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回亂為何沒有波及新平傣族?

作者:天神之歎

雲南回民反清殃及傣族

大清國末年,各地回民接連起事反清;從公元1856年到公元1873年,回民攻占雲南半數以上州縣,雲南過半人口被戰火吞噬;永昌(今保山)回民杜文秀,糾集回民暴徒占據滇西二十三城,在大理(洱海壩)建立“平南國”、自稱“總統兵馬大元帥”,還向英國駐印度殖民當局表示稱臣(大英帝國博物館陳列着平南國向英國稱臣奉獻的幾箱大理石及書信)。

雲南回民暴亂前,今大理、楚雄、保山、臨滄、普洱還有多個傣族土官尚在傳襲,或剛改土歸流不久,傣族仍是這個區域的主要民族;雲南回民暴亂後,今大理、楚雄、保山、臨滄、普洱等地,尚在傳襲的傣族土官甚至不知所蹤,多地傣族突然消失殆盡。

回民暴亂後的大理民族

《大理縣志稿》載:“弈訂鹹豐六年八月,大理回變,我父老子弟相輿巷戰者十日,死傷枕籍,是月十七日城陷,全家男女老幼閉戶自焚或奔赴洱水,死者比比皆是,其他同時遇害、孑身殉難者更無屍無之;閱日,回複假稱保護給領票,據誘殺于小東門外,伏屍山積、流血渠盈,死者以數萬計,餘皆逃遁,轉徙麗江、鶴慶、永北、楚雄、鎮南、永昌各地者,至迤西各府、廳、州、縣,相繼淪陷,奔避無路,鹹死鋒镝,溝壑凍餒,疫疠保全者寥寥焉,嗚呼!慘也!其獲餘生反裡者,故居雖存,不準入城,僅寄居于南城外,食指零落,生計艱難。十七年間,民不聊生,居無定所,備極痛苦,苦不堪言。

《大理縣志稿》又載:“同治十年,各路官軍攻克城池,殺戮雖未。若丙辰漢族遭遇之慘毒且孽,由自作而屋舍田産概被鶴、麗、劍、澄、浪等地各軍官占據,城内漢族之屋産被波及者尤多;今年城内軍官占有之産已變賣殆盡,其占據各鄉者即所謂兵籍練家是也,唯兩族後先同經大創,凋零狀況達于極點至今,痛定思痛,令人心悸不已焉!”

清朝回亂為何沒有波及新平傣族?

大理縣志

新平回亂時期的新平彜族傣族自治縣

清朝回亂為何沒有波及新平傣族?

新平縣志

彜家兵馬大元帥李文學

李文學,彌渡縣瓦盧村人,其父字阿成,拉羅擺夷(彜族)人,祖籍小裡自麼村人,後遷舍苴地村,後又入瓦盧村,為潘氏莊主佃戶。其母張氏,羅羅濮夷(彜族)人,世居彌渡瓦盧村,

一八二六年九月,瓦盧村張氏在借糧的路上,生下了李文學。李文學自八歲時給富人家做幫工,一幹就是十幾年。其間,他放過馬,種過地,燒過炭,做過馬鍋頭,曆經艱辛,受盡恥辱。他生性俠義心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貧苦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望。

一八五五年,李文學之父在上山打獵時被猛獸所傷,不治身亡。其母痛不欲生,服毒欲自殺,恰巧被深入哀牢山區“促夷起義,應援天國”的王泰階、李學東所救。李文學因之結識兩位太平軍戰士。次年,李文學在王泰階、李學東的協助下,在瓦盧村後山天生營聚衆五千餘人,誓師起義。接着,起義軍占領密滴村後,沒收莊主李丕的房子作為帥府。

之後,李文學的好友杞彩順率兩千多名起義軍參加了李文學的隊伍,李文學的隊伍迅速壯大,人數達一萬多人。此後,起義軍取得紅岩大捷,李文學前往大理會見杜文秀。杜文秀出城五裡相迎。當時,力量較強的杜文秀以“總統兵馬大元帥”的資格,加封李文學為“大司潘”鎮守蒙樂、哀牢、南诏山區。

