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聲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朋友那兒借來了《邊城》這本書,其實我早就讀過,并沒有什麼感覺,但朋友說不錯,于是我便又看了一遍。

或許是随着年齡的增長,或許是我文化不斷積澱的結果,再一次讀它,我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當我真正來到這兒,親眼看到書中所描繪的一切時,心中卻又多了幾絲異樣。淳樸的民風、美麗的自然、人性的善良等真實的東西所剩無幾。

仿古的民居,搖擺的渡船,花紅柳綠的翠翠島,無一能夠逃過“重修”的命運,然後以濃墨重彩的姿态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最後為當地的人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我不知道來到這裡旅遊的人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會有何感想。他們心中是否會有種抵觸的情緒,他們下次是否還會再次來到這個欠缺”真實”的地方,我隻知道在這光鮮的華服下似乎有着什麼在拼命掙紮,卻始終被束縛着。

被束縛着的又何止這一個呢?

再看看獲得文學獎的中國作家莫言,他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随着莫言獲獎的潮流,他的家鄉成了人們向往的地方,這本來應該是好事,可是你看,有些人為了沾一些莫言的‘文氣’,不惜拼盡全力去挖他家門前的一棵草,有人帶了頭,那些人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久而久之,他家的門前成為了秃地,他家門前的草木何其無辜。真的很想知道,他們到底是來做什麼的。這就是所謂的“文學熱”嗎?

這類事件不應該值得我們好好檢討一下嗎?到底我們是在追求文化的軀殼還是它的内涵呢?不要回答得那麼快,那麼絕對,我們總是認為這樣的行為無關緊要,是真的嗎?總會有人告訴我們答案,你聽聽看吧。

成龍為了保護古屋,把它捐給了國外,他的目的是什麼呢?古屋不僅是是中國的文物,更是世界的。既然我們不能好好保護他們,就應該學會放手,讓有能力的人去保護她,何必苦苦執着地虛耗他的生命呢?

我似乎聽到她在無聲的求救,看到她在角落裡暗暗掉淚,她那顫抖的聲影,重重的撥動着我的心弦,那掙紮着的不就是她——文化的真谛嗎?

我多想抹去她的淚水,将我的手放在她的肩頭,扶住她的身軀,可我一個人的力量那麼微薄,好比一杯水與一片海,那麼的微不足道。

讓我們共同攜手傳承,發揚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吧!

上一篇: 竹之情結
下一篇: 這幽長古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