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近冬奧|大千世界,顧盼生輝——專訪著名工筆畫家崔景哲

作者:春河月亮

翻看崔景哲的履曆,我們不難從其中發現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年少時成長于新疆,在祖國邊陲紮下了藝術的根;工于工筆,卻也融會貫通,開創了有鮮明特點的繪畫風格;熱衷于中國傳統文化,又屢次在國際舞台上大放光彩,身體力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而事實上,作為“80後”即跻身中國美協理事的工筆畫名家,他的藝術人生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豐富多彩。

走近冬奧|大千世界,顧盼生輝——專訪著名工筆畫家崔景哲

崔景哲(右一)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中)、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于再清(左二)一同參與“中國紅”活動

崔景哲的繪畫,以細膩、溫和、唯美見長,題材多為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中國女性。這其中,“中國紅”系列尤為出類拔萃。

談及創作初衷和靈感,他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記得有一次印象非常深的就是大學期間,我在雲南山區寫生,看到很多外國人,他們在苗寨裡買到了一個長約6米左右的織錦(婦女背孩子用的布料)。這件東西我仔細看過了,如果辛辛苦苦地去繡這塊6米長的布,可能要花費将近10年時間,它不是一代人能做出來的。我覺得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工藝品,它是一種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愛。”

走近冬奧|大千世界,顧盼生輝——專訪著名工筆畫家崔景哲

“很多少數民族女孩出嫁的時候穿百花衣。母親生了孩子,就開始繡這件衣服,上面繡100種花和鳥的圖案,寓意吉祥,希望能夠把幸福帶給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心情的表達,是一種愛的能力。”

這次的經曆讓崔景哲感到心痛,他忽然間明白,如果再不重視、不挖掘、不保護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那麼在未來,我們的下一代很可能得在國外的博物館裡才能看到這些飽含愛意的傳統物件。

“是以後來我也收集和整理了很多這種有關民族服飾的素材,主要是紅色的、有吉祥寓意圖案的東西,并且通過我的繪畫表現出來。其實靈感都源于中國民族本真的紅色織錦的美。”

走近冬奧|大千世界,顧盼生輝——專訪著名工筆畫家崔景哲

在表現形式上,他創立了崔景哲式的新畫法,對中西方繪畫技巧撷英咀華。在中國傳統工筆仕女畫的基礎上,加入西方唯美主義寫實油畫技巧。面部五官運用西方的焦點式立體構成;在周邊環境和衣紋處理上,則運用中國傳統繪畫散點模式的平面構成,讓懂傳統文化的中國人能夠看得明白,西方人也能看得明白,進而引起共鳴。

這樣飽含情感文化的作品,在國際藝術界大受歡迎。崔景哲也随着作品在“戛納國際藝術展”“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等重要場合發出了中國聲音。他設計的中國紅·琺琅瓷盤被瑞士洛桑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收藏,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該作品也大為贊賞。

此外,他還創作了《奧運聖火采集儀式組畫》等作品,将中國仕女畫與古希臘女祭司的形象結合,用中式風格的畫筆,記錄下在希臘古城點燃聖火的神聖時刻,使東西方的美和諧而細膩地展現出來。

走近冬奧|大千世界,顧盼生輝——專訪著名工筆畫家崔景哲

2021年10月19日,希臘首都雅典的帕納辛奈科體育場,扮演女祭司的演員正在進行北京冬奧會火種交接。新華社發(馬裡奧斯·羅洛斯攝)

對于藝術與體育的關系,崔景哲認為,超脫出美術本身,藝術創作與奧林匹克精神其實也息息相關。

“因為在這個行業裡要想有所成就,能夠在自己的探索領域占領一席之地,實際上同樣需要拼搏進取和不斷積累。會畫畫的人太多,能夠畫出特色而且被人認可,這是非常難的。畫展的時候擋住署名,是否還能看出這是誰的畫?這個就叫風格韻味。”

“其實就跟奧運會精神是一樣的,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風光無限,需要背後無數心血的付出。隻有大家在一起比較進行交流,才能夠使我們這個行業有所提高。其實在我們年輕一代的美術工作中更應該展現這些東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拿起手中的畫筆,用更為國際化的方式表達中國觀點,将傳統技法與當代審美凝練至筆下毫厘,大概也是崔景哲等中國新一代青年藝術家們努力的方向。

視訊加載中...

↑點選可觀看完整視訊

記者:高萌、田冉(實習)

視訊編輯:都昭燕(實習)

編輯:高萌、盧羽晨、郁思輝、彭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