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教育案例】孩子做家務,父母該不該給予物質獎勵?

【親子教育案例】孩子做家務,父母該不該給予物質獎勵?

——

親子案例詳情:

爸爸說,你可以通過做家務掙錢,每天幫媽媽做家務攢錢。

我聽了有些不情願了,孩子做家務都要計費,那會不會影響孩子對于家庭責任感的概念?如果做家務就有獎勵,那麼沒有獎勵,孩子是不是不需要做了呢?

家是我們一家人的,每個人都要付出努力,讓我們的家更美好不是嗎?

可是爸爸說,讓孩子做家務并給予物質獎勵,是希望孩子明白,你的勞動付出是有價值的。

身為家長的你,覺得孩子做家務該不該給獎勵呢?期待你的回答。

【親子教育案例】孩子做家務,父母該不該給予物質獎勵?

猩球村李主任解析:

看了你的情況,我發現,爸爸媽媽都是想讓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

爸爸想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玩具,自己學會理财;

媽媽不想讓孩子以金錢來衡量一切,想樹立正确的金錢觀。

————————————————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是,既能學會理财,又能學會自覺的做分内的事?

答案當然是:有的。

每周或者每個月,都給孩子固定的錢數,遇到兒童節之類的節日,稍微多給一點。

換句話說,就跟我們每個月領工資是一樣的。

【親子教育案例】孩子做家務,父母該不該給予物質獎勵?

在工作之前,老闆都要讓員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同理,父母也要告訴孩子他的分内之事。

比如:玩完玩具要放回原來的位置;每天都要擦自己的小桌子;幫媽媽分擔家務等等。

讓孩子認清兩件事:

你是家庭的一員,有很多事情你都需要出力。

既然那些事情是你本身就該做的,那麼金錢就不再是獎勵的存在。爸爸媽媽每個月給你錢,是因為爸爸媽媽愛你,想給你一些财富上的支配權而已。

在教育孩子如何看待金錢的問題上,應該多強調付出大于回報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付出不求回報的高尚情操。

付出、得到别人的認可和贊同,能給人以極強的成就感,應該也是人生追求的一種境界。

【親子教育案例】孩子做家務,父母該不該給予物質獎勵?

培養愛心和善心,在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友誼之手,是道德和心靈的淨化、是品質的提升,是以而得到大家的認同、贊美、友情、親情、信任、快樂、祝福等,這種體驗是金錢所不能買到的。

孩子有了愛心就會對家庭産生更深刻的感情,對父母的照顧就會充滿感恩之情,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家庭,這才是建設溫馨家庭的最終目标。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關于家庭親子教育,如果你有更多見解,可以評論區留言交流~

把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孩子的親朋好友,幫助他們改善家庭關系。

——————————

[本文作者]:猩球村李主任

[原創聲明]:文章部分内容節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作者更正删除。

[欄目介紹]:

“猩球有話說”是“猩球村”旗下新媒體管道親子教育欄目。我們旨在幫助更多家庭改善親子關系,讓祖國的花朵擁有美好童年。

更多内容可點選頭像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