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心育桃李,綠葉襯紅花。”是她從教诤言,“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桃李的真誠贊譽,“菁菁校園就是她的家。”是同僚們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愛生如子”是家長們真切評價。18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完美的诠釋了一名人民教師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沒有十分耀眼的光環,但憑着一顆炙熱的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精益求精,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她就是汝南縣第六國小田敏老師。
一、無私奉獻,傾情教育事業
2003年8月,剛滿20歲、汝南師範學校畢業,田敏被配置設定到梁祝(原馬鄉) 鎮最偏遠的楊莊國小任教。自此,她步入教育之門,在農村國小為孩子們搭起追尋夢的舞台,雖然工作先後曾調動三次,但不變的是無私的奉獻。
參加工作伊始,她為适應環境,盡快進入工作角色,自我加壓,堅持把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有力武器,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深入系統的翻閱學校各種檔案和優質課件等資料, 虛心向前輩學習, 旁聽各年級課程, 迅速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技能和知識水準。舍小家顧大家,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都在考慮怎麼把工作做得更好,以學校為家,以工作為重,胸懷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備好每一課、用心講好每一課。2007年,調任梁祝鎮周莊國小教導主任後,盡管分管的工作多、擔子很重、壓力很大,沒休過節假日,可她沒有一句怨言, 從沒講過任何條件和報酬,從沒有懈怠、苦惱、煩躁過,從沒有降低過工作要求和标準,表現出崇高的敬業精神,“5+2”、“白+黑”工作法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釋。
2013年,田敏老師被提拔為梁祝鎮賴屯國小校長。學校工作千頭萬緒,需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開展工作。工作中,她能顧全大局,心裡始終裝着集體,從不搞特殊,能密切聯系群衆,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工作不分份内份外。她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己,正确認識自身的工作和價值,正确處理苦與樂、得與失、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堅持甘于奉獻、誠實敬業,做到加班加點不叫累、取得成績不驕傲,保證了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轉。在田敏的帶領下,連續幾年賴屯國小各項工作都走在全縣的前列,真正達到了群衆滿意、上司放心、同志認可的标準。
2019年7月,田敏參加城區招教并順利考入,目前在汝南縣第六國小任教。她認為:人,應該不斷的奮鬥!不應該在奮鬥的年齡,選擇安逸!城區學校有更多學習的地方,有更大的平台!
長期的生活磨練和工作中的曆練,不僅使她養成自強不息、勇挑重擔,正視現實,戰勝挫折的精神,而且也使她學會了做人,擁有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田敏在從事教育工作18年中,從每件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用心做事業,用愛做教育,譜寫了一曲曲奉獻之歌,受到上司、同行、學生及家長一緻好評。她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模範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恪盡職守。
二、誨人不倦,成為教師表率
人們常說:為人師者,必須以德為先,以責為重,以生為本,做學生人生的導師、生活的向導、技能的教練、學習的楷模、心靈的摯友。18年來,無論什麼事,她都說到做到,決不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作為一名教師,她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
多年來,田敏始終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理念,愛崗敬業,熱情飽滿,全身心地投入到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中去。無論夏天再熱,冬天再冷,都是最晚一個休息的。對于後進生,她總想盡一切辦法使其進步。每天放學後,都要為後進生補習功課直至夜幕悄然降臨。為此,她每天早來晚走,甚至不休雙休日,犧牲了自己寶貴的時間。有時候工作忙起來甚至顧不上吃飯,更顧不上照顧自己的孩子。
今年,她已經5歲的兒子常常責怪她說:“媽媽,你對你的學生比對我要好100倍。”“媽媽,你能多抽點時間陪陪我嗎?......”每當聽到兒子說這些話時,她的心裡非常難過。是的,在她的教育生涯中需要不停地播撒愛,她能把世界上最無私的、母親般的愛播撒在每個幼兒的心田,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有時候卻不得不讓自己的孩子作出犧牲。她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親生子女,甚至更好。學生病了不能來上課,她就在放學後去學生家中為他們補課,有時來回要一兩個小時,回到家已經很晚了。她明白,要想把教學工作幹好,必須把學生教好,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愛崗敬業,樹立良好形象
在她教育感言中,也曾這樣寫道:師德是我守護的高尚靈魂,即使再苦、再累,我也無怨無悔!正是有這樣的信念不斷地支援着她、督促着她,她才會如此努力的付出,才會快樂地收獲。師愛是高尚的,純潔的,無瑕的。雖然這裡沒有鮮花和掌聲,但學校是她永遠守望的精神家園。
當年她懷着滿腔的熱情,正當工作剛有起色時,厄運突降到她的身上。2016年2月份,在縣人民醫院體檢發現她有甲狀腺囊腫。醫生勸說有惡變可能,建議馬上手術。可是,馬上就開學了,為了工作,為了學校,為了學生,她決定緩一緩。“五一”假期,在家人勸說下,我去做了手術。出院後第二天,她回到了久違的講台上。由于上課的辛勞,傷口發炎,一直在流水,一個多月後才恢複好。至今傷口清晰可見。正因為她能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把學校工作放在第一位,是以赢得了大家的廣泛好評,受到了同學們的衷心愛戴。
她雖對同僚、學生關愛有加,對家庭卻心中有愧疚。她的母親患惡性良性腫瘤在鄭州手術,她不在身邊,隻是後來趁假期去看護20多天。婆母在2016年春節期間突發腦溢血,導緻癱瘓。由于是慢性病,治療周期較長,需要家人陪護,可開學後她就一門心思撲到工作中去,從沒為此耽誤一節課,請過一天假。她常說:“我也許會成為一個好教師,但我也許不會成為一個好女兒,一個好媳婦,一個好妻子,一個好母親——至少現在還不會。”言語中流露出對家人深深的歉意和愧疚,為了工作,為了學生,為了擎起一片被愛心塗滿的藍天,她欠家人的太多,太多。
四、開拓進取,工作精益求精
在日常工作中,對自己要求很嚴,凡她經辦的事情盡量做到精益求精。在工作中,她會有條不紊地安排好每一項事務,認真做好所負責的每一項工作。盡管工作繁忙,生活艱辛,她從未放松過學習。一方面大量涉獵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材教法知識,另一方面,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在教學中,她不斷摸索,大膽創新,總結出一套富有特色、适合孩子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付出就會有收獲,2012年12月被評為市級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2013年被評為縣級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2014年9月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2016年被評為“汝南好人”,2019年在縣優質課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20年8月被評為縣級名師。
時間飛逝,日月如梭,她在教育生涯已走過18個春秋,多年的教育生活,付出了許多,同時也真正體會到了勤勞者的艱辛與快樂,她愛教育事業,更愛可愛的學生。她選擇了教育,一生無悔!面對新形勢,一如既往,立足本職,勇挑重擔,銳意進取,大膽創新,默默奉獻,以自己涓涓的耐心流水,澆灌着生命的五色土,讓苗兒健康如意的成長,繼續為教育事業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