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廓爾喀軍入侵西藏,乾隆派大軍遠征,一舉将尼泊爾打成大清附屬國

近代曆史的沒落,使得大家對清政府增添了不少怨憎之語。其實,在當時的曆史潮流下,無論清政府怎麼挽救,都無法逆命曆史的潮流,隻有順應曆史,才能有所輝煌。

且抛開近代史不談,滿清入關後對外一系列的戰争中,在東亞甚至是全亞洲範圍内,還沒有能夠與清政府匹敵的政權。清朝在經過康熙、雍正兩位帝王的治理下,國庫日漸充實、版圖愈來愈大,為現在的中國版圖奠定了地基。

後在經過一系列戰争、外交手段的使用下,新疆、西藏以真正的政治意義納入中國,成為中國領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清帝國給我留下的一筆豐厚遺産。

然而西藏地區雖身處于高原地區,卻遭到國外勢力的垂涎,在這其中尼泊爾無疑是其中一份子。說到這裡,我們也許很好奇,一個小小的尼泊爾也膽敢侵犯我華夏領土,是誰給他的勇氣。不出所料,乾隆聞訊後立馬派大軍反擊尼泊爾,順勢将尼泊爾打成大清的附屬國。戰争期間的過程究竟是怎樣的,期間又發生了什麼,為何尼泊爾如此大膽入侵西藏,還請大家耐着性子看下去。

廓爾喀軍入侵西藏,乾隆派大軍遠征,一舉将尼泊爾打成大清附屬國

翻開世界地圖,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個叫尼泊爾的小國,尼泊爾的國土面積僅有14.7萬平方千米,人口大約為3000萬,人均GDP隻有1049美元,屬于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三面與印度接壤,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幾乎為零,相信大多數歐美國家的人甚至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叫尼泊爾。

其實,曆史上的尼泊爾人是很強悍的。尼泊爾的主體民族是廓爾喀部族,他們使用一種叫廓爾喀彎刀的武器,這種武器具有強大的殺傷力,一名手持廓爾喀彎刀的武士在蓄力後能夠将牛頭輕松斬下。

19世紀,是尼泊爾王國(也就是廓爾喀王國)擴張的時期。與此同時,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開始在全世界圈占殖民地,在征服印度次大陸後,開始謀劃入侵尼泊爾。

1814年11月,英國東印度公司向尼泊爾宣戰,派3萬大軍兵分三路,浩浩蕩蕩奔向尼泊爾。為了抵抗英國,尼泊爾召集全國士兵1.2萬人,同英國人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我們單純從人員和武器方面來看,英國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兵力上英國軍隊接近尼泊爾的三倍,武器方面更不用說,英軍有大炮和火槍,而尼泊爾主戰武器主要是廓爾喀彎刀,外加少量的火槍。戰争前,英國人自信滿滿,覺得拿下尼泊爾如同砍瓜切菜一樣簡單,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為了抵抗英軍的猛烈進攻,尼泊爾軍人同仇敵忾、視死如歸。在卡拉加要塞戰役中,600名廓爾喀士兵在僅有一門大炮的掩護下,抵擋住了數千英軍的輪番攻擊,順便還殺傷了大量的英國士兵,此役中英軍指揮官吉爾皮斯少将戰死。

廓爾喀軍入侵西藏,乾隆派大軍遠征,一舉将尼泊爾打成大清附屬國

氣急敗壞地英軍為了攻占此要塞,運來大口徑攻城炮,短時間内将6噸重的炮彈傾瀉到要塞中,終于将城牆炸開一個口子。英軍趁勢攻入城中,不畏生死的廓爾喀士兵與英軍展開肉搏戰,激戰中廓爾喀士兵瘋狂砍殺、砍傷英軍。

卡拉加要塞戰役中,雖然廓爾喀士兵給予英軍沉重的打擊,但無奈寡不敵衆,600名廓爾喀士兵除70人突圍外,剩餘全部戰死。

經過一年的戰鬥,英軍終于拿下了尼泊爾。雖然英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對于廓爾喀士兵在戰鬥中所表現出的勇氣、戰鬥力,十分敬畏、欣賞。戰後,英軍還招聘了大量廓爾喀雇傭軍,在以後100多年的曆史中,随英軍轉戰世界,留下了許多光輝的戰績。

