谮言,免去太尉楊震。君道..亂不明,政化淩遲,是以漢祚歸于衰微了。”

國學經典之《後漢書》導讀第十二講:本紀·孝安帝紀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