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發揮共青團協商代言與青年聯合會彙智參政的作用,暢通與人大、政協制度化溝通的管道、搭建面向各相關委辦局的咨政平台,更好地為浦東發展和青少年成長建言獻策,昨天下午,由浦東團區委、區青聯主辦的“浦東青聯議政咨詢會暨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在浦東國際人才港舉行。
随着《浦東新區産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正式釋出、浦東肩負起打造內建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級産業叢集的重大任務。在這一背景下,為推動浦東高端制造業和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發展,浦東新區青聯醫藥衛生、科技創新界别分别圍繞“新型研究型醫院建設”及“産教融合創新”展開了課題調研。
通過對浦東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現狀的深入調研,區青聯醫藥衛生界别調研組了解到:上海臨床醫學診療水準雖然在全國名列前茅,但與全球著名健康科技創新中心相比仍有差距。
其中,浦東重大原創發明、重大疾病診療規範和标準的産出較少,高品質臨床研究能力不足。為發揮浦東在生物醫藥産業領域的優勢,從“政産學研醫”多線共同推進,提高浦東醫學科技創新策源能力,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産業提升能級,建議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支援上海臨床研究中心等研究型醫院建設,提高浦東的臨床研究能力;探索醫院與藥企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打造醫療大資料平台;通過“醫産學研”的深度合作,打通四者之間的壁壘,培育“創新藥”人才等。
浦東新區青聯科技創新界别則對浦東,尤其是臨港新片區内重點制造企業的技能人才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調研,調研組成員了解到:對标全球先進産業叢集,浦東先進制造産業鍊中技能人才缺口依然不少,技能人才水準層次亟待提升。為發揮浦東在高端制造和六大硬核産業領域的優勢,從“政産學研”多線共同推進,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産業叢集,促進提升浦東産業能級,建議采取的措施有完善人才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大政府資金以及社會資本投入技能人才開發,提高政策針對性,擴大政策覆寫面;探索職校與企業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支援企業協同職業學校、教育訓練機構開展合作,共建實驗室、産業學院等平台,實作産學研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政策的滲透率,變人才政策為政策找人,變被動申請為主動推送。
在現場,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彙智團青年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青聯民族宗教界别委員韓若冰表示,浦東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各類人才的集聚地,應充分利用立法優勢,将吸引人才的相關政策寫進法規,并進一步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完善人才保險制度,進而消除人才落戶浦東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全身心投入浦東建設之中。
市人大代表、新區青聯技能人才界别副主任委員洪程棟則建議,加快技能人才的培育,重點在于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确的人才觀,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良好風氣,讓高職和中專學生真正認可“産教融合”的教學形式;要全社會提高認識,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有關部門要從政策、财政上保障技能人才的待遇,這樣才能確定他們有技能研發、技能創新的空間。
與會的各相關委辦局業務處室負責人也一一回應。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藥品化妝品處副處長季建敏說,生物醫藥産業要形成高地,政策和人才是主要動力。政策上,現在已有一些藥物品類的快速審批通道,下一步,新區市場監管局将建立其他類型的快速審批通道。人才方面,希望有更多檢驗檢測型的人才投身藥物檢測工作。
浦東新區政協社法委副主任張鴻斌說,這次的課題既有深度也有熱度,圍繞“人”出發,從生育、醫療、教育三個方面入手,啟發了思考,提供了路徑。他希望團區委、區青聯多多搭建青年參政議政的平台,讓政府更多聽到來自一線青年的聲音,為政策部門提供有操作性的決策參考,彙集民智助力浦東引領區建設。
浦東團區委書記、區青聯主席 林廷鈞則表示,将繼續發揮好青年人才智庫作用,以青聯及各會員團體為平台,多管道開展“人民意見征集”,以“議政咨詢會”“面對面”等制度化活動載體,為各職能部門提供更多創新思路和視角,助推政策措施落地和實施,讓更多來自青年的金點子在實踐中結出金果子。
作者:唐玮婕
編輯: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