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澎湃新聞獲悉,歲末年初,台北故宮博物院用蘊含詩情畫意的“無聲詩——南宋的獨幕喜劇繪畫”迎來開年第一展。該展于2021年的最後一天正式亮相,共展出南宋時期的扇面、冊頁等獨幕喜劇繪畫33件(組),由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囊括馬遠《山徑春行》、馮大有 《太液荷風》、馬麟《秉燭夜遊》等國寶12件,李唐《坐石看雲》、傳宋許道甯《松下曳杖》等重要古物7件,這些小尺寸的畫作描繪細緻,富含詩意,意蘊無窮。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馬遠 山徑春行 冊頁 絹本(局部)

文學與繪畫雖為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南宋時期的扇面、冊頁等小幅作品,卻有為數不少蘊含“詩情畫意”。這些小尺寸的畫作描繪細緻,富含詩意,展覽以“獨幕喜劇繪畫”泛稱。詩畫創作源自北宋蘇轼(1037-1101)等人認為畫是“無聲詩”,詩是“無形畫”或是“有聲畫”帶動的藝術風潮,加上北宋末徽宗(1082-1135)積極倡導以詩題入畫,更引導宮廷畫家對于“詩畫合一”理想的實踐。

展覽分為“帝王題詩”、“蕭灑虛曠的小景”、“山水清音”、“宮苑與詩意”、“賞花樂事”等五個單元。第一單元“帝王題詩”強調南宋皇室重視藝文涵養,擅長書法,熟稔詩詞名作。皇帝對于詩畫創作積極參與,帝王書寫的詩詞見于宮廷畫家作品之中。

第二單元“蕭灑虛曠的小景”企圖說明南宋獨幕喜劇繪畫不少藉由迷濛清曠的畫面,營造詩意氛圍,其藝術表現接續北宋“小景”畫發展,并加以轉化。

第三單元“山水清音”引領觀衆深入賞析山水畫作。南宋時期以繪制西湖等江南景緻為主的山水畫,隐含深受北宋《潇湘八景》藝術手法的影響。這些小幅山水畫融入四時晨昏景緻,帶出大自然靜谧一隅的詩情。此單元并以《坐石看雲》、《松下曳杖》兩幅作品對照展示,說明“無聲詩”、“有聲畫”的藝評觀點對于繪畫創作的影響。

第四單元“宮苑與詩意”呈顯南宋宮苑山水與詩詞意象互相交疊,皇室藉由再現詩境的繪畫,抒發宮廷唯美浪漫的情懷。

第五單元“賞花樂事”反映南宋花卉畫在賞花、詠花、品花等意趣交織下的藝術呈現,展現出南宋獨幕喜劇繪畫詩畫交融的藝術特色。

帝王題詩

宋代以文治國,重視皇帝藝文涵養及翰墨。南宋皇帝幾乎代代能書,甚具書法造詣。皇帝熟悉名家詩詞及賦詩題詠,宸翰不僅賜給臣下,宮廷繪畫作品亦見帝王題寫,皇室積極地參與主導了詩畫融合的藝術取向。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徽宗《怪石詩》

釋文:殊狀難名各蔽虧。高低崒屼鬪巍巍。直疑伏獸身将動。常恐長蛟勢欲飛。□裂幾層蒼檜(氵齒)。凝嵐四接老松圍。名封三品非無美。飲羽曾令壯奮威。

宋徽宗(1082—1135)趙佶,宋神宗十一子,兄哲宗崩無子嗣,因而繼位登基,成為宋代第八位皇帝。在位時主導北宋晚期畫院發展,曾敕命臣子編纂《宣和書譜》、《宣和博古圖》,影響中國繪畫深遠。相傳米芾(1051—1107)拜石,人稱“米癫”;宋徽宗以其帝王尊貴之姿,為石揮毫書詩,體物緣情,世所罕見,可見宋人愛石風氣。

《怪石詩》此帖點畫保留了起筆、收筆和轉折時毛筆提頓的痕迹,結字勁挺飄逸,章法清新自然,從中得以窺探“瘦金書”書法風格的要點和特征。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高宗 書七言律詩 冊頁 絹本

宋高宗(1107-1187),涿郡人,名構,字德基,徽欽二宗為金人所擄,即位建康,是為南宋。高宗學養豐富,書法造詣佳,著有《翰墨志》。

本幅以行楷體書唐代杜甫《即事》七言律詩,後草書署“賜億年”。用筆保持中鋒圓筆,折肩多圓轉,勾挑與逆筆則稍勁銳,運筆不疾不徐,結體勻整端莊。高宗書法早年學習黃庭堅,後改習二王。宋朝書家崇尚意趣,變更晉、唐端嚴書風,高宗則回歸傳統。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無款 蓬窗睡起冊頁 絹本

