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動蕩的時代,各個諸侯國之間互相兼并,彼此蠶食,每個國家每天都面臨着亡國的危險。
常言道亂世出英雄,春秋戰國湧現出了很多的名将,如白起、吳起、孫膑等,其中王翦、白起、李牧和廉頗這四人并成為“戰國四大名将”,他們的軍事才能要遠超同行。

這四人憑借着傑出的軍事才能,在戰國建立了不朽功業,進而名留青史。秦始皇嬴政繼位之後,便要消滅六國,完成一統。嬴政派遣大将軍王翦出兵征讨東方六國,他可是一員猛将,一口氣滅了韓趙魏三國。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嬴政商量滅楚大計。楚國與韓趙魏三國不同,它是一個大國、強國,盡管楚國沒落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的實力依舊不容小觑。
秦始皇問群臣,怎麼滅掉楚國?王翦認為滅掉楚國需要六十萬秦軍,李信聽到之後笑了,他揚言滅掉楚國隻需要二十萬人。嬴政為了減少開支,節約成本,就聽信了李信的話,讓他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
李信在攻打楚國的時候,中了計謀,落敗而歸。嬴政看到李信敗了,急忙請王翦出山,讓他帶着六十萬人滅掉楚國。據《史記》記載,王翦在出發前向秦始皇索要了美女金錢,良田豪宅,嬴政都給他了。
王翦手下的士兵看到他如此貪得無厭,唯恐會惹禍上身,就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王翦說自己手握六十萬大軍,嬴政能不忌憚嗎?
王翦索要金錢美女,就是為了展現自己除了這點東西自己喜歡之外,其餘的不感興趣,讓嬴政打消對他的疑慮,讓嬴政安心。皇帝猜忌大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稍有不慎,大臣的命就沒了。
曆史上也不缺乏皇帝猜忌大臣,就把大臣殺了的事情,如劉邦殺韓信、趙構殺嶽飛、崇祯殺袁崇煥等。這些大臣戰功赫赫,功高震主,讓皇帝都感到害怕。
一個讓皇帝都害怕的人,你覺得皇帝能留下他嗎?王翦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功赫赫,這樣的人不得不讓秦始皇感到忌憚和害怕。王翦是非常聰明的人,他明白這一點,是以他請求辭官回家,不再領兵,不問政事,最終得以善終。
王翦急流勇退,才是真的智慧!如果王翦還繼續領兵,那麼他的下場就跟武安君白起一樣,被君主殺了。明朝末年,袁崇煥在遼東抵禦後金,他功高震主,讓崇祯不得不猜忌他,最終被殺了。
如果袁崇煥向王翦學習,明白其中的道理,表達一下自己的意思,也就不會被殺了。皇位要控制群臣,就要抓住群臣的把柄。如果一個大臣連個把柄都沒有落在皇帝手中,這樣的大臣皇帝是忌憚的,因為沒法控制。
皇帝沒法控制大臣,他的皇位就會不安穩,皇帝就會想辦法殺了他。皇帝喜歡有缺點,有毛病的大臣,而忌憚沒有缺點,沒有毛病的大臣,因為這樣的大臣無法把控!
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贊、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援!
參考文獻:《明史》、《明季北略》、《史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