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一、蔡京:數起數落,被貶期間去世

北宋年間有書法四大家,人稱“蘇黃米蔡”,這最後一“蔡”,原本便指蔡京。隻是蔡京名聲實在太壞,後人便以蔡襄頂替了蔡京。而蔡京名聲之是以不好,不僅是他在小說《水浒傳》中的奸賊身份,更多是因為其在曆史上的“奸惡”形象。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但凡奸佞之臣,總離不開一個“貪”字。蔡京為北宋宰相時,設法巧立名目,讓自己同時領着好幾份“工資”,其“ 已受仆射奉,複創取司空寄祿錢,如粟、豆、柴薪與傔從糧賜如故,時皆折支,亦悉從真給”,實在叫人歎為觀止。

不僅如此,蔡京還經常勸說皇帝,要“視官爵财物如糞土”。北宋末年的經濟狀況,看似有所好轉,實際卻是“烈火烹油”。蔡京等人把持朝政後,不顧國家信用,濫發交子,導緻朝廷财政收入雖然有所好轉,但實際卻令百姓承擔了更重的經濟負擔。

在鹽鐵經營方面,蔡京的手段更為狠辣。此前推行多年的鹽鈔法,被蔡京直接廢除,以緻于無數擁有商人、百姓多年的積蓄,是以而化為流水,其中大批百姓“一旦化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缢死”。試問在這種情況下,中下層百姓如何不會揭竿而起?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隻可惜,禍害遺千年。蔡京雖然奸詐,但個人才幹卻十分突出,在其年輕時,還得到過王安石的好評。是以,蔡京雖然幾次被罷免,但還是被宋徽宗啟用,在他人生中的後半期,也多是和之前一樣,與行将就木的北宋王朝一起“折騰”。

直到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南下,宋徽宗擔心自己成為亡國之君,遂傳位給其子宋欽宗。失去“大靠山”的蔡京,被斥為“六賊之首”,随即便被貶出中樞,外放為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

還未到任,蔡京又被貶到邵州、儋州。于是,年過八十的蔡京隻好再次啟程,一路朝着南方而去,在經過潭州時,蔡京的身子骨終于吃不消,死在當地。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二、童貫:違令南逃,途中被欽宗所殺

北宋歌謠說:“打了桶,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作為僅次于蔡京的“六賊”之一,童貫這個宦官生前有多風光,死後便有多凄慘。童貫的風光在于:他一個太監,能執掌兵權不說,還能受封爵位;而他的高光時刻,便是帶兵鎮壓了南方的方臘起義。

不錯,《水浒傳》中僅次于梁山的“四寇之一”方臘,在曆史上算是間接栽在童貫手上。當然,是童貫麾下的将領完成的。憑借此功,童貫受封太師,遷為楚國公。好景不長,童貫在之後的伐遼之戰中,卻接連受挫,“臨事乃蓄縮畏懾,奉頭鼠竄”,最終逃回了京城。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此時,朝廷也改天換地,宋欽宗業已即位。與童貫勾搭成奸的蔡京,也被貶發外地。此時的童貫,失去一大盟友,隻好企圖攀附宋徽宗的“大腿”,是以在宋欽宗下令讓他鎮守東京以後,童貫竟然跟着宋徽宗南逃而去。

“童太師”的鼠輩行為,頓時引來一陣罵名。宋欽宗順勢而為,便一把褫奪了童貫身上的諸多官職,并派出監察禦史張澄前去追斬之。到建炎元年(1127年),張澄在南雄使院追上了童貫,将其就地正法。

而後,童貫的首級也被傳回京都,枭首示衆。大奸被除,百姓無比拍手叫好,隻是他們沒想到,金軍南下之日即将到來。此時再誅奸賊,已為時晚矣。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三、高俅:曆史上大節無虧,僥幸逃過一劫

相較于蔡京、童貫兩大奸賊在《水浒傳》中的“寫實”描寫,高俅卻有些“冤枉”。當然,要說他是個好人,也不對,因為高俅身上的确有不少污點。

比如高俅的發家,的确與他個人的蹴鞠技術有莫大關系;而且,高俅在身居高位之後,的确利用權勢A錢了不少錢财,強盛一時的禁軍,也被他拿來當做“工程隊”,專門為他修建各種建築。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正是因為高俅的太尉一職來得太過輕巧,而且在發迹後他也幹出了很多“德不配位”的事情,是以後人才将其當做一個奸臣進行演繹。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隻是客觀來說,相較于小說《水浒傳》而言,曆史上的高俅卻被評為“大節無虧”,意思是說他在大是大非等問題上,沒啥讓人诟病的地方。或因如此,高俅的結局比其他兩位要好上很多。

按《宋史》記載,高俅曾得罪過童貫,後者在跟随宋徽宗南渡之時,曾下令不準高俅渡江。無奈之下,高俅隻好退出朝堂,并随後離開了江南。不久後,高俅于建康元年(1126年)去世,算是得以善終。

曆史上的高俅,頤養天年,有了不錯的結局,這或許讓不少“水浒粉”感到遺憾;好在,小說中的高俅,卻得到了他應有的報應。參見于水浒傳的續書《蕩寇志》第一百三十三回,故事經過大概是這樣的:

話說有一日,朱仝、雷橫從鹽山趕回,于席間捧出了一個大圓包來,衆人打開一看,正是梁山好漢的頭号死敵——高俅之首級。

《水浒傳》中三個大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晚年結局到底如何?

原來,小說中的高俅也沒落到好下場,他被官家怪罪,發配到了滄州(林沖也曾被“刺配滄州道”,算是應了惡報),朱仝、雷橫見狀,便暗下殺手,取了高俅首級。待他們趕回後,卻得知林沖舊怨未了,抑郁倒在了床上,即将去世。

于是,二人又匆匆将高俅首級拿給林沖,後者一見,頓時從床上直立而起,将高俅首級摔為齑粉。大仇得報,林沖大叫一聲,當即氣絕身亡。

雖說《蕩寇志》是将梁山好漢當做“大反派”來描寫的,但作者俞萬春也向來深知“高俅”之奸惡,為宣揚“忠奸之義”,他豪不猶豫讓高俅死在了梁山好漢手中,在讓林沖大仇得報的同時,也讓讀者出了一口惡氣。

參考資料:《宋史》《水浒傳》《蕩寇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