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得到和平解放是來之不易的,在抗日戰争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當時全國上下軍民一心對抗日寇,不管是黨軍還是國軍部隊都奮起反抗,讓敵寇付出慘烈的代價,最後被打出中國。雖然将敵寇打跑了,但内戰還未結束,解放軍和國軍又開始了戰鬥。
内戰持續了四年之久,國軍的軍備、火力、理論知識等各方面都比我軍更優,其中還有很多優秀的軍事人才,比如廖耀湘。他帶領國軍部隊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但在東北的戰役中失手被俘,過後被劉司令選中擔任軍事學院的老師。

廖耀湘是湖南人,出生于1906年,他的家庭在當時是還不錯的,用現在的話來說起碼算得上是一個小康家庭,起碼吃穿不愁。而他的爺爺是一個私塾先生,每天負責給私塾裡的小孩教課,他到了上私塾的年紀就自然而然的開始跟着爺爺學知識了。
廖耀湘很有讀書的天分,聰慧靈敏,反應和接受能力都很好。上了六年的私塾,該學的基礎知識就都會了,參加考試很順利的就考上了縣裡的國小繼續上學。在國小依舊成績優異,畢業時又考上了長沙的私立中學繼續學習。
中學畢業的廖耀湘已經成年了,當時黃埔軍校大力招生,廖耀湘也有投身革命的想法便選擇報考了黃埔軍校。他是軍校的六期騎兵,在軍校不僅成績依舊很優秀,而且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四年之後他想去國外留學,學習更先進的軍事理論知識。本來的考試成績他在前三,但是竟然因為離譜的外貌原因被刷下來了。後來在上司人的推薦下成功去了法國留學,也正是他自幼紮實的學習和積累才讓他在後來的實戰中能沖鋒陷陣。
廖耀湘在法國學習了五年多,直到1936年才回國;國軍上司人在政治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失誤,但他看人的眼光屬實毒辣,國軍很多将軍都是極其優秀的。由于本身主要學習的是騎兵,是以廖耀湘回國後就擔任了國軍騎兵的連長,開啟了實戰之路。
廖耀湘帶領部隊打的最為振奮人心的兩場戰役一場是昆侖山痛擊日本軍隊,還有一場則是在印度緬甸的苦戰。昆侖山本來是日軍辛苦布局力争拿下一掃前面台兒莊等地失利的陰霾的,但這場戰争卻迎來了更大的失敗。
這場戰役不僅讓日軍傷亡慘重,最重要的是打死日軍一個團長,極大地振奮了我軍士氣。在過後的緬甸戰區,廖耀湘的部隊承擔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任務,他們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靈活,最後在他的指揮下,成功牽制了敵軍十多天,為我軍大部隊赢取了寶貴的轉移時間。
打跑了日本鬼子,但蔣某人還是孜孜不倦的想要奪得大權。于是又持續了四年内戰,國軍也從抗日時期的友軍變成了解放時期的敵軍。廖耀湘帶領的部隊軍事化、機械化程度都是數一數二的,再加之他本身有着極高的軍事素養,是以對我軍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戰争進行到1948年,在東北戰區我軍作戰政策完美,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蔣部隊被一舉拿下幾十萬人,但我軍部隊不是全部殺死的政策,而是俘虜積極改造,為我所用。其中包括廖耀湘在内的很多國軍将領和士兵皆成為了我軍的俘虜。
當時東北戰區的主要負責人是劉參謀長,他深知這些國民黨将領如果将來能為我軍所用那必定大有用處。是以他還專門在營地設宴表達我軍的誠意,但在宴會上本該是和氣融融一起喝酒的場景沒有出現,廖耀湘對劉參謀長一點面子不給,他敬酒廖耀湘也不為所動。
俨然一副高傲不屑的模樣,廖耀湘覺得我軍部隊勝之不武不懂打仗,但能赢就是勝仗不是嗎?而且兵不厭詐也是戰争中的政策。劉參謀長此時知道不能跟他硬碰硬便開始跟他講道理,他說赢得民心的隊伍才能最終獲勝,況且連他的前輩鄭将軍都已經投降了。
殊不知廖耀湘不信,因為蔣某人一直對國軍宣稱鄭将軍是戰死了,為的就是不動搖軍心,能讓他們一直為自己效力。直到鄭将軍親自過來,廖耀湘是個聰明人,看到鄭将軍也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自然也知道了國軍沒有未來,便舉杯向劉參謀長緻歉了。
廖耀湘等國軍将領都被關押在功德林實行改造。1951年我國要辦一所軍事學院培養軍事方面的專業人才,此事是劉司令負責,他也是軍事學院的院長,修一所學院不難,挑選學生也不難,難的是去哪找老師。
思前想後他想到了廖耀湘。一是因為他接受過良好的軍事方面的專業教育,不僅是黃埔軍校優秀畢業生,而且還去國外專門留學和深造過,理論方面肯定比我軍将領強上很多。二是他也在抗戰時期有過優異的實戰經驗和表現,能夠将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教學能事半功倍。
廖耀湘以為被俘虜了就沒有出頭之日,甚至自由都成了奢侈,可他沒想到的是有人告訴他邀請自己去給解放軍将士們當老師。這讓他難以置信又覺得其中有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但後來劉司令親自找到他說清楚了其中緣由後他覺得自己可以試一下。
于是這個國軍俘虜搖身一變成為了我軍軍事學院的老師。果然正如劉司令所料,他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成功結合,赢得了官兵們的滿堂喝彩,也沒有出現有人對他不尊敬和不信任的情況。最後廖耀湘還因為有突出貢獻被釋放了,他也重獲自由身。
畢竟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也不是人們現在能站在上帝視角回望曆史,去評判誰對誰錯。在當時的他們可能也隻是聽從指揮,戰場上的殘酷可能遠比電視劇拍出來的更冷血;槍子随時可能穿破腦袋的危險下對錯就不那麼重要了。
雖然他是國軍出身,但是革命不分早晚。他後來幡然醒悟,又站對了陣營,而且在軍事學院将他自身所學的軍事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分享給解放軍戰士,為我國後續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不可否認在這方面他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