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史|鄧小平馬列主義“入門”書籍的翻譯者是誰?

作者:上觀新聞

30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談話”中曾說:學習馬列主義要精要管用,“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産黨宣言》和《共産主義ABC》”。其實,《共産主義ABC》也是包括朱德、劉少奇在内的很多早期共産黨員的思想啟蒙之作。原上海市委書記夏征農就說過“1927年我參加革命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第一本啟蒙課本就是布哈林的《共産主義ABC》”。衆所周知,《共産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是陳望道,但《共産主義ABC》首個中文全譯本的翻譯者又是誰呢?2021年12月26日,由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上海宣傳通訊》、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黨史辦公室、中共四大紀念館聯合舉辦的“鄭超麟在中共中央機關史料征集與整理”學術研讨會在中共四大紀念館召開。全國各地線下線上80餘位中共黨史專家、文史學者參加了會議,揭開了這個謎底。

一位博聞強記、信仰堅定的著名翻譯家

上海市社聯副主席、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教授指出,鄭超麟早年赴法勤工儉學,是1922年旅歐少年共産黨發起人之一,中國共産黨早期著名的翻譯家、馬克思列甯主義在中國的重要傳播者,黨早期宣傳思想戰線的重要骨幹。他博聞強記,親身經曆了中國共産黨許多重大事件,是重要的曆史見證人和記述者,不僅是中共四大的參加者和記錄員,也是八七會議的參加者和記錄人,被公認對中共四大内容的回憶、四大遺址和八七會議會址的确認最為精準,為後人研究、宣傳中共四大和八七會議留下了珍貴的口述史資料。

華東師範大學曆史系教授謝俊美指出,鄭超麟是中西文化造就出來的一個人物,要把他放在中國走向世界、走向現代的大背景下研究。他舊學功底很深,又到過法國,學過英文、德文,還到過蘇聯,見過斯大林,跟共産國際上司人有接觸,要把他放在國際大背景下看待。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亮點是第一次大革命期間,他參加了許多宣傳活動,到過很多大學,比如到過上海大學,在聖約翰大學演講。八七會議,他是作為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參加的,在會上雖然沒說什麼,但擔任了會議記錄,留下了珍貴的會議記錄。

上海師範大學蘇智良教授指出,鄭超麟是中國共産黨的先驅之一,是中共中央宣傳部最早的專職幹部,對中國革命貢獻良多。從1924年來到上海直到1998年逝世,在我們這座城市生活了70多年。希望這次會議隻是一個開端,未來應該深入展開研究,尤其是梳理鄭超麟的革命活動,從赴法勤工儉學到大革命,鄭超麟參與了許多活動,還有他的衆多的譯著和文章,需要下力氣考證和研究。對于鄭超麟的功績與曆史定位,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對鄭超麟這樣的坦蕩磊落、堅守真理的中國革命先驅者,我們理應懷抱崇高的敬意。

上海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邵雍指出,鄭超麟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是中共留法群體重要成員。1924年9月從莫斯科回國後在中央宣傳部編輯《向導》,也為黨刊《新青年》、團刊《中國青年》寫稿。由于接受了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大學的系統教育,回國後又長期與中共上司人在一起,他在黨刊團刊上發表的重要文論,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主張為主張,充滿了革命戰鬥的氣息,大力宣傳和捍衛了列甯主義;堅決批判了國家主義與改良主義;熱情歌頌了二七罷工與五卅運動,展現了對列甯主義的正确領悟力與超前的政治判斷力。他當年預言“中國無産階級将有執世界革命牛耳之可能”已經為百年黨史所證明。鄭超麟的革命文論對于喚醒群眾,推動大革命運動前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文史學者鐘丞宸指出,鄭超麟的博聞強記還展現在他對偉人鄧小平的回憶中,在1996年央視一套黃金檔連續播出的大型電視連續劇《鄧小平》中,95歲高齡的鄭超麟在第一集裡三度出現,用他那帶有福建口音的國語向世人清晰地講述着留法勤工儉學時期的偉人鄧小平,因為他跟鄧小平是勤工儉學的同學,而且私交甚密,很多人這才第一次知曉世上還有一個叫鄭超麟的老人。

