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SG基金發行大年回顧:成績斐然但挑戰猶存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錢奕昀 上海報道

在政策推動、監管助力、理念普及等多重因素的推動,尤其是“雙碳”目标的明确下,ESG投資前所未有地融入國内資本市場。今年,ESG公募基金呈現井噴式增長。據《2021中國ESG發展白皮書》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權益類公募ESG基金新發産品48隻,接近此前5年的總和。截至三季度,全市場權益類ESG公募基金共計140隻,資産管理總規模躍升至2500億元,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

回顧ESG基金的這一年,“ESG投資已經從‘重要但不緊迫的事’,變成‘重要且緊迫的事’。”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如是表示。

近一年,新發ESG基金展現出明顯的國家戰略和行業趨勢。

從投資類别看,新發基金呈現“二八分布”,20%為全面覆寫E(環境)、S(社會責任)和G(公司治理)的ESG主題基金,80%為環境保護類基金。特别地,“雙碳”目标提出後,以華夏中證内地低碳經濟主題ETF、泰康中證内地低碳經濟主題ETF、鵬華中證内地低碳經濟ETF、易方達中證内地低碳經濟ETF和中融低碳經濟3個月持有等為代表的低碳經濟主題基金加速發行。

從投資方式看,新發基金超60%為指數型基金,近40%為主動型基金。存量上,主動型ESG基金的數量、規模仍占絕對優勢,但在增量上,指數型ESG基金增速大幅提升。

《2021中國ESG發展白皮書》将權益類ESG基金劃分為四個類别:ESG主題主動型基金、泛ESG主題主動型基金、ESG主題指數型基金以及泛ESG主題指數型基金。其中,“ESG主題”基金投資政策需同時覆寫E、S、G三個領域,“泛ESG主題”則僅需覆寫任意一到兩個領域。

四類基金中,泛ESG主題主動型基金發展最為成熟。截至三季度,共有産品76隻,規模逾1700億元,數量占比超50%,規模占比達70%;近一年(截至三季度,下同)共計新發産品15隻,新發産品規模近200億元。相較新發産品,現存基金規模增幅更為可觀,其中規模增幅最為顯著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相關基金表現尤為出衆。農銀彙理新能源主題規模增長近200億元,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規模增長近 100億元。創金合信新能源汽車A、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國投瑞銀新能源A、工銀瑞信新能源汽車A、建信新能源等基金在40%左右的波動率水準下,收獲了翻倍及以上的收益。

泛ESG主題指數型基金緊随其後。截至三季度,共有産品41隻,規模逾500億元,數量占比近30%,規模占比超20%;近一年,産品數量爆發性增長27隻,新發産品規模逾100億元。與泛ESG主題主動型基金類似,泛ESG主題指數型基金中,新能源汽車相關基金規模增長最多。近一年,泛ESG主題指數型基金中業績排名前五的基金與規模增速前五的基金高度重合,分别為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産業ETF、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華夏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彙添富中證新能源汽車産業A和富國中證新能源汽車 A。這些基金波動率介于30%至35%之間,收益均高達100% 以上。與泛ESG主題主動型基金相比,泛ESG主題指數型基金波動率更低,收益同樣可觀。

ESG主題主動型基金近一年發展速度顯著提升。近一年共計新發産品5隻,新發産品規模近50億元;截至三季度,産品總數13隻,總規模近200億元。現存ESG主題主動型基金在規模、持股風格、績效表現上差别較大。規模上看,興全社會責任以超過70億元的規模一枝獨秀;投資績效上,萬家社會責任定開A獲得了75%的近一年收益率,摩根士丹利華鑫ESG量化先行的資料為35%,遠超其它同類基金,已逐漸顯露出賺錢優勢。

ESG主題指數型基金近一年基金數量大幅增加6隻,規模增長逾20億元,規模增長超過200%,是四類基金中增速最快的;截至三季度,産品總數10隻,總規模約30億元。新發基金數量大幅增加的同時,現存ESG主題指數基金規模有所下行,存量基金與增量基金之間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疊代”。過去一年,ESG主題指數型的普遍波動風險較低,但是平均收益水準也低于ESG主動性基金。截至三季度,财通中證ESG 100指數增強A、華寶MSCI中國A股國際通ESG以及建信上證社會責任ETF在12%左右的波動率下分别收獲了27%、14%和12%的收益。