畫面中輕風吹拂過水面,柳樹迎風搖曳;停泊在水岸旁的漁舟中,有一位身穿白衣的漁父剛剛睡起,伸展着腰臂,面對飄渺無盡的水面,相當悠遊惬意。畫雖無款,畫幅右側為孝宗(1127-1194)題寫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1107-1187)作〈漁父詞〉一首。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無款 蓬窗睡起冊頁 絹本(局部)

繪畫中“漁父”題材常寓“漁隐”之意。帝王貴為一國之尊,卻羨慕漁父無憂無慮的生活,隐含追求淡泊恬靜、悠遊自在生活的心情。帝王在《漁父圖》題寫《漁父詞》,文獻記載尚見五代南唐李後主(937-978)題《春江釣叟圖》前例,足見這類詩畫題材的傳承。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馬遠 山徑春行 冊頁 絹本

近景一高士頭戴漆紗籠冠,漫步駐足于柳樹花徑。左下近畫緣處款署“馬遠”,馬遠為南宋光宗(1190-1194在位)、甯宗(1194-1224在位)朝宮廷畫家。右上題詩“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從題字書風來看應為甯宗所寫。題詩以單聯轉化北宋程颢(1032-1085)《春日偶成詩》,描寫自然中靜谧野花,因文士步入,轉為動态,枝頭黃莺亦随之飛離。畫面相應精巧設計,焦點集中近景,中景距離渺不可測,遠景數抹青山近左上畫緣。高士目光延伸至虛渺大地,将觀者目光導向帝王題詩及背後詩思。全幅筆墨極其精微。

蕭灑虛曠的小景

南宋小幅詩意山水擅于營造畫面迷濛的氛圍,這類表現手法承襲轉化自北宋“小景”繪畫。北宋藝評家認為五代山水畫名家李成、以及北宋名僧惠崇的“小景”畫風,具有蕭疏清曠的特質。北宋惠崇“小景”畫以汀渚水禽為題材,采用平遠構圖,提供觀者思緒馳騁的抒情空間。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傳宋 惠崇 寒林鴛鳥圖 冊頁 絹本

北宋有名僧人惠崇(約活動于11世紀前半葉)為福建建陽人,擅長詩、畫。詩作受到歐陽修(1007-1072)等人推崇。他的繪畫以鵝雁鹭鸶為題材,寒汀遠渚為構圖,表現出潇灑虛曠的景象,稱為“小景”,在當時被認為充滿詩意。惠崇雖無畫作流傳至今,但不少傳世作品仍可見北宋末以來,汀渚水禽題材繪畫大多表現水境迷濛虛曠景象,足見惠崇“小景”的影響。這件《寒林鴛鳥》舊題為惠崇所作,為這類題材代表之作。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無款 人物 冊頁 絹本

畫中人物盤腿半趺坐于床榻,吟詩賞花,旁設桌案、籐墩、琴棋、卷軸、茶爐、盆花及飲馔之物,是宋代文士對于琴棋、書畫、插花、點茶等愛好古雅的最佳寫照。

文士背後屏風懸挂小軸,與前景人物若相彷彿。畫屏繪制題材正為時興的小景山水。作品上钤蓋宋徽宗(1082-1135)禦府的收藏印“宣和”、“政和”,以及宋高宗(1107-1187)禦府收藏印“乾卦”、“紹興”,顯現南北宋之際藝術風尚的傳承。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傳 宋 趙令穰 橙黃橘綠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傳 宋 趙令穰 橙黃橘綠 冊頁 絹本(局部)

書幅、畫幅原為團扇,後裱裝成冊頁。書幅為高宗書寫北宋蘇轼(1037-1101)元佑五年(1090)《贈劉景文詩》。畫幅雅緻的青綠設色描繪出蜿蜒水岸兩旁植橙橘的情景,沙渚之間尚有栖息的鶺鴒、雙凫。整幅畫以略帶迷濛的煙林野岸構圖,結合汀渚水禽題材,是變化惠崇(約活動于11世紀前半葉)的“小景”圖式,表現“一年好處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詩句。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冊頁右上舊簽雖将作者标為北宋宗室畫家趙令穰(字大年,約活動于西元1070-1100年間),然而依據畫風推斷,應為南宋初期無款宮廷畫家作品。

