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題記
聖人之是以為聖人是因為心中有一份執着的追求。陶淵明決然棄世令我着迷,陸遊的堅定抗敵令我着迷,杜甫的不畏貧窮令我着迷,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令我着迷。
令我着迷的追求
挂一根竹杖,着一身履衣,踏一雙草鞋,毅然轉身,歸隐山園,這就是陶淵明。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精神流傳至今,“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精神境界是令後人贊頌。旁無他物,堅守情操,貴在心态平和,能心遠地自偏。甯願貧窮也不願與世界同流合污的割達精神世界令我着迷。
令我着迷的堅決抗敵
陸遊一生戒馬沙場一心抗敵,直至死時仍不放心。于是有了示兒中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忘告乃翁”。他為後世留下了一個負責任、為國家、保人民的英雄形象。更是有“此生誰料,心在天山,沈老滄州”的感歎。他一心抗敵的決心令我着迷。
令我着迷的無私奉獻
他有“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夫妻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和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他甚至甘願為人民的苦難作出犧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皆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愛凍死亦足。”便是很好的例證。他甘願奉獻為人民犧牲的精神讓我着迷。
令我着迷的忍辱負重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若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句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向我們介紹了越王勾踐刻苦自勵,奮發圖強的毅力。他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重整旗鼓,東山再起,終于赢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并打敗了他。
沉舟側畔,千帆過盡。古今中外多少因為堅持而成就大事的人數不勝數,我隻對這種精神情有獨鐘。因為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