《共産主義ABC》首個中文全譯本的低調翻譯者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沈建中研究員指出,《共産主義ABC》是由鄭超麟首次翻譯的,書名也是他取的。本來這本書的名字直譯名為“共産主義入門”或者“俄國共産黨綱領簡視”,而鄭超麟将其取名為《共産主義ABC》,卻堅持不署自己的名字。這本書成了一大批共産黨人參加革命的入門書,對于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有很大的貢獻。以《共産主義ABC》作啟蒙課本的革命家數不勝數,在不同的崗位無不認真學習過它,甚至高層領袖大多請教過它,彭真在敵人的監獄裡讀、彭德懷在行軍路上讀、朱德在德國讀、劉少奇在莫斯科讀。《共産主義ABC》滋養了我們全黨全軍的頭腦,居功甚偉。

複旦大學圖書館館長、文科資深教授陳思和回顧了自己當年開始做中外文學比較研究、最早引進馬列文論時跟鄭超麟之間的學術交往,他回憶當年就看過《我所知道的瞿秋白》手稿,看字迹知道手是顫抖的,寫了近2萬字,當時就很感動。鄭超麟一生坎坷,但為人坦蕩。他既追求真理,尊重實踐,不怕坐牢,不怕犧牲,堅守理想,始終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同時又具有高度紀律性,對黨忠誠,在今天也是非常難得的榜樣,令人佩服,值得敬重。

中共福建省紀委原副廳級紀檢監察專員、 省紀委宣傳部原部長陳曉聲指出,《鄭超麟回憶錄》的黨史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對黨的早期活動做了豐富翔實生動的記錄。二是填補了黨史記憶中的某些空白。三是對黨的早期上司人的評價相對客觀,對于一些重大的黨史事件和問題做了系統的獨立思考。這是一本珍貴的不可替代的黨的早期活動記錄,其黨史價值将愈發顯得寶貴。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原上海書店出版社副編審完顔紹元指出,鄭超麟首譯的《共産主義ABC》是配合俄共八大黨綱的學習,展現的是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其實是馬克思主義的俄國化。這對于後來中國共産黨人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開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具有方法論、認識論方面的重要指導意義,反映了鄭超麟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新認識。他在《向導》發表的文章,其思想對中國革命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反映了鄭超麟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思考的階段性成果。

一個對黨忠誠、氣節高尚的革命戰士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徐光壽教授指出,鄭超麟的一生雖然波瀾起伏,富有傳奇色彩,但卻鮮明展現了偉大建黨精神,尤其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堅定信仰和“不怕犧牲、英勇鬥争”的英雄氣概。信仰堅定、對黨忠誠是鄭超麟最重要的特點。鄭超麟被捕後有人提醒陳獨秀趕快搬家,以防鄭超麟招供。陳獨秀淡然一笑,說“鄭超麟不會出賣我,我不用搬家”。果然,反動軍警這次真的沒有找上陳獨秀家門。新民主革命時期,鄭超麟曾因反蔣愛國而被國民黨兩次逮捕,前後關押了近7年。新中國建立後又因堅持自己的政治觀點而被關押了27年,直到1979年78歲高齡時才重獲自由。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一處處長吳海勇在對鄭超麟發表于1927 年《布爾塞維克》第1卷第3期《慘無人道之中國白色恐怖》一文進行深入研究後指出,該文梳理了白色恐怖的大體曆史,深切悼念了在白色恐怖中英勇犧牲的陳延年、趙世炎等烈士,痛斥南北軍閥屠殺共産黨員和工農群衆的滔天罪行,也揭露其走狗造謠污蔑的可恥行為,号召廣大工農及其他革命分子為“成仁的諸先烈報仇”。

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研究室原主任王菊如引用《人民日報》“鄭超麟是活的百科全書”的官方評論來回顧與鄭超麟的交往曆史,他指出,鄭超麟敢說實話,堅持實事求是,不随波逐流,不停止思考,具有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獨有的風骨。

會上,鄭超麟孫女鄭曉方女士向中共四大紀念館捐贈了鄭超麟《我所知道的瞿秋白》手稿,為研究早期中共黨史尤其是黨建宣傳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和第一手史料。

黨史|鄧小平馬列主義“入門”書籍的翻譯者是誰?

欄目主編:王多

來源:作者:徐光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