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賴氨酸生産廢水處理技術

賴氨酸生産廢水處理技術

賴氨酸是一種白色或近白色自由流動的結晶性粉末,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組織功能。人體不能合成L-賴氨酸,必須從食物中吸收,人體隻有補充足夠的L-賴氨酸才能提高食物蛋白質的吸收和利用,達到營養均衡,促進生長發育。工業生産的L-賴氨酸多為飼料級賴氨酸、白色或淡黃色顆粒,L-賴氨酸鹽酸鹽和L-賴氨酸硫酸鹽兩種形式,常用作食品和飼料添加劑、醫藥。

一、生産裝置及工藝技術特點

賴氨酸生産廢水處理技術

(01) 生産工廠簡介

年産4萬噸賴氨酸裝置的配套設計包括:在預處理工廠中的房間、電廠、發酵工廠中的房間、提取工廠中的房間、廢水處理工廠中的房間等年加工玉米12萬噸。其中,廢水處理工廠中的房間包括稀廢水處理工廠中的房間和厚廢水處理工廠中的房間。

(2)工藝的技術特點

以玉米為原料,采用雙酶法糖、膜過濾、彩色Cossy越野滑雪道等一系列先進工藝和生産裝置,生産高品質賴氨酸産品和高附加值飼料産品。綜合利用生産中産生的廢水,實作生産過程中廢水的零排放。

(3)關鍵生産工藝及其處理

(1) 玉米浸泡

其目的是破壞和削弱玉米谷物組分之間的聯系,分散胚乳細胞中的蛋白質網絡,并分離澱粉和非澱粉部分。同時溶解玉米籽粒中的可溶性物質,抑制玉米中微生物的有害活性,防止生産過程中的物質腐敗,降低玉米籽粒的機械強度,便于分離。玉米和水按1:3的比例泵入浸泡槽,浸泡一般采用半連續過程。浸泡溫度控制在48~52°C,浸泡硫酸鹽濃度控制在0.25~0.30%,浸泡時間為48~72h。廢水每天産生約200m,稀釋的玉米糖漿約170m。稀釋後的廢水被輸送到環境處理廠進行厭氧和耗氧處理,最後輸送到市政污水處理廠。玉米糖漿經過濃縮、幹燥處理,提高副産物收率。

(2) 膜過濾

膜分離過程的本質是材料在膜中通過或被截獲的過程,類似于篩選過程,并且根據膜的孔徑大小實作材料分離的目的。高壓泵産生高壓,通過不同孔徑的膜管(0.1um,0.2um)攔截大分子顆粒,并通過膜将小分子顆粒分離溶液中的物質。發酵液攔截器每天生産約300米,主要用于生産賴氨酸高蛋白飼料或生産六種半賴氨酸硫酸鹽。稀釋廢水是在陶瓷薄膜的清洗過程中産生的,每天約400m,這部分廢水被輸送到廢水環境處理工廠中的房間進行處理。

(3)程科西轉身

離子交換系統,賴氨酸離子吸附,賴氨酸離子被Cossys專用樹脂彩色吸收,同時與其他雜質分離,吸附分離廢水和雜質排放塔。吸附飽和柱再進入洗脫回填區,通過回填除去液壓出柱内的廢水和雜質,提高洗脫液的純度,除去柱後繼續進入洗脫區,再用一定濃度的氨水消除酸度, 賴氨酸離子從樹脂中洗脫出來,樹脂已經再生。再生柱在稀硫酸轉化後進入再生區後,在吸附區實作了最佳吸附能力,離子交換柱在固定端的不同區域,進而使離子交換柱能夠進行不同的反應過程。每天在約700米處産生高氨氮廢水,将其輸送到厚厚的廢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二、廢水處理裝置

稀廢水處理裝置,主要處理賴氨酸生産過程中産生的稀薄廢水,日處理能力5000-6000m。該裝置以氨基酸生産區各支流的廢水為原料,将含有高氨氮的廢水集中儲存,經吹離處理後釋放水中遊離氨氮,達到廢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進而對厭氧系統進行進一步處理。其他廢水通過預處理除去水中的固體、漂浮物,達到水質平衡,調節水質值、水溫,再通過厭氧發酵,厭氧反應器水中COD去除率應大于80,日産生的沼氣量約為4萬立方米(标準煤約40噸),沼氣可用于溴化锂制冷, 鍋爐和食堂等機組,多餘的氣體進入燃燒器燃燒。經過厭氧處理後,廢水輸送到耗氧系統進行進一步處理,最後廢水通過污泥壓榨機過濾,污泥壓榨後用作肥料,壓榨後廢水輸送到市政污水處理廠。厚廢水處理裝置,以色Cossey場外廢水為原料,采用濃縮、結晶、離心等一系列工藝工藝和生産裝置,生産硫酸铵産品。部分硫酸铵成品材料,精細過濾器用于賴氨酸發酵用途,剩餘部分對外銷售。聯系污水寶藏或檢視

從玉米種植到工業生産,供應賴氨酸産品

市場需求旺盛,廢料加工成肥料後返還農田。産品的生産過程形成一個閉環。此外,各種廢棄物的處理、再利用、儲存和産業鍊"熔化"起來,再疊加成一個環,在生産中初步形成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随着資源問題的逐漸出現,賴氨酸産品生産企業必須将企業發展與"循環經濟"相結合,加大環保投入,完善管理,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污染,并對生産廢、廢水及餘熱、廢氣等進行綜合利用或循環利用,實作原材料的生産"吃幹榨",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賴氨酸生産廢水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