山水清音

南宋都城杭州勝景《西湖十景圖》和其他小幅山水創作,融入四時晨昏景象呈現,深具特色。這類繪畫深受北宋以來繪制《潇湘八景》藝術手法的影響。此單元特辟一區“無聲詩/有聲畫”,以《坐石看雲》和《松下曳杖》兩幅作品對照,呈現北宋蘇轼等人認為畫是“無聲詩”,詩是“無形畫”或是“有聲畫”概念下所帶動的詩畫風潮。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人 溪山暮雪 軸 絹本

宋人《溪山暮雪》畫幅近景臨溪坡陀叢木,荷擔行旅因天寒低首行進,不遠處竹籬門扉半掩,屋舍簷脊白雪覆寫,群鴉盤旋歸來。隔溪中景林麓掩映于雲煙之中,溪邊禽鳥戲水,清曠迷離。遠景群峰雪霁,林巒密處一區精舍。剪影似遠山因暮色将至,晦暗不明。畫家已不可考,然從風格來看,應為南宋初年作品。

北宋宋迪(約1015-1080)《潇湘八景》中有“江天暮雪”一景,此幅雪景刻意針對日暮之際處理雲煙霧氣,承襲這類畫題并融入小景意趣,極為生動。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一)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二)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三)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四)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五)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六)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七)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八)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九)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葉肖岩 西湖十景圖(十) 冊頁 絹本

此冊第十開畫幅左下有“肖岩”二字款。葉肖岩為活動于十三世紀前半的畫家,杭州人,傳世畫迹很少,生平少見記載。南宋“西湖十景”的組合見于十三世紀文獻,畫題盛行于南宋。十景包括“蘇堤春曉”、“柳浪聞莺”、“花港觀魚”、“麴院荷風”、“兩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鐘”、“斷橋殘雪”,繪圖相應表現不同景緻在四時晨昏的清麗風貌。這類以畫描繪著名實景并且融合四季晨昏,表現地景詩情的做法,源自北宋《潇湘八景圖》,而在南宋發展出深具都城杭州特色的山水畫。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無款 平湖雪霁 冊頁 絹本

《平湖雪霁》,此畫無款,簽題的畫名為“平湖雪霁”。畫幅采邊角構圖,風格接近南宋夏珪(活動于1180-1230前後)之作。“平湖”意指平靜如鏡面的湖水,這種呈現遼闊湖面的小幅山水,是南宋山水畫常見類型,很可能即繪西湖一帶江南景緻。畫中坡岸柳樹低垂,竹籬房舍隐于樹叢,白雪覆寫,雨雪停止而天候轉晴,帶出自然一角靜谧景象。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李唐 坐石看雲 冊頁 絹本

李唐(約1070-1150)是南北宋之際的山水畫名家,他作于北宋末《萬壑松風圖》以層疊緊密的山體,斧劈皴法和深淺青綠暈染山石,表現松林茂鬱的山間幽谷。

此畫無款,舊簽題為李唐作,是一件具有李唐畫風的南宋作品。畫中二位高士行至水窮之處,坐于石上欣賞雲氣湧起的景緻。深林間泉瀑有聲,青翠松樹盤繞著,眼前盡現雲霧蒸騰的景象。溪水旁二位高士臨流濯足,神态至為愉悅。看此作可以體會唐代詩人王維(699-761)《終南别業》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意境。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傳 宋 許道甯 松下曳杖 冊頁 絹本

《松下曳杖》畫幅左下“道甯”款,且舊簽題為北宋許道甯(約11世紀)作,然從松竹人物等已受到劉松年(活動于12世紀末期)畫風影響來看,應為南宋後期作品。

畫中湖畔蒼松翠竹成蔭,策杖的文士由小徑走出,正駐足凝聽松韻天籁,文士的巾帽衣帶,也被風吹得微微揚起。這類以平面繪畫企圖呈現詩詞涉及“聽松”的有聲意境,對南宋畫家而言頗具挑戰性。原本北宋蘇轼(1037-1101)等人關注繪畫與詩詞藝術之融合,視畫為“無聲詩”、詩為“無形畫”或“有聲畫”,南宋時期繪畫則可見創作出“有聲”繪畫的新穎面貌。

宮苑與詩意

南宋宮苑充滿詩意,宮苑建築命名運用詩文記憶,撷取名家詩句,特意營造優雅浪漫的唯美情懷。皇家的宮廷活動亦追仿詩中情景,藉此品味詩中意境。傳世的獨幕喜劇繪畫展現宮苑之中情景交融的的片刻與永恒。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馮大有 太液荷風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馮大有 太液荷風 冊頁 絹本(局部)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對幅題行書絕句:宮連太液見蒼波,暑氣微消秋意多。一夜秋風蘋末起,露珠翻盡滿池荷。

