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在工作之餘都喜愛借用各種娛樂活動來點亮枯燥的生活。對古人來說,象棋就是這樣一種既休閑又益智的娛樂項目。
了解過象棋的人應該都知道,和其他棋盤類遊戲一樣,象棋在運作時也有着一整套複雜的規則,譬如針對象棋走法,人們講究“馬走日、象走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線護将邊”。
當然,除了這些已經确定好的規則以外,在宋朝之前,象棋中還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将帥之間絕對不能直接見面,中間必須要有小卒子做隔檔,否則就會出現“對面笑”的狀況,見面即死。

這個規定的加入使隻有32顆棋子的象棋在難度和玩法上都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而且在戰略上也更加具有規則性。
“隐藏”在象棋背後的項劉大戰
俗話都說藝術的來源就是生活。對于這樣一個在宋朝前尚不成文的規定,它的背後其實還隐藏着這樣一樁真實發生過的戰事。
“西楚霸王”項羽與“漢高祖”劉邦自秦朝覆滅後便互為死敵,回望當年那段大風起,雲飛揚的歲月,楚漢之争成為了兩人互相較量的主要代表。
漢四年八月,漢高祖劉邦派遣候公向項羽進行求和,最後楚漢雙方簽署了曆史上十分著名的“鴻溝協定”。
兩人約定中分天下,以鴻溝為邊界,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雖說對于這件事,後人一直都把他了解成是劉邦的妥協,但實際上,這隻是劉邦的緩兵之計。
在正式簽署鴻溝協定之前,項羽的手下愛将範增曾因劉邦的挑撥離間而遠走他鄉,最終緻使項羽身邊唯一一個備受重視的參謀離他而去。抱着一肚子的怒火,項羽打算好好收拾一下不懷好意,從中作梗的劉邦。
在一番争鬥之下,項羽将這口“惡氣”出得十分痛快,不僅将劉邦打的四處逃竄,而且還大敗敵方軍隊的士氣。而身處困境中的劉邦别無他選,最後隻能悄無聲息地躲了起來。
雖說軍事指揮能力的确不如項羽,但劉邦在手下親信的幫助下打起迂回戰來還是頗有心計的。看似随意的躲藏據點,其實都是劉邦“精挑細選”過的風水寶地。
持久戰“拉垮”項羽大部隊
劉邦躲藏的這個地方叫做鞏縣,說來也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不僅易守難攻,而且還能為大部隊提供充足的水源補給,将這樣的地方作為臨時的藏身之地,對大部隊而言實屬完美。
不僅在藏身之地的選擇上頗有心機,劉邦打起迂回戰來也是有鼻子有眼的,由于雙方都選擇在鴻溝兩岸暫時性的休養生息,于是劉邦便采取了親信張良的建議,打算派人悄悄渡河,偷襲身處項羽後方的東阿城。
由于作戰突然,身處前方的項羽并未有所準備,于是劉邦此行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知曉此事之後,項羽立刻率兵前往東阿城救援,可是等項羽到達東阿城後卻發現,此時的東阿城内竟連一個劉邦手下都沒有。
就這樣,劉邦率軍宛如打不死的小強一般,次次都會在給項羽制造完無窮的麻煩之後再順利脫身。而這樣做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想通過持久戰來“拉垮”項羽的軍隊。
在拉扯不斷的持久戰中,劉邦抓準時機一舉奪回了成臯,打算在這裡再與項羽來上幾個回合,可此時的項羽卻急迫地想要速戰速決。畢竟劉邦在後勤保障上可以說毫無顧慮,打起持久戰來不愁後勤補給。
可項羽則不同,不僅後勤補給地東阿城頻頻遭受突襲騷擾,就連軍隊士氣也在連續不斷的戰争中開始漸漸低沉。于是,面對躲在成臯城内死活不出頭的劉邦,項羽急得宛如熱鍋上的螞蟻。
一箭改寫象棋規則
為了将劉邦逼出城,項羽将劉邦的父親挾持到光武山之上并架起鐵鍋,号稱如果劉邦再不投降,自己就親手把項羽的老爹給煮了吃。
可沒曾想,劉邦看透了項羽的小伎倆,甚至大膽放言稱:咱倆可是結拜過的兄弟,是以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要把你爹煮了吃,那到時别忘記給我也分一碗肉湯喝啊。
面對劉邦這般不按套路出牌的回答,項羽恨不得被氣吐血。于是,看着站在城樓上大放厥詞的劉邦,項羽愈發覺得不順眼,一氣之下拉起弓便向劉邦射去。
飛奔而來的利箭令劉邦毫無躲閃之力,雖說最終并未傷及要害,隻是命中了胸口,但據後人查證,劉邦之是以在建國後沒幾年的時間便離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與當年胸口的舊傷有關。
為了安穩軍心,中箭後的劉邦一直佯裝鎮定,甚至忍不住又項羽鄙夷了一番道:看來你的箭法還有待提高啊,都射到我的腳上了。
在外人看來,此時的劉邦似乎隻是與氣急了的項羽互相鬥嘴,殊不知,在衆人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劉邦早已派遣手下韓信占領了河北及山東一帶,再一次搶占先機,趕在項羽之前率先奪取了後援補給的絕佳路徑。
這樣一來,劉邦的軍隊不僅得到了人員上的保障,從關中運輸而來的軍糧補給也在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軍營之中。反觀另一邊的項羽呢?此時正面臨着兵困馬乏,補給困難的絕境。
是以為了讓項羽及其手下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雙方最終才在公元前202年秋真是簽訂了鴻溝協定,而這也正是象棋棋盤上“楚河漢界”的由來。
與此同時,因為項羽在成臯城之戰中因為一支箭險些要了劉邦的小命,是以自此之後的象棋規則中便出現了“對面笑”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将帥相遇必是死局,兩虎相争必有一傷,說的正是劉邦與項羽這對“死對頭”。
32顆棋子,90個交叉點,隐藏在小小棋盤中的象棋文化可謂是融合了一個又一個博大精深的曆史故事。不止如此,每個規則的背後其實也都隐藏着一段又一段烽火連天的曾經。
看似小小的棋子,其中其實蘊藏着無限的中國曆史,而這或許也正是象棋之是以能從戰亂紛揚的戰國一路流傳至今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