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2022年,你好!

每年公曆的第一天,

都是标志着新一年的到來,

人們習慣将這一天稱為“元旦”,

又稱“陽曆年”。

是以,伴随着這一天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人們互相祝福:

“元旦快樂!”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齊白石《報道平安》

這種習慣,形成于我國推行西曆之時。首倡者為孫中山,他在1912年1月1日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以“元年元旦”為結尾。

1949年9月27日,我國開始使用公元紀年法,将公元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

這是近現代以來的元旦。

古代的元旦,則是另外一回事。

元者,數之始;旦者,日之出。

元旦,通常指曆法中的首月首日。

假如問一個問題:

我國古代的元旦是哪一天?

該怎麼回答?

有人說,這不是很簡單嗎?古代的元旦是正月初一,也就是現在的春節。

這樣的回答,隻能打50分。古代的元旦固然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但不一定指現在的春節。

現在的春節,是夏曆的正月初一,夏曆以農曆一月為正月,故以一月一日為元旦。但我國古代用過多種曆法,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正月,是不一樣的,是以正月初一的日子也有所不同。

準确的答案是:當時的曆法規定什麼時候是元月(即正月),元旦就在那個月的第一天。

也就是說,曆法不同,元旦就不一樣。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宋 趙昌《歲朝圖》

制定曆法,曆來是國之大事。正如《史記·曆書》所說:“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順承厥意。”

所謂“改正朔”,就是修改曆法。“推本天元,順承厥意”,就是推算曆法的起始點,以順應天時。

中國古代的曆法有多少種?自黃帝“考定星曆,正閏馀”,數千年來,我國先民創造了多種曆法。據《曆代長術輯要》《曆法通志》《中國曆法制度沿革史》三書記載,有名稱可考的中國古代曆法有115種。

其中黃帝曆、颛顼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太初曆、三統曆、四分曆、景初曆、大明曆、大衍曆等都是史上很有名的曆法。

但不管中國古代有多少種曆法,

“建正”之月基本上定格在農曆的四個月,

與此相應的元旦也有四個日子。

1、農曆十一月,即仲冬之月,建子之月。傳說黃帝曆是以甲子年甲子月為元月,以甲子月朔甲子日為元日。子月即農曆十一月,是以黃帝曆的元旦就是十一月初一。

周代用周曆,周曆也以十一月為正月,是以周代的元旦也是十一月初一。

2、農曆一月,即孟春之月,建寅之月。《史記·曆書》說:“昔自在古,曆建正作于孟春。”司馬遷所說的“昔自在古”時代,有可能是指“五帝”之一的颛顼時代。

《晉書·律曆志》載:“魏文帝黃國中,太史令高堂隆複詳議曆數,更有改革。……董巴議曰:'颛顼以今之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月朔旦立春。'”即言颛顼時以孟春為正月,以農曆一月一日為元旦。

《史記·曆書》說:“夏正以正月。”董巴也說:“夏為得天,以承堯舜,從颛顼故也。《禮記》大戴曰虞夏之曆,建正于孟春,此之謂也。”

意思是夏代繼承颛顼的曆法,以孟春為正月,是以夏代的元旦就是農曆一月一日。

我們現在所說的農曆,其實就是夏曆,說明夏曆對後世曆法的影響最大。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啟用《太初曆》,正式确定以夏曆的正月為歲首,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後我國曆法雖然經過多次修改,但這個一年開始的時間卻一直沒有改變。

3、農曆十二月,即季冬之月,建醜之月。《史記·曆書》說:“殷正以十二月。”商代用殷曆,殷曆以建醜之月即十二月為正月,是以商代的元旦是農曆十二月初一。

4、農曆十月,即孟冬之月,建亥之月。《史記·曆書》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以為“獲水德之瑞”,“而正以十月”。

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五德循環”學說,用“五行相勝”解釋朝代更疊。當時人們認為周代是“火德”,因水克火,秦始皇便以為自己建立的朝代是“水德”。又因與水相應的季節是冬季,而十月是冬季之始的孟冬,是以秦始皇便以農曆十月為正月,以十月初一為元旦。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任伯年《歲朝清供》

漢朝建立後,漢高祖說“北畤待我而起”,認為“北方黑帝”助他奪取了天下,亦自以為“獲水德之瑞”,是以仍然承襲秦朝的曆法。其後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也使用秦朝的曆法,以十月初一為元旦,直至漢武帝才改用夏正。

可見我國古代的元旦,

有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

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四種,

加上現在的公曆1月1日,

自古至今的元旦就有五個不同的日子。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王雪濤《歲朝圖》

古代的元旦,

又稱元日、上日、端日、歲朝、履端等,

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現在把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

而把古代的元旦改稱春節,

這大概就是古今元旦最大的不同之處吧。

元旦簡史:自古至今,“元旦”有5個不同日子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翻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戴雨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