畫無款,舊簽題作馮大有(活動于12世紀),江蘇蘇州人。自号怡齋,官至承事郎。

簽題“太液荷風”來自書幅、畫幅并觀。書幅為宋高宗題寫唐代王涯(?-835)《秋思》詩,其中“太液”指稱皇宮園林池塘。畫幅表現滿塘荷葉偃仰傾側,上方燕、蝶飛舞,群鴨悠遊覓食,紅、白荷花豔美,些許花瓣飄落于水面,呼應詩中由夏轉秋的時序。《武林舊事》載南宋禁中避暑于翠華院,下有大池,池中種紅、白荷花萬柄,以瓦盆别種,分列水底,時易新者,以為美觀。畫中荷花紅白相間,呈現南宋宮苑營造的美感。《秋思》詩,其中“太液”語出《史記˙封禅書》漢武帝(西元前156-西元前87)太液池故實,後世多指稱皇宮園林池塘。據載南宋孝宗(1127-1194)曾于池中種紅、白荷花萬柄,以瓦盆别種,分列水底,時易新者,以為美觀。畫中荷花紅白相間,呈現南宋宮苑營造的美感。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馬麟 秉燭夜遊 冊頁 絹本

《秉燭夜遊》畫幅右下方款“臣馬麟”。馬麟(約1180-1256後)為活動于甯宗、理宗朝宮廷畫家。

宮苑的六角重檐攢尖亭閣造型優美,兩旁遊廊向外延伸。主角人物坐于圈椅,欣賞庭院花樹,院中燭台豎立,上方一輪明月映照出迷濛夜色,繪出北宋蘇轼(1037-1101)《海棠》詩“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意境。南宋禁苑之中賞花風氣盛行,《武林舊事》載于禁中賞海棠地點為“照妝亭”,可見皇城宮苑命名撷取蘇轼詩句的做法。此圖展現皇室夜賞海棠的浪漫情懷。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李嵩 月夜看潮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李嵩 月夜看潮 冊頁 絹本(局部)

南宋都城杭州近臨錢塘江,中秋夜觀江潮為當時的節令勝事。畫中建築華美,單檐歇山兩層閣樓臨江矗立,并有高台和曲折迴廊,庭院裡點綴着疊石假山。活動其間的人物原以點粉畫成,可惜因年代久遠脫落而不明顯。

畫上有甯宗後(1195-1224在位)楊皇後(1162-1233)題寫蘇轼(1037-1101)《八月十五看潮》詩句,并钤“坤卦”方印。左下為“臣李嵩”款。李嵩是活動于光宗、甯宗、理宗三朝(1190─1264)的宮廷畫家,尤其擅長台閣界畫。

賞花樂事

南宋賞花、詠花、品花等活動盛行,延續北宋宮廷及文人歌詠花卉的風潮,畫家們也具備宛如詩人細膩描寫物象的能力,盡現花卉樣貌與生意。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艾宣 寫生罂粟 冊頁 絹本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艾宣 寫生罂粟 冊頁 絹本(局部)

艾宣,金陵(今南京)人。擅花竹翎毛,傳世畫迹極少。罂粟花色鮮豔,花期夏季。此圖細筆勾枝葉,花用粉和色染,沉厚濃豔兼有。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對幅為甯宗(1195-1224在位)楊皇後(1162-1233)題詩,钤“禦書”印,字屬楊皇後晚年由纖秀轉為豐潤的書風。詩中“長春殿”為北宋真宗偏殿名稱,南宋趙升《朝野類要》記本朝殿名亦提及“宴對蕃使則長春殿”,足見南宋亦有此殿名。作品詩畫對幅,詩以盛開且連理的罂粟花,強調皇家瑞氣;畫則以工筆設色繪法呈現燦爛如陽的鮮麗罂粟。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林椿 橙黃橘綠 冊頁 絹本

“橙橘”如同花卉一般,在南宋宮廷為品賞對象,周密《武林舊事》記禁中于“清燕殿綴金亭賞橙橘”。南宋自高宗以來崇尚北宋元祐年間文學,蘇轼(1137-1101)等人之詩文受到廣泛喜愛和重視,“一年好處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為值得一再玩味的詩句。

畫面左緣具“林椿”楷書款。小幅扇面勾繪出由左方斜出的枝葉垂挂著飽滿的橙橘,橙果以染色加上色點表現幾近金黃的潤澤感,橘果采用深淺有緻的綠色墨點呈現,高超的寫生技法帶出東坡詩意。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 馬麟 暗香疏影 冊頁 絹本

展覽清單: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宋徽宗《怪石詩》領銜,台北故宮2022首展“無聲詩”

展覽海報

(本文圖文資料據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及相關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