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在喬凡尼——喬爾喬内的時代,威尼斯的畫家們就像一棵快速成長、枝繁葉茂的大樹,五百年後的我們,要看清楚這顆大樹所代表的藝術家群體,隻能從其中最高、最茁壯、最茂盛、最飽滿的幾根枝條入手,這些枝條除了神秘的喬爾喬内外,還有一位著名的弟子——提香。

喬爾喬内留下了一幅充滿神秘意味的《暴風雨》,比自己老師貝利尼在1459年那幅蛋彩畫《在園中苦惱》做得更為徹底,這不再是一幅有風景的人物畫,而可以看做是一幅有人物的風景畫。

遺憾的是,喬爾喬内完成此作4年後便去世,但那位崇拜他的小師弟——提香,才剛開始在威尼斯的畫壇中嶄露頭角。

壹 喬爾喬内早期作品中的突破

在上一節,我介紹了威尼斯畫派的大師兄——喬爾喬内和他那幅早期作品《卡斯特弗蘭科祭壇畫》。這幅偉大的畫創作于1504年之前,當時他不到二十七歲,是應卡斯特弗蘭科(Castelfranco)的領主定制而作,聖母座椅基座上的盾形紋章,就是這位名叫圖齊奧.康斯坦佐領主的家族族徽。

懷抱耶稣的聖母高高在上,俯視着祭壇之下,她似乎并沒有關注眼前的景物,也沒有關注臂彎裡的嬰兒,而是因已預知的犧牲和苦難,沉浸于悲憫的情緒之中。

祭壇之下,左側站立着英姿飒爽的聖戰士利貝拉萊(S. Liberale),右側則是顯得矜持而憂郁的聖方濟各。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卡斯特弗蘭科祭壇畫》 1504年之前

聖方濟各優雅地攤開左手,就像一位正在吟誦剛完成作品的詩人,不經意地向觀衆展示了他的聖痕——天主在他身上印下耶稣受難時所承受的五處傷痕,以此感化世人——以往的藝術家對聖方濟各的形象塑造中,展示其聖傷時姿态都顯得刻意而誇張,從未像喬爾喬内處理得如此抒情,如此儒雅和平和。

在構圖方面,他采用了一種大膽的突破,同時期的祭壇畫,要不将聖母的座椅放置于風景之中,要不将其置于幕布之前或者建築中,比如拉斐爾早期所作的《科隆納祭壇畫》,以及此後于的《西斯廷聖母》,或者像喬爾喬内的老師喬凡尼.貝利尼所作的《聖母子與四位聖人》那樣。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拉斐爾《科隆納祭壇畫》約1504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拉斐爾《西斯廷聖母》1513年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貝利尼 《聖母子與四聖徒》聖紮卡裡亞(san zaccaria)教堂祭壇畫 1505年

但喬爾喬内采取了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構圖方式,他用了一種“品”字型構圖,讓聖母的基座高高在上,與兩位聖人所在的空間截然分開,尤其是對背景的進行中,大膽地采用了一堵鋪着紅色壁毯的牆作為分隔,牆後邊則是自然的風景。

對色彩和光線的處理方面,他并沒有制造出一種強烈的視覺對比關系,盡管色彩豐富,但采用了柔和的明暗關系,讓在不同空間中的人物、景色自然交融。

我們比較一下畫面前部灰白相間的地闆,和背後的景色,都能夠感覺到這種柔和的光線與色彩的高度協調,整體畫面給人一種田園抒情詩的印象。

喬爾喬記憶體世的作品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有争議,在威尼斯喬凡尼和他自己與提香忙碌的工作室中,有多少作品出自他本人,有多少是那些追随他的畫家所作的摹本、仿作?人們一直難以分辨。而上述這幅作品,是目前有較少的争議作品之一,但也被後世進行過不斷地修複,至少在當代就被修複過五次。

貳 神秘的《暴風雨》

在這幅充滿創新精神的祭壇畫中,我們已能體會到喬爾喬内對于風景的熱愛與重視。而最能展現他對西方風景畫開拓性創新的,當屬這幅充滿神秘風格的《暴風雨》(la Tempete)。

這幅布面油畫如今收藏于威尼斯學院美術館,尺幅為高82厘米、寬73厘米,多數史學家認為畫作完成于1507年前後。(因網審等原因,這裡就不放全圖了,請大家原諒)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喬爾喬内 《暴風雨》局部 1505-07

之是以說它神秘,展現在諸多方面。

首先是畫作内容:在一場即将到來的暴風雨前,一位懷抱嬰兒的裸體女子以及一位身穿紅色上裝的男子,出現在郊外的曠野之中。紅衣男子與裸體女子之間隔着一道小溪,在男子身後有建築的殘垣。更遠處,畫面中心位置有一座橋,此後的天空中,正是烏雲翻滾,一道閃電清晰地撕裂了天空。

喬爾喬内描繪出暴風雨來臨之前那種緊張、昏暗、沉悶而潮濕的空氣。

整幅畫面中高光的部分集中于裸體的女子、紅衣男子與那道閃電上,這三者構成了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這讓畫面在各個不同、帶有某種張力的氣場内、在一種奇怪的不協調混搭中,獲得了某種平衡。

人們一直試圖為這幅畫作找到一個主題、一個畫面所(應該)蘊含的故事,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适的答案,也是以無法獲悉畫中人物的準确身份。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喬爾喬内《暴風雨》局部 1505-07

此畫誕生後二十多年,有人描述說畫作中的女人是“茨岡人”——即我們所熟悉的吉普賽人,這個族群發源于印度旁遮普一帶的部落,大約公元10世紀開始離開印度向外遷徙,到16世紀已經遍布歐洲各地。在1569年,有文獻将喬爾喬内這幅畫作稱為《茨岡女和牧羊人》。

