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作者:深圳粵能環保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廚餘垃圾“十宗罪”

自從全國各地陸續實行垃圾分類

“廚餘垃圾”成了最讓人頭疼的垃圾之一

廚餘垃圾含有極高的水分與有機物

很容易腐壞,産生惡臭。

廚餘垃圾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垃圾之一

我們吃飯,喝茶都會産生廚餘垃圾

今天我們就來細數

令人頭疼的“廚餘垃圾”

十宗罪

第一宗罪丨數量龐大,處理壓力大

由于飲食習慣、烹饪方式的差異,與垃圾分類成績優異的國家相比,在我國,生活垃圾中廚餘垃圾的占比就多達60%,有些地區的占比甚至多達70%-80%,年均增速預計達10%以上。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其中,北京近15年廚餘垃圾的比例就從46%上升至66%。北京市城管委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2月,北京家庭廚餘垃圾日均分出量為3541噸,如果按每年每噸901元處理費計算,每年政府需承擔的成本約為11.6億元。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第二宗罪丨産生惡臭

廚餘垃圾大多是由剩飯剩菜、瓜皮等食物或者食物的外皮組成,其中也包括了動物蹄、角、蛋殼、魚鱗、蛋殼、毛發、植物枝幹、樹葉、雜草、動物屍體、牲畜糞便等。廚餘垃圾的特點之一是非常容易腐敗、腐爛,進而産生難聞的惡臭味。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第三宗罪丨滋生蚊蟲,傳播疾病

廚餘垃圾的組成成分中的剩飯剩菜,瓜皮等,除了非常容易腐爛,産生難聞的氣味,還特别容易招惹蚊蟲,滋生蚊蟲,在這些蚊蟲和微生物的加持下,廚餘垃圾的腐爛速度也加快,惡臭也再度更新。廚餘垃圾沒有處理好的情況下,不僅會通過蚊蟲傳播疾病,危害健康,也大大地影響了我們的居住環境。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第四宗罪丨污染其他“好垃圾”

廚餘垃圾經常帶着湯湯水水,容易“污染”其他的垃圾。本來生活垃圾中大部分垃圾,如紙張、塑膠、衣服、家具等等,隻要幹爽、潔淨、無異味,都可以有回收利用的價值,都是“好垃圾”。一旦這些“好垃圾”被廚餘垃圾“污染”了,就會變得又髒又臭,就沒有回收利用的價值了。

可見,廚餘垃圾大幅度降低了垃圾的可回收利用比率,增加了整個城市的垃圾處理量。

第五宗罪丨含水量多,形成垃圾滲透液

廚餘垃圾中常有湯湯水水的存在,并且在腐爛過程中還會分解出更多的水分,在于其他垃圾混合之後,會形成最難聞和最難處理的垃圾滲透液。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垃圾滲透液不僅難聞、難處理,它還具有腐蝕性,運輸廚餘垃圾的垃圾運輸車,也會因為廚餘垃圾的腐蝕導緻箱體腐蝕破損,垃圾滲透液一路抛灑,影響市容市貌。

第六宗罪丨會被利用,制成地溝油

“地溝油”的危害相信不需要多說,食用“地溝油”,輕則食物中毒,重則患癌。是以,“地溝油”一直都是被嚴厲禁止用于食用油的。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地溝油”的前身正是廚餘垃圾,一些非法分子大量撈取地溝中的暗淡渾濁的膏狀物,經過一系列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這些散發着惡臭的廚餘垃圾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清亮的地溝油。這些所謂的“地溝油”,會賣給一些小商販、餐廳等牟取暴利。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第七宗罪丨讓垃圾處理變得更“低效”

廚餘垃圾産生的垃圾滲透液,是一種高濃度、成分複雜的有機廢水,必須為其單獨建設污水處理廠,才能将垃圾滲透液處理後達标排放。

除此以外,廚餘垃圾的水分較大,影響垃圾發電效率。在垃圾焚燒發電時,廚餘垃圾中的水分不僅不能燃燒發電,還因為液态水變成水蒸氣,吸收熱量,導緻發電效率降低。廚餘垃圾過多時,垃圾焚燒前的發酵時間需要更長,甚至需要添加更多的z助燃燒物質如煤油,來幫助垃圾焚燒順利完成。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垃圾發電的成本。

第八宗罪丨垃圾場鄰避效應的罪魁禍首

現在居民都知道不讓垃圾填埋場、焚燒廠建在自己家門口或附近,這就是鄰避效應。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而産生垃圾場鄰避效應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廚餘垃圾:廚餘垃圾在運輸、填埋、焚燒、處理過程中不斷産生并散發臭味,讓鄰居避而遠之。

第九宗罪丨本該是肥料,卻變成污染物

廚餘垃圾中,有半數以上的組成成分,如菜葉、瓜皮、油脂、肉類、茶葉等,都是有機質,本來應該被做成肥料,還能做成優質的肥料。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但作為廚餘垃圾,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金錢去處理,變成讓人頭疼的污染物。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第十宗罪丨把食物變成廚餘垃圾就是罪

廚餘垃圾大多都是剩飯剩菜組成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廚餘垃圾,原因就是食物浪費已經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為。

廚餘垃圾的“十宗罪”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正式釋出了《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加強了反食品浪費的執法。浪費食物就是一種犯罪,罪證就是日益增加的廚餘垃圾!

以上這十宗罪

不僅針對“罪犯”——廚餘垃圾

更針對那些不進行垃圾分類的居民

廚餘垃圾隻要分對了

也能洗清“罪名”

在别的地方繼續發光發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