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二:彭成謙,右二:唐慶陽)
唐慶陽是渤海茶廠的重構,是中興通訊,這是對他的最準确的定位和評價!
唐慶陽,1916年出生,畢業于南京金陵大學,1937年在安徽省流明茶葉改良農場擔任技術員,1938年12月從重慶來到雲南豐慶,在雲南豐慶設立順甯茶廠。
(攝影:順甯茶廠技術人員)
1951年7月,曾任順甯茶廠技術總監的唐慶陽被中國茶葉公司委派到佛海開始佛海茶廠的重建工作,陪同王興、楊秉奎、王興全面負責,楊負責管理,唐老師掌握具體業務。當時,佛海茶廠,因為戰争,已經完全停産了三年,野草,參觀了渤海茶廠的老勞工吳坤雄先生曾經描述過:"老勞工說,當時的佛海茶廠可以用'荒涼'這個詞來形容。工廠院子裡雜草叢生,一些野兔還在裡面築巢。廠房因長期年久失修和破舊不堪,裝置因反複失竊而失竊而不完整,幾乎一成廢墟。
唐慶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隻帶了10多人經過幾個月的整改、清理、修理廠,終于在1951年11月14日,佛海茶廠恢複了生産。但是,由于裝置有限,直到1954年,渤海茶廠都是為省茶師調配購買羊毛使用的,沒有精制茶葉生産,所謂"紅印""綠印"是與私人茶館合作,但事實并非如此,無法核實。
鮮為人知,1958年,為了适應生産發展的需要,唐老親自選建了一個新的廠址,将佛海茶廠搬遷到新茶路1号,也就是現在的渤海茶廠,舊址位于渤海縣城附近,靠近大興小販超市。在建立廠區時,茶廠勞工在唐家的帶領下,白天茶葉,早晚開采石材,燒紅磚,鑿山,或上坡伐木,或自制土坯,自力更生,辛勤勞作,建成了年産5萬的新型茶廠。
在修複渤海茶廠的同時,唐慶陽保留了大量普洱茶傳統制作技藝,如今著名的石磨蛋糕,是唐慶陽搶救留下的,再義烏市鎮長張義則是到唐慶陽咨詢學習石磨蛋糕,業内知名的96"真正優雅"是石磨茶的應用, 今天很多手工茶館應該感謝唐老。
(96 真正的優雅)
著名的納彜竹茶也是唐慶陽發掘的整理,直到今天,納彜的竹茶才是大家的最愛,随着宋朝的興起,将彜族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至今。"南渝白蜜"也是唐代的傑作,他依靠南廬山,1981年成功創造了這種綠茶,1982年榮獲全國名茶,這種茶是渤海茶廠獲得國家第一大獎的産品,南鹹山的名聲還遠未開始。
1973年,發酵熟茶的成功運用,唐慶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唐老很早就到廣西、湖南學習了紅茶生産經驗,70年代渤海茶廠派曹振興,玉良、侯三、蔡玉德、刀占正正好到廣東學習"發茶"的生産方法。1973年,餘亮和時任昆明茶廠廠長吳啟英等人組成了普洱茶水堆發酵技術團隊,通過反複實驗,取得了普洱茶人工發酵的成功,初步研究探索了渤海低緯度高海拔氣候,普洱茶水發酵工藝,參與了第一套普洱茶生産工藝和操作規程的編寫, 然後繼續開展普洱茶标準化、标準化生産實踐。
不過,不出人想,唐慶陽并不是渤海茶廠的第一任廠長,如果範和魏、周佩隆是第二位,唐慶陽是第三位,并于1983年上任,但這顯然是一種榮譽大于實際,因為在今年,唐慶陽退休了。
直到1994年去世,唐老一直關注着中國茶葉的發展,他幾乎畢生都獻給了渤海茶廠,在成就這艘普洱茶超級航母上,他是一個重要的推動者,我們必須記住他。
願老唐地下知道,一路好!
文章來源:大頤市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