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曆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曆史對話。

咱們就來聊聊荊州牧劉表麾下的七名猛将。說起來,這七人皆有一流武将之水準,有的甚至還能跻身三國時期武将前列。在劉表病逝、劉琮投降後,劉備和曹操各自從這七人之中招募到三位武将,不過最有名氣的一人卻投靠了孫權。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在群雄逐鹿的東漢末年,劉表作為東漢朝廷冊封的荊州牧,雖割據一方,占有荊州這一戰略要地和富庶之所,但其本人卻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注定無法成為亂世枭雄,諸葛亮也用“其主不能守”來加以評論,鼓勵劉備強占荊州要地,由此可見劉表家族的能力之弱。然而即使是劉備這種枭雄,最終也無法徹底攻占荊州,最後由魏蜀吳三國共同瓜分。曹操統一北方後,不斷整軍備戰,意圖揮師南下,一統江山。在曹軍南下途中,劉表老邁病逝,蔡瑁等人廢長立幼,奉其幼子劉琮繼任荊州牧。見曹操輕而易舉地擊敗駐紮在新野的劉備,劉琮等荊州統治者決定率部投降。劉琮投降後,劉表麾下的七名武将也就各投新主,這七人此時雖不聞名于世,但在不久以後卻名震天下。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先來說投效蜀漢的魏延、霍峻和黃忠三人。魏延,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是蜀漢中後期武力最強的将領,雖未進入“五虎上将”行列,但在蜀漢政權的地位絲毫不亞于趙雲、黃忠等人,其所出“子午谷奇謀”因未被諸葛亮采納一直令世人惋惜。劉琮投降曹操後,魏延轉投劉備,由于其武藝高超,即使諸葛亮屢次勸誡魏延腦有反骨,劉備對其也頗為信任。劉備入川之戰時,魏延擔任先鋒,立下大功;曹劉于漢中大戰時,魏延又幫助劉備拿下漢中這一益州門戶。劉備事後任命漢中太守時,沒有讓三弟張飛擔此重任,而是命魏延出任,由法正輔佐,可見魏延能力不弱,且深得劉備信賴。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出身荊州望族,早年間曾随兄長霍笃召集數百鄉勇投奔劉表。霍笃死後,霍峻繼承兄長部曲,劉表死後,霍峻遂追随劉琦投奔劉備。入川之戰時,霍峻曾創下以數百兵卒抵禦數萬敵軍進攻并堅守城關一年的豐功偉績,他也是以被劉備封為梓潼太守、裨将軍。需要指出的是,霍峻之子霍弋同樣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霍弋在蜀漢官至安南将軍,領建甯太守,統轄南中諸郡。在後主劉禅投降後,霍弋才率南中六郡歸降,此後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黃忠,字漢升,南陽郡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蜀漢“五虎上将”之一,官拜後将軍,賜關内侯。長沙之戰時,黃忠年近花甲,但仍能與當時武力最強的關羽大戰數十回合而不敗,定軍山一役更是陣斬曹魏上将夏侯淵,名震天下,這些足以證明黃忠武藝超群。憑借赫赫功績,黃忠也成為“老當益壯”的代表性人物。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接下來就是歸降曹魏的文聘、蔡瑁和張允。文聘,字仲業,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為劉表麾下大将,一直深受劉表信任,負責駐守荊州北部地區,除防禦曹操率軍南下外,還要負責監視新野劉備動向。文聘追随劉琮投降曹操後,曹操對這位昔日荊州上将頗為重用,命其鎮守江夏。文聘晚年曾多次率部擊退關羽、孫權,為曹魏穩定南方立下汗馬功勞,累封後将軍,拜新野侯。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至于蔡瑁和張允,則是聞名天下的荊州水師都督。尤其是蔡瑁,由于他是除掌管荊州水師外,還是劉表後妻蔡氏之弟,是以是荊州名副其實的實權派,位高權重。正是在他的擁立之下,劉琮才能繼位為荊州牧,同樣是在他的勸說之下,劉琮才會主動将荊州獻出。投奔曹操後,由于兩人是荊州本土最強勢力,同時又精通水戰,得以繼續掌管水軍。關于他們的最終下場,史料記載不詳,而在演義之中,曹操中了周瑜的“離間計”後便将二人誅殺,而這也為其赤壁大敗埋下伏筆。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将,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隻得一人卻最厲害

最後則是七位武将中武力最強的甘甯。甘甯武力超群,早年出身土匪,外号“錦帆賊”,後投奔劉表,劉表為人不喜征戰,甘甯無奈隻得轉投江夏太守黃祖,誰知黃祖嫌棄其出身,并未委以重任,甘甯一怒之下便跨江轉投孫權。在孫權手下,甘甯得到重用,據史書記載,甘甯在魯肅與關羽對峙時,能與關羽大戰數百回合而不落敗;孫曹争奪合肥時,他屢救其主,還以百騎劫營名震天下,稱其為“東吳第一猛将”毫不為過。陳壽在修撰《三國志》時,也将其列為“江表之虎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