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着人們的背影漸行漸遠,你就該知道,有些路啊,隻能一個人走,你隻能目送人們的背影越走越遠。回味<目送>,回味人生。
前幾天,偶然翻出書櫃中那本上了灰的<目送>。雖然我早已翻閱幾遍了,卻還是忍不住再次翻開,體驗龍應台那孤寂的人生感受。第一次看<目送>,還隻是亂翻,卻陰錯陽差地看見了那篇讓人沉思的“四千三百年”。幾十年前,廈門海外有一個叫金門的小島,在四十四天内承受了四十七萬枚炸彈的轟炸在地下至今還留有不計其數的地雷。這裡的孩子從不敢在沙灘玩耍,他們從不問海的這一邊到哪一邊有多長,也從不想象,不敢想象外面的世界。這些孩子的人生早一步完整,殘缺的部分叫做童年。如果駕車在金門,可見許多林中都有一塊“請勿靠近”的木牌,再往裡走,就可能看見一塊墓碑,上面大都鑲着一張早已破碎不堪的黑白照,上面也大都是正值青春的年輕人。他們未曾感受這世界的美好,就已匆匆離去,留給家人無限的悲哀。
而這些,卻都是因為戰争……有時候,時代太殘酷了,我細細回味曆史,卻發現曆史使人心痛的不忍直視,隻得自欺欺人地閉上眼……
次日,餘興未退的我再次拿起<目送>,已經不記得是第幾次回味<目送>了,我仿佛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憶起上國小的時候,剛入學時,父母都不在身邊,我緊緊扣着爺爺那雙粗糙的手,磨出老繭的掌心被我的小手焐出顆顆汗珠,他将我帶到教室門口,輕輕拉開我的手,将我慢慢推向老師,我用怯怯的眼神環顧着四周,再回頭看爺爺,早已不見爺爺的身影,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無助。直到老師用母親般的手掌撫摸着我的頭,内心的恐懼才得以平複……白駒過隙啊,轉眼國小已經畢業了,往往一件事情的結束就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始。初一報到那天,我倔強的拒絕母親送我的要求,獨自下樓前行幾步後,卻生氣的發現母親偷偷的跟我下了樓,我接近憤怒地拒絕并咆哮着要求母親上樓。甩下一串話後,大步離去,之留給她一個漸行漸遠的身影。她并沒有再跟上來,因為我那倔強不羁的神情和漸行漸遠的背影早已告訴她:不必追。
從依賴到反感,這就是成長,這就是人生。當一本書讀爛了,再去回味咀嚼,你會發現它早已融進了你的生活,诠釋着你的點滴。
其實應該回味的,不僅僅是龍應台的一本<目送>,更是那鮮為人知的曆史,那青澀不羁的成長,還有,目送背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