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伏威、輔公祏(上):窮哥倆從不良少年逆襲為朝廷大員

杜伏威和輔公祏打小就是哥們,他們都是山東章丘人。

杜伏威少年時浪蕩不羁,家業赤貧,經常翻人家牆頭,行偷雞摸狗之事,一個典型的問題少年。輔公祏家裡也不寬裕,一直在姑姑家當羊倌。可這羊倌卻經常監守自盜,把姑姑家的羊偷來給杜伏威,被姑姑發現後告到了官府。

這一年杜伏威十六歲,輔公祏比他大不了多少。兩人一看事發,索性離家出走,嘯聚一幫人做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杜伏威膽子大、也仗義,每一次行動總是沖在前面,撤退殿後,在群盜中威望越來越高,最終被推舉為首領。

杜伏威、輔公祏(上):窮哥倆從不良少年逆襲為朝廷大員

隋炀帝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杜伏威和輔公祏帶着隊伍投奔了長白山(在山東章丘境内)盜匪左君行,但不受左君行待見,就離開他到淮南一帶劫掠,杜伏威自稱将軍,開始獨立樹立反隋的大旗。

當時,在淮南還有一股盜匪,頭領叫苗海潮,人馬要比杜伏威和輔公祏要多一些。杜伏威讓輔公祏去找苗海潮,并給他帶話:“你我都苦于隋政,才起兵舉事,但是都勢單力薄,無法和官軍抗衡,要是咱倆聯合起來就不用懼怕官兵了。如果你能當頭領,我們聽你指揮,如果你沒這個本事,就聽我們指揮。要不然咱倆打一仗,誰勝了誰就做老大。”苗海潮完全被杜伏威的氣勢鎮住了,就帶着自己的全部人馬歸附了。就這樣,十八歲的杜伏威成了淮南一帶頗有影響的大王之一。

淮南離江都很近,杜伏威的迅速做大讓隋江都留守很不舒服,就派校尉宋灏率兵讨伐,結果反被杜伏威引入蘆葦叢中順風防火,被統統燒死在裡面。

看到杜伏威打仗還有點道道,在海陵(今江蘇泰州)一帶活動的另一個草寇頭領趙破陣就想吞并他,就讓人把他叫來談合并的事。而杜伏威也想乘機吞并趙破陣,于是他叫輔公祏在外帶兵防守,自己帶了十幾個人進了趙破陣的營寨。趙破陣把自己手下的大小頭目都叫來一起縱酒高會,杜伏威在酒席上伺機殺了趙破陣,吞并了他的隊伍,聲勢更加壯大。

通過暗算趙破陣壯大勢力的杜伏威也怕有一天遭到别人的暗算,就開始在意自己的安全。他在軍中挑了三十多個體格強壯的兵士作為養子,加以刻意培養,作為自己的親信衛隊,以防意外發生。在這些養子中,以王雄誕和阚稜最為出色,因為阚稜年長于王雄誕,是以軍中都稱阚稜為“大将軍”、王雄誕為“小将軍”。

杜伏威、輔公祏(上):窮哥倆從不良少年逆襲為朝廷大員

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十一月,左君行手下的李子通離開長白山與杜伏威會合,但他幾天後突然對杜伏威發動襲擊,緻杜伏威重傷落馬,而隋兵也乘機攻擊,杜伏威遭到慘敗。幸好部将西門君儀的妻子王氏骁勇有力,背着杜伏威突圍,養子王雄誕率壯士十餘人斷後,拚死力戰才得以突圍。突圍後的杜伏威在六合重新集結餘部,後在鹽城(今江蘇鹽城)全殲隋将公孫上哲所部,實力再次強大起來。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正月,隋炀帝下诏右禦衛将軍陳稜領精兵八千進剿杜伏威。陳稜來到六合後一直堅壁不出,求戰不得的杜伏威就給他送了一套女人衣服,并稱他為“陳姥”。陳稜盛怒之下率全軍出戰,杜伏威率部奮勇出戰,自己沖在最前面,額頭被陳稜部将射中,血流不止。

這一下徹底激怒了杜伏威,他指着射他的那人大叫:“今天我不殺你,決不拔出此箭!”于是,不顧一切沖殺過去,抓住那個射傷他的人,讓他拔去箭後殺了他,并拿着他的首級在陳稜軍中示衆,部下被杜伏威的勇猛所感召,個個奮勇向前,拼死沖殺,把陳稜所部消滅殆盡。