說着說着就扯遠了,那麼我們言歸正傳繼續講下去。

18世紀的尼泊爾分為數十個互不統治的部族,集中在加德滿都的陽布、廓庫穆、葉楞。18世紀後期,廓爾喀人在沙阿王朝的普利特維·納拉揚·沙阿統治時期,趁巴勒布内亂,逐漸将巴勒布三部落侵奪,擊敗周圍部族,于1769(乾隆34年)年建立了尼泊爾王國,其疆域東起不丹、西至克什米爾、北抵西藏、南達恒河平原。

雖然尼泊爾面積增添了不少,雄心勃勃的尼泊爾國王對此并不滿足,因為他實際掌控的尼泊爾實在是稱不上一個富庶的地區,境内主要以高山、高原為主,這在農耕文明的封建時代,并沒有多少價值。為了開拓更豐饒、肥沃的土地,尼泊爾國王一直在蟄伏等待着一個機會。

1780年(乾隆45年),六世班禅額爾德尼在北京圓寂,班禅之兄仲巴呼圖克圖護送班禅靈柩傳回日喀則劄什倫布寺,得到乾隆皇帝賞賜及王公貴族供奉的大量金銀寶物。仲巴呼圖克圖有一同母異父之弟,為白教沙瑪爾巴活佛,與信奉黃教的仲巴呼圖克圖不睦。

廓爾喀軍入侵西藏,乾隆派大軍遠征,一舉将尼泊爾打成大清附屬國

沙瑪爾想要從哥哥那裡分一杯羹,無奈哥哥一分不給,心生怨恨的他一氣之下以朝拜佛塔的名義遠走尼泊爾。

到達尼泊爾後,沙瑪爾告訴尼泊爾國王劄什倫布寺藏有乾隆賞賜的大量金銀财寶,又将西藏的兵力部署實際情況相告,挑唆尼泊爾國王出兵劄什倫布寺。

受到沙瑪爾的挑唆後,尼泊爾國王以貿易和邊界糾紛為由,派3000廓爾喀士兵,于1788年(乾隆53年),入侵西藏先後占領聶拉木、濟嚨宗、宗喀宗等地。

1788年7月,駐藏大臣雅滿泰率駐藏綠營兵及駐達木厄魯特蒙古兵援助劄什倫布寺,并與班禅之兄仲巴呼圖克圖部署防禦。同時命四川總督李世傑、四川提督成德,抽調士兵4000餘人緊急赴藏。此時駐紮西藏的清軍有500人,藏軍有1600人,台站兵1300人。

為了維護西藏的主權,乾隆皇帝派禦前侍衛巴忠為欽差大臣,主持西藏的用兵計劃。

尼泊爾國王得知乾隆将要派禦前侍衛和大量士兵來藏瞬間慫了,在大軍尚未到達西藏時,為了不将事态擴大,駐藏大臣與尼泊爾國王展開了談判,談判結果以西藏噶布倫每年向廓爾喀交納元寶300錠,作為聶拉木、濟嚨宗、宗喀宗三地的贖金,後尼泊爾國王退兵。

顯然向尼泊爾納貢是乾隆所不容忍的,堂堂大清國向小小的尼泊爾低頭,傳出去豈不是一個笑話。作為想要成為十全老人的乾隆,更不能答應。是以尼泊爾國王退兵後,裁撤了一些越權、專權、不聽話的一些人。

1791年(乾隆56年),噶勒丹錫哷圖呼圖克圖圓寂,八世達賴喇嘛再度執政。同年6月,尼泊爾國王再次派兵入侵西藏。到了七月,廓爾喀軍隊侵入聶拉木和濟嚨。廓軍兵分兩路,一路進攻宗喀,一路進攻定日,進攻定日的又分出一批人繞過定日進攻日喀則。

9月份,廓爾喀士兵進攻日喀則,圍城8天後,廓爾喀士兵無法破城,攜帶所掠奪的财物撤回邊境地區。

遠在北京的乾隆皇帝,在了解西藏的戰報後,經過分析後認為,廓爾喀士兵此次入侵西藏,主要目的是掠奪财物,因為冬天即将來臨大雪封山,尼泊爾不可能再次出兵。是以乾隆決定大舉出兵,等到明年冰雪融化後,徹底擊敗廓爾喀士兵,以絕後患。

