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的張荔英,那真的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女性了,她的畫作以及美術看法,影響了不少畫家,很多人都看到張荔英在事業上的成就讓人望其項背,很少人知,張荔英當年也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少女,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後半生,張荔英都在懷念這段愛。

1906年,張荔英出身名門,她的父親張靜江早年留學法國,學問淵博且長袖善舞,張家本來就是當地的富裕人家,經過張靜江的籌謀,張家的家業更是所謀甚大,孫中山革命時,張靜江曾多次資助革命,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為了表彰張靜江對革命的貢獻,親自寫下“革命聖人”牌匾送給張靜江,之後,張靜江也多次身兼要職,成為了人人敬重的革命元勳。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張荔英自然是生活無憂,因為她小時候喜歡繪畫,父親就專門為她請來大師專門教授她,高中畢業後,張荔英前往法國留學,她的作品受到了西方人的盛贊,有巴黎的美術館還專門收藏了她的作品,1930年,張荔英參加了巴黎秋季沙龍,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也是在這一年,她結識了自己的人生伴侶,流亡的陳友仁。
陳友仁早些年間曾跟随孫中山革命,後來任職外交部長,1930年流亡巴黎時,結識了張荔英,在遇到陳友仁前,張荔英有着很高的驕傲,她認為自己是一個極為優秀的女子,任世間所有的女子都無法配得上自己,而遇到陳友仁後,張荔英則是将他視為“世上第一美男子”兩人相戀不久後,就決定結婚,張荔英将此事報告給家裡,父親張靜江立馬回信表示拒絕。
張荔英當時24歲,陳友仁已經是55歲,他比張荔英的父親年齡還大,張靜江表示一點也沒有商量的餘地,不能結婚,張荔英也不是一個極為妥協的人,好不容易遇到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她自然是不放棄的,就這樣,她嫁給了陳友仁為妻。
婚後,兩人的日子過得很幸福,雖然生活漂泊不定,但是兩人夫唱婦随,抗戰爆發後,兩人前往香港從事抗日活動,香港淪陷後,兩人被日軍抓捕,後來壓到上海軟禁。
1944年,陳友仁病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張荔英被放了出來,随後她前往南洋從事藝術和教育,直到1993年去世,張荔英晚年時,曾說出了自己與陳友仁這段婚姻中的遺憾,兩人相處的時間太短,他們因愛在一起,也是幸福的一對,隻是可惜世事變化太快,讓人招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