《中國ESG發展創新白皮書2021》表示,對比主要寬基指數,ESG基金整體表現均優于滬深300和中證800。其中,被動指數新能源基金和主動管理新能源基金表現最好,自2020年以來收益率均超過200%。各主題基金收益對比中,E(環境)主題基金表現最好,ESG主題基金收益率在其次,S(社會責任)主題基金和G(公司治理)主題基金收益相對較低。

ESG基金投資的最終标的是符合ESG投資理念的企業。

不過,由于我國尚未全面強制ESG資訊披露,自願披露ESG資訊的公司尚屬少數,這給投資标的的選擇帶來一定困難。在A股,CSR報告起步較早,已發展十餘年,對多數企業而言CSR報告披露尚未成為強制要求(僅對部分上市公司強制)。統計資料顯示,逾四分之一的A股上市公司釋出了2020年度CSR/ESG報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在121隻ESG基金三季報的前十名重倉股中,甯德時代排名第一,隆基股份排名第二,排名第三(并列)至第十的分别是恩捷股份、天賜材料、陽光電源、貴州茅台、億緯锂能、招商銀行、海康威視和藥明康德。不過,十隻股票中,隻有隆基股份、恩捷股份、招商銀行、海康威視、藥明康德披露了2020年CSR/ESG報告。

此外,國際通用ESG評估體系在中國市場并不完全适用,而國内ESG的評價标準尚未統一和成熟。目前,國際主流的ESG評分機構以晨星、MSCI、湯森路透、富時羅素、道瓊斯等為代表,國内ESG評分機構以商道融綠、中财綠金院、嘉實基金等為代表,由于不同機構對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定義不同,權重方式不同,使得同一企業在不同标準下的評價結果差異較大。

為了應對ESG投資存在的挑戰,越來越多的中國基金管理人正在加強ESG投研能力,探索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積極嘗試各種ESG投資政策,促進ESG投資的本土化推廣。

截至11月,國内共有77家機構簽署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較2020年底增長約一半,涵蓋3家資産所有者、57家資産管理機構以及17家第三方服務機構。

作為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成員之一的頭部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基金在ESG投資的體系建立上,以國際主流ESG評價體系為指導,探索研究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

同時,工銀瑞信基金積極探索綠色基金投資流程,研究在“募、投、管、退”關鍵環節如何嵌入ESG評價體系,以更好地發現具有綠色效應的子行業和投資标的,并管控風險。

華夏基金早在2017年就建立了ESG投資研究團隊,并開發出一套适用于本土市場的可持續投資研究架構。2020年,華夏基金設立了ESG業務委員會,負責統籌管理公司的ESG投資和推廣業務。現在,華夏基金已經将ESG投資理念深度融入主動權益投資、國際賬戶管理的各個環節,實作了全投資流程的ESG整合,從投資政策的制定,到基本面的行業研究,再到組合建構、日常風險管理,都加入了ESG考量。

在深入貫徹ESG理念的同時,華夏基金特别注重ESG本土化工作。華夏基金ESG業務委員會主席、國際投資部、國際業務部行政負責人潘中甯表示:“不同于外資普遍的負面清單篩選和量化名額排序,華夏基金的ESG投資源于基本面,并回報給基本面。我們的ESG專員内嵌到國際投資部門,和基本面研究融為一體。我們要求每一個内部的研究員報告,都必須有ESG子產品在。我們深入到主要的行業和每個公司每個業務線不同的議題,努力實作全面深入的覆寫。我們不僅僅依賴于第三方的資料平台,而且有自己的ESG評級架構。希望以我們長期對中國市場的了解,發掘出中國市場中特有的ESG議題和因子分析模型,也希望下沉到子行業,把通用型ESG的分析模闆和不同行業個性化ESG的分析模闆結合起來,讓研究的‘顆粒化’程度更高。”

在10月舉行的第七屆聯合國世界投資論壇上,工銀瑞信生态環境股票型基金和華夏能源革新股票型基金憑借優異表現,入圍了新設立獎項“新興市場可持續基金獎”的前10提名。這标志着中國ESG基金取得國際權威的認可。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