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民年豬文化節的豬王拍賣會。攝影:張林虎
新華社巴彥加12月5日(記者張林虎)《開鍋》5日11點鐘,随着王建國的呼喊,内蒙古巴彥嘎市杭錦市在第五屆民間養豬文化節的旗幟"大集第一鍋"正式開鍋,500多斤豬肉配上2000多斤泡菜,讓成千上萬的村民和遊客來一場視覺和品味的盛宴。
圖為"大集第一鍋"鍋。攝影:張林虎
王建國是杭州金旗後鎮利宜橋鎮二村社的産業帶頭人。他告訴記者,每年冬天,當地農民都要腌制腌制泡菜,北方冬天的豬肉泡菜是一家人忍不住要做的菜。"正宗的農夫豬肉泡菜吃起來又軟又好吃,帶有香酸,豬肉多了又無味,肉又軟又香,肥又不膩。"王建國說。
圖為旅遊品嘗農場豬肉泡菜。攝影:張林虎
活動現場,橋鎮8村推薦村"廚王"前18個大鐵鍋揮舞着鐵鍬,不斷煎豬肉,攤鋪着泡菜、洋芋。随着熱氣騰騰,肉的滋養香氣伴随着大蒜的香氣飄走了,旁邊一個直徑3米的鍋裡設定了硬四個盤子,豬頭等更令人垂涎欲滴。
圖為王雄每年550磅的豬獲"豬王"稱号。攝影:張林虎
雖然天氣寒冷,但無法抗拒遊客的熱情。四面八方的村民和遊客簇擁着,一個接一個地急切地吃着,一邊拿出手機記錄下這一熱鬧的一幕,許多豬年的記憶被慢慢喚醒。
圖為民年豬文化節現場。攝影:張林虎
"我的阿姨總是在那裡,但豬肉腌菜。這一個家鄉的味道,承載着永不褪色的家鄉記憶,展現了善良樸素的鄉親們的真實感受。遊客們說。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現場還舉辦了豬王拍賣會。從八個村子裡挑選出來的八隻大肥豬,穿着紅色的大花,競相與它們競争。最終,村裡王雄家一頭年生550公斤的豬獲得了"王豬"的稱号,最終以16000元的價格被拍賣。
"一年一度的養豬文化節不僅是旅遊盛會,也逐漸成為家庭團聚、豐收、回憶過去、農場體驗的文化盛宴。"王建國說。
記者了解到,殺豬、鹹菜在河套地區已有百多年的曆史,反映了河套地區豐富的民俗文化,是鄉下獨具特色的慶祝方式,寓意來年是好,畜牧業繁榮。
近年來,杭錦旗後利用"家鄉記憶陝西大壩味覺"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借助民間養豬文化節、豐收節、麥田音樂節、冬漁節等活動的舉辦,在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一體化。 二、三生産發展,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活力。(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