其實,這一招并不高明,三國時諸葛亮就曾經給司馬懿送過女人衣服,想激司馬懿出戰,但司馬懿卻不上當,反而穿着這身行頭,塗脂抹粉在營前走來走去,就是堅決不出戰,活活得把蜀漢臣相、三國第一高人諸葛亮熬死在五丈原上。而陳稜卻忍不下一時之辱,在杜伏威手中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杜伏威、輔公祏(上):窮哥倆從不良少年逆襲為朝廷大員

得勝後的杜伏威迅速揮兵直進,很快占領了高郵(今江蘇高郵)、曆陽(今安徽和縣),自稱大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先後攻取附近各縣,江淮一帶的各路勢力争相歸附,勢力進一步增強。于是,他又在軍中選了五千敢死之士,建立了一支特種部隊,号稱“上募”。他對這些人他恩遇深厚,但管理也十分嚴格,每次攻戰,都讓“上募”打頭陣,戰後發現後背有傷的一概處死,因為他認為這是後退時被敵人砍傷的。每次攻戰後,杜伏威把所獲财物都封賞給部下将士,将士有戰死的,就讓妻妾殉葬,是以部下人人得以死戰,兵鋒所至戰無不勝,影響和地盤得以迅速擴大。

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殺隋炀帝自立,并拜杜伏威為曆陽太守,杜伏威沒有接受,而是向東都的皇泰主楊侗上表歸順,被任命為東南道大總管,進封楚王。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八月,杜伏威投降唐朝,李淵封他為淮南安撫大使、和州(即曆陽,今安徽和縣)總管。武德三年六月,李原又下诏拜他為揚州刺史、東南道行台尚書令、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進封吳王,賜姓李氏,屬籍宗室。同時,加封輔公祏為東南道行台左仆射、封舒國公。

在起兵之初,杜伏威和輔公祏相處非常融洽,且輔公祏年長,杜伏威以兄事之,是以軍中對輔公祏的敬畏幾乎和杜伏威一樣,兵士都稱呼他為“伯父”。但随着勢力的增強,杜伏威就慢慢開始有點猜忌輔公祏了,是以就任命自己的養子阚稜為左将軍、王雄誕為右将軍,變相限制了輔公祏的軍權。當他進封吳王後,就以輔公祏為東南行台左仆射,名義上更加尊崇,實際上完全奪了他的兵權。輔公祏是以怏怏不快,就假借和故人左遊仙學辟谷的道術,遠離了政事。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十二月,杜伏威派輔公祏将兵數千渡江進攻已在江都稱帝的李子通,并以阚稜、王雄誕作為他的副手,貼身監督輔公祏,以防他有其他有異動。過江後,輔公祏先後攻克了丹楊(今江蘇南京)、溧水(今江蘇溧水縣),李子通率領數萬軍隊前來迎戰。輔公祏精選甲士一千人執長刀作為先鋒,讓另外一千人緊随其後督戰,敢于後退者就地斬殺,自己帶着剩下的人在最後面督戰。

杜伏威、輔公祏(上):窮哥倆從不良少年逆襲為朝廷大員

李子通率部結成方陣向前攻擊,輔公祏的先鋒一千人冒死拼殺,他又從兩翼對李子通發起攻擊,李子通大敗逃走,輔公祏率兵追殺,又被李子通傳回拼殺,戰敗後堅守不出。王雄誕建議說:“李子通沒有營壘,又因為剛剛獲勝而沾沾自喜,趁他沒有防備的時候發起新一輪進攻肯定能一舉取勝。”但輔公祏不聽。

見輔公祏聽不進自己的建議,王雄誕領着自己私屬軍隊數百人半夜出擊李子通,趁着風勢放了一把大火,把李子通殺了個大敗,并收降了他的數千兵卒。戰敗後的李子通放棄江都,走保京口(今江蘇鎮江),杜伏威遷到了丹楊。武德四年十一月,王雄誕在杭州擒獲李子通并押送京師,被李淵赦免釋放,但他卻陰謀逃歸後再行起事,被李淵抓獲處死。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七月,李世民攻打徐圓朗連下十餘城,杜伏威害怕擁兵在外受到猜忌,于是請求入朝。李淵給予高規格接待,特意把他拉到禦座邊就坐,并官拜太子少保,留在了長安,地位在齊王李元吉之上,以示特意恩寵。一同前來的阚稜被封為左領軍将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謝謝閱讀,原創不易,要是您喜歡這篇文章,煩請關注賬号,您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動力!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