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還有什麼應用場景?今年,李彥宏出了一本書,叫《智能交通》。大佬出書咱得看看啊。

在這本書裡,李彥宏說,如果推行以車路協同為基礎的智能交通,提升通行效率,5年之内,中國一線城市不再需要限購限行;10年之内,基本解決擁堵問題。然而,對我觸動最大的是書中的另一個細節,就是這個詞“5G雲代駕”。
過去想到自動駕駛,就是鑽到機器人肚子裡,滿世界都可以去了。但實際上,這是個遠景。因為哪怕技術實作了,法律也要用好久來完善;就算法律完善了,倫理層面的讨論也要持續很久。但是,你發現沒有,在自動駕駛的發展曆程中,居然出現了這麼一個中間站,5G雲代駕。
什麼意思呢?
100%的自動駕駛做不到,現在還不成熟,沒關系,可以用人來實作雙保險啊。
如果自動駕駛車輛在路上遇到複雜情況,那就第一時間人工接管,就像你的駕校教練一樣替你做一個緊急處理。
深夜成都街頭奔跑的一輛車,可能是一個住在青城山腳下的老司機在監管着。
“雲代駕”這個詞,之是以讓我感到腦洞大開,是因為它修正了我們對于技術的想象。一個雄心勃勃的科技變革,居然停靠在了一個溫情脈脈的中間站。
原來我們想象的技術,都是橫空出世長成巨獸。它造福人,但也替代人、擠壓人。
但是你看,完全自動駕駛技術還是遠景,真正馬上可以用的技術,不是什麼人的替代者,它是人和人之間的連接配接者。
你就想,如果雲代駕實作了,它就創造了一個新職業,讓原來風餐露宿的老司機可以在家幹活。甚至一個人可以遠端管理成百上千輛車。
而一個大城市的開車族,很便宜地享受到服務,相當于有了一個司機。
而整個社會的交通安全,還有了雙保險。
這就是前面幾個故事,折射出來的那個趨勢:不管技術本身多麼高大上,說到底它是人類的工具,它隻有一個使命,讓人間變得更好。
了解了這個趨勢,我們才能了解李彥宏的那句話:“人工智能隻有同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直面複雜形勢,才能展現出技術的革命性意義。”
剛才這半個小時,呈現了過去一年,我自己對“數字化”這個詞的了解不斷深入的過程。
我想說的是:數字化這班車,比早晚更重要的是,你為什麼出發?比快慢更重要的是,你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