到了20世紀,有評論家認為那道閃電代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宙斯(朱庇特),認為這幅畫描繪女子是忒拜城公主塞墨勒,她因為懷上宙斯——經常犯作風問題天堂一把手的孩子(此後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後,遭到宙斯妻子赫拉的嫉妒。

長期以來與各類小三堅持不懈做鬥争的赫拉,這一次玩了個新花樣。她化身為一位老婦接近了塞墨勒,告訴她:如果你的老公真的是神,就應該讓你看到他真實的模樣。

不知死活的塞墨勒便告訴宙斯,要他以真面目現身,宙斯被愛情沖昏了頭腦,于是露出了真面目。

故事的結果是塞墨勒被宙斯的閃電燒死,她所留下的孩子尚不足月,宙斯搶救出這個嬰兒,将他縫在自己的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将他取出,這就是酒神身世的傳說之一。(另一版本的故事是,宙斯将他與另一小三的孩子心髒讓塞墨勒吞下,孕育出轉世重生的狄俄尼索斯。)

如果對照有關塞墨勒的傳說,那這幕戲中前排那位身着紅色外套的青年男子的身份,并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在上個世紀早期,人們對畫作進行掃描後發現這位青年男子處,原本預先設計為一位女士,這更讓這個故事與赫拉捉小三的事情難對上号。

也有人認為,喬爾喬内畫作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性,比如他們代表宗教畫中的聖母和某位聖人;也或者,這幅畫作是為某位詩人所做的插圖,隻不過他将古代的衣飾換成了當時威尼斯人的裝束。

還有人認為,畫中的内容代表了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元素:火(閃電)、水、土、風——這不禁讓人聯想起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對世界本源的觀點。在此前第十三篇文章《那些開始思考“美”的希臘人》中,我對此做過介紹。

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的本源,正是上述這四種物質性的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永恒的活火”,這似乎可以對應于畫面中的那道閃電,在火的基礎上,一部分物質轉化為海洋,海洋的一半轉化為土,另一半轉化為風,火——水——土——風這四種元素構成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之是以和諧,在于這些物質之間雖然對立、鬥争和變化,但也共同構成了一種“聯合對立物”,進而達到一種和諧之美。

也許,我們不應對于畫面如此固執,非要尋找出一個标準答案,僅從圖像本身來說,喬爾喬内無疑開創了風景畫的典範。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在園中苦惱》貝利尼 1459年 蛋彩畫

他比自己的老師喬凡尼.貝利尼在1459年那幅蛋彩畫《在園中苦惱》做得更為徹底,他不光創新的風景畫油畫技法,而且也讓風景肩負起了詩意、象征、啟示的情感表達和更多的内涵,這不再是一幅有風景的人物畫、宗教畫、曆史畫,而是一幅:有人物的風景畫。

叁 少年提香初次亮相

在喬凡尼——喬爾喬内的時代,威尼斯的畫家們就像一棵正在急遽成長、枝繁葉茂的大樹,五百年後的我們,要看清楚這顆大樹所代表的藝術家群體,隻能從其中最高、最茁壯、最茂盛、最飽滿的幾根枝條入手,這些枝條除了神秘的喬爾喬内外,還有一位著名的弟子——提香。

提香·韋切利奧(意大利文:Tiziano Vecellio 英文:Titian1488/90—1576年)大約于1488年出生于威尼斯東北部的山區小城。

這時的拉斐爾,也還是一位跟随自己父親在烏爾比諾宮廷中玩耍的孩童。因為提香的高壽,當米開朗基羅在1564年去世後,他仍然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也即是說這位威尼斯畫派的元老,經曆了佛羅倫薩——文藝複興盛期、也參與并推動了北方威尼斯文藝複興的高潮。

大師兄英年早逝留下無解《暴風雨》,少年提香初闖威尼斯接受啟蒙

晚年提香為自己所作的自畫像素描稿

此前兩個世紀,意大利的藝術中心當是佛羅倫薩和羅馬,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已經為西方繪畫在比例、構圖、透視、解剖、明暗等方面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完善的體系。提香所代表的北方威尼斯畫派,将在此基礎上進行更精彩的嘗試。

他的老師貝利尼已經掌握了娴熟的油畫技法,而提香之是以被後世譽為西方的油畫之父,在于他不僅對同時代的人意大利畫家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此後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西方畫家們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些畫家們可以開出一長串的名單:

包括威尼斯的丁托列托、尼德蘭的魯本斯、凡.代克,法國的普桑、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荷蘭的倫勃朗,以及現代的畫家德拉克洛瓦、馬奈、威廉·德·庫甯等等。

提香出生的年代有兩種說法,1488或1490年,家中一共有五個孩子,他排行老二。據說他9歲時來到威尼斯,和他哥哥弗朗切斯科(Francesco)一起在住在叔父家,開始跟随一位名叫塞巴斯蒂亞諾·祖卡托(Sebastiano Zuccato)的師傅學習鑲嵌畫,在這裡接受了藝術啟蒙。

不久後,他轉投到更為知名貝利尼家的工作室,這大概是在1505年。作為貝利尼家族的門生,他最早跟随大哥貞提爾·貝利尼學習,因為他畫得太快,而經常受到老師的指責,認為他畫得過于率性、随意。1507年,貞提爾·貝利尼去世,他便開始跟随喬凡尼·貝利尼繼續學畫。

相比衰老、嚴厲、固執的老師傅,少年提香似乎更喜歡他那位潇灑、倜傥的大師兄喬爾喬内。在很大程度上,在提香早年的學習、創作生涯中,這位大師兄給了他很多啟發。而不久後,他就有了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

————————————————

歡迎您關注我的視訊号或喜馬拉雅的語音節目,獲得有關藝術的更多資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