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專家挖掘古墓,剛挖到一半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考古工作是對史書上沒有詳細說明的人物等進行補充或者是進一步的驗證,同時也是對古代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多方面能夠有更多的了解。但在近幾年有這樣一個頗有“戲劇性”的考古事件發生,考古專家在挖掘古墓時,剛挖到一半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這是怎麼回事呢?

考古能夠揭開人類曆史發展的軌迹,也能讓人們了解越來越多的曆史真相。但考古工作也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如果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進行挖掘,很容易對文物造成毀滅性的傷害。

比如,建國初期對定陵的挖掘就是最好的例子,導緻大部分文物由于儲存不當而毀壞,失去了應有的研究價值與收藏價值。

考古專家挖掘古墓,剛挖到一半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

是以,我國現在的考古工作都是在被盜或者已開發的陵墓中進行,不再對未發掘,或者是密封完好的古墓進行考古,好為後代留下更多的曆史文物與遺産。

随着城市建設程序的加快,很多地區都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規劃與建設,尤其一些偏遠地區更是成為發展的重點。

2016年,湖南長沙有一處道路在施工時,挖掘機意外地挖到了一塊硬硬的石闆,打開石闆後發現裡面隐藏着一個較大的洞穴,依稀還能夠看到埋葬在裡面的棺椁。

施勞工員認識到這可能是一座古墓,随即上報給了文物管理部門。經過有關上司的批示下,以考古專家王文元為首的考古小隊來到了挖掘現場,開始進行搶救性的發掘。

考古專家挖掘古墓,剛挖到一半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

考古工作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王文元發現了這座古墓是個大型的墓葬,并且有了被盜的痕迹,說明有大量的文物已經丢失,讓王文元感覺遺憾不已。當挖掘到墓碑時,古墓主人的身份也随之揭曉,原來這是一座清代的古墓,其主人叫“王世明”。

當王文元看到“王世明”的這個名字時,就感到非常熟悉,本身就是曆史教授的他,接觸過太多的曆史人物名字,對“王世明”眼熟,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經過王文元細細回想,再拿出祖譜驗證時,才吃驚的發現,自己現在發掘的古墓竟然是自己老祖宗的陵墓,急忙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

考古專家挖掘古墓,剛挖到一半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

原來“王世明”是王文元教授的十世祖,曾為康熙年間的松江知府,官職四品已經是較高的地位了,而王世明的哥哥王世仁更是一品大員,曾是文淵閣的大學士,内閣軍機大臣兼禮部尚書,死後被封侯爵,并按照王公的禮制安葬。

據王文元家譜上記載,王氏家族在康熙年間是鼎鼎有名的大戶人家,經過這樣線索的發現,可以看出這個墓葬應該是王氏家族的墓群,也就是王文元的“祖墳”。

考古工作為此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王文元考古挖到了自家的“祖墳”,使剛挖到一半的古墓不得不停工。當考古的其他人員認為王文元是因為挖到祖墳才停工時,王文元作出了進一步的解釋。

考古專家挖掘古墓,剛挖到一半大喊:都住手,這好像是我先人之墓

由于這個墓葬群較大,再加上官員品級較高,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完全符合建立省級文物重點保護機關的條件,就這樣挖到一半的古墓被迫停了工。而原有的城市建設規劃,不得不因為這座古墓的出現而改變了原有的計劃。

像這樣離奇的考古事件是絕無僅有的,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巧合,一個無心之失完全就可以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

而随着科技的發展,考古工作會與現代科技、醫學、曆史等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全新領域的行業,在研究人類曆史發展上,會為我們揭曉越來越多的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