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熟

成熟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徹底醒目的高度,成熟是不斷的發掘自己内心的潛能,成熟或許對我們而言非常的遙遠,但或者又應該就在我們身邊,以某種方式活在我們的身裡。

困難或許是幸運的一種開始

卡耐基曾經說過“對喜歡規避責任的人來說,困難則成了最好的擋箭牌”也許現在的我們仍然還會為自己遇到的什麼困難不願去面對而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哪怕是把這些事推卸到自己身邊的親人。對于這樣的人來說,就是不成熟的表現。而對于一個真正成熟的人而言,他們會想盡辦法來克服困難,解決迎面而來的挑戰,而不是逃避或者推卸責任。

有個故事是這樣,有個人叫壓力山大·貝爾的人有一次向自己的朋友約瑟·亨利抱怨自己的工作不順利。認為那全是因為自己缺乏關于電腦方面的知識。約瑟·亨利是華盛頓區一家工學院的校長。他雖然同意貝爾的說法,但他并沒有向貝爾說“你真不幸,沒有學習電腦課程的機會”,他沒有告訴貝爾如何申請獎學金,或者如何去找自己的父母幫忙。而是說了一句“去讀吧”。亞曆山大·貝爾果然就去攻讀有關電腦的課程。最後成為曆史上對傳播科學極有貢獻的人。

是以,對于成熟的人而言,是絕對不為自己的困難去找尋任何借口,而是想辦法找尋解決的辦法,并會認為,困難或許是幸運的一種開始。

擁有自己的信仰

我們必須信仰某些事物。但是,假如我們沒有就此信仰去采取行動,一切仍然無用。隻有信心而沒有作為,是無濟于事的。

貝多芬出生于德國波昂的一個貧困家庭,貝多芬的父親是當地宮廷唱詩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無為,嗜酒如命,每天回來都會對貝多芬進行打罵。貝多芬有六個兄弟,自己排行老二,老大因為夭折,是以家裡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貝多芬的身上。貝多芬從小便喜歡音樂,對音樂也有着重大的天賦。他的父親,便每天逼着他練習鋼琴,隻要一犯錯就會打他,貝多芬也很努力,每天都在勤奮的堅持練習,最後貝多芬寫出很多著名的鋼琴曲,但貝多芬在二十六歲的時候,便開始逐漸的失去了聽覺,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他一直把音樂當作自己的信仰堅持着,盡管,他聽不見了,但還是繼續創造出了更多著名的鋼琴曲,現在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擁有自己的信仰,是最起碼的一個成熟的過程,當然,隻有信仰是并不足以使我們變得更成熟,但信仰的好處就是能增強勇氣,使我們在接受考驗的時候,不至于臨陣退卻。

學會喜歡自己

成熟的人會适度地忍耐自己,正如适度地忍耐别人一樣。它還會因為自己的一些弱點而感到活的很痛苦,史邁利·布蘭敦在一本書中寫道“适當程度的“自愛”對每一個正常人來說,是很健康的表現”。不喜歡自己的人,表現在外的症狀便是過度的自我挑剔。安妮·馬蘿·林柏曾經說過“我們隻有在與自己内心相溝通的時候,才能于他人溝通,對于我來說,我的内心就像幽靜的泉水,隻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發現其美”,獨處能使我們客觀地透視自己的生命,但人的一生不能隻于自己交談溝通,往往更多的時候要與他人進行适當的交流。往往就是因為自己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才不願與别人交流。但就像大部分的人說的“如果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怎麼讓别人喜歡自己”是以,我們應該正确的面對自己的不足讓自己對自己好。如果我們要依賴别人才能得到快來和滿足,則無疑會為他人增添負擔,并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要喜歡,尊重,欣賞自己以及他人,這不但能培養出健康成熟的個性,也能增進與他人的相處融洽。

是以我們首先要學會喜歡自己

或許現在問自己什麼是成熟會覺得很陌生,但慢慢的接觸以後,你會發現,成熟的定義其實很簡單,都是在于自己為人處事的方式,并且,成熟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旅途中必經的路程。

上一篇: 我愛我家
下一篇: 課間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