1791年(乾隆56年),乾隆召集兩廣總督福康安以及副手海藍察、台斐英阿等為參贊大臣入京,商議出兵之事。

廓爾喀軍入侵西藏,乾隆派大軍遠征,一舉将尼泊爾打成大清附屬國

12月,福康安抵達青海西甯,開始着手進攻尼泊爾的準備。從陝甘總督勒保綠營兵抽調1500匹戰馬,從青海蒙古王公大臣采購3000匹戰馬,在沿途設定大量驿站,派綠營兵和蒙古兵駐守。

1792年2月12日,福康安用了50多天終于到達西藏。到達西藏後,福康安會見達賴喇嘛、班禅,随後開始着手出兵尼泊爾。

5月6日,福康安、海蘭察領兵行至宗喀以南的轄布基,進攻擦木山隘。當夜清軍兵分5路,于次日黎明時攻克擦木山梁上的兩座廓軍石碉樓,斬殺二百餘人。

5月8日,清軍進至瑪噶爾轄爾甲,擊潰由濟嚨前來迎戰的廓軍。

5月10日,清兵攻克濟嚨,斬殺640餘人,俘虜200餘人。至此,西藏全境收複。

5月13日,福康安、海蘭察率軍由濟嚨啟程,沿吉隆河東岸南下。到了14日,清軍進入到廓爾喀境内熱索瓦,與廓軍隔着熱索河對峙。無奈熱索橋上隻有一條木闆浮橋,橋上的木闆早已被廓軍撤走,廓軍在河岸邊修建了兩座碉堡,據堡守衛熱索橋。

為了直抵尼泊爾内陸,福康安采取佯攻北岸廓軍碉堡,繞道熱索河上遊伐木做筏,渡河後沿南岸疾行,随後輕而易舉擊敗碉堡守軍,奪取熱索河後,清軍主力部隊渡橋。

尼泊爾國王在得知清軍即将來臨都城的消息後,悄悄逃到印度邊境與英國展開談判,謀劃共同抗擊清軍。英軍認為如果公開支援廓軍,将會損失自己在廣州的貿易,毅然斷絕了尼泊爾國王的請求。

而留守都城的王叔巴哈都爾·沙阿召見被扣押的噶倫丹津班珠爾,請求轉告福康安,造成一切的結果皆因沙瑪爾巴活佛唆使,保證歸還入侵西藏時所掠奪的财物,賠償清軍在沖突中的損失。

6月25日,廓爾喀頭人面見福康安,讨論投降事宜。福康安告知廓軍使者想要投降可以,必須遵從“廓兵須退出噶勒拉、堆補木、甲爾古拉、集木集等處山梁;廓爾喀王喇納巴都爾、王叔巴都爾薩野親自前來;将沙瑪爾巴活佛屍骨及其徒弟交出;所掠之紮什倫布寺财寶全行歸還;交出乾隆五十四年與丹津班珠爾私訂之合同,不得再提西藏傳遞贖銀之事。”後清軍将廓軍使節送還,7日後尼泊爾國王并沒有給予回複,遂下令繼續進攻。

7月2日,清軍進攻噶勒拉、堆補木。在進攻甲爾古拉山時,廓軍引誘清軍進入原始森林,後放火燒林,導緻清軍失利,死傷嚴重。

廓爾喀軍入侵西藏,乾隆派大軍遠征,一舉将尼泊爾打成大清附屬國

無論廓軍怎樣抵抗,限于國力的差距,尼泊爾無論如何也無法戰勝清軍。

8月8日,尼泊爾使者抵達清軍大營,商讨投降的具體細節,并代替尼泊爾的國王、王叔到北京觐見。

8月19日,福康安同意了尼泊爾國王的投降。

9月4日,清軍撤兵到回濟嚨。

清軍撤兵後,福康安重新勘探西藏與尼泊爾的邊境。10月15日,福康安來到拉薩受到達賴喇嘛等衆官員的歡迎。

12月23日,尼泊爾使者抵達北京,谒見和珅。

12月24日,使者觐見乾隆皇帝。

經過此次戰争,尼泊爾王國的實力受到削弱,在經過一系列商讨後,尼泊爾最終成為大清的附屬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