李文學起義軍不斷取得勝利,将領們經過熱烈的讨論,共同推舉李文學為彜家兵馬大元帥。李文學任命王泰階為參軍,杞紹興、劉炳賢為副參軍,李學東為上将軍。在起義軍控制的軍事要地,暫設右、左、南三個督府,徐東位為右都督,字安東為副将軍,杞紹興為左都督,字阿烏為副将軍,杞彩順為南都督,杞彩雲為副将軍。

傣族頭人刀成義率衆加入義軍

李文學指令駐守在(石咢)嘉的杞彩順率部繼續向南進攻。部隊打到嘎色(即今戛灑)平壩,受到清軍将領尉遲品玉率三千精兵的頑強阻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對陣,起義軍猛沖猛打,一舉攻占了嘎色。此時,在嘎色附近的帽兒山,有傣族頭人刀成義為首的一支一千多人武裝,累次襲擊起義軍的後路,給起義軍大舉南下造成重大阻礙。杞彩順把這支武裝分割包圍在大小帽兒山(今為帽耳山),他貫徹李文學的“動員投誠,不殺傣家一兵一卒”訓示,多次勸降。兩個月過去,刀成義仍不投降,杞彩順隻得發動進攻。他身先士卒,沖鋒在前,不幸為流彈擊中,掉到山岩下,英勇就義。将士們悲痛異常,義憤填膺。全面攻占了帽兒山,生擒了刀成義。

刀成義被五花大綁解往密滴,請李文學發落。李文學認為,刀成義如能投降,對鞏固根據地大有好處。于是,李文學委派杞紹興等人到八十多裡外迎接,杞紹興親自為刀成義松綁,向刀成義轉達了李文學的誠意。刀成義感動地說:“刀某早該歸附大帥,竟敢抗拒,罪該萬死,今蒙大帥赦免,感激不盡,願充當小卒,為大帥效命。”李文學會見刀成義,大宴三天。加封刀成義為靖南大都督,仍鎮守嘎色。

一八五九年,刀成義迅速組織了數千傣民參加了起義軍,他按李文學的訓示,由嘎色沿元江而下,迅速占領了磨沙、惠籠甸等地。十一月,進攻因遠。因遠守将楊承熹拼命抵抗,刀成義久攻不下,王泰階聞迅急速增援,兩軍夾擊攻下因遠,活捉了楊承熹。在王泰階的勸說下,楊承熹誠懇地說:“願随李帥共謀大業,供驅使。”李文學加封楊承熹為楊明大都督,鎮守因遠。從此,哀牢山下段一部分地區已在李文學起義軍的控制之下。

李文學起義軍控制的區域北起南澗、公郎,東北達鎮南的馬街、新平的嘎色,南邊抵元江、因遠、墨江、通關哨,西邊直抵蒙樂山的鎮源等廣大地區,包括了現在的南澗、新平、元江、墨江等十幾個縣全部或大部地區。

李文學之死

正當李文學起義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起義形勢卻出現了逆轉。一八六四年太平天國天京陷落,撚軍也歸于失敗,杜文秀退守大理。清軍得以緩過氣來,加大了對李文學起義的清剿力度。一八七○年,清軍再次調集兩萬人馬,由遊擊孫世恒、守備李應元統率,攻打通關哨,王泰階、普順義、字阿烏等重要将領壯烈犧牲。王泰階是李文學起義的重要上司人和決策者,它的犧牲,給李文學起義帶來了重大的損失。不久,杞彩雲叛變,刀成義犧牲,(石咢)嘉、嘎色盡失。

一八七二年,大理告急,李文學親率三千人馬急馳救援。李文學隊伍來到南澗以北時,突然遭到清軍重兵襲擊,李文學隊伍損失慘重,隻得撤往南澗。此時,南澗已失守,李文學隻得率領親随往南澗旁邊的山洞暫避。深夜,當将士們紛紛入睡,李文學的侄子李明學趁李文學熟睡時,将他捆縛起來,獻給了清軍。李文學被押解到巍山,敵人威逼利誘,李文學始終沒有屈服。一八七四年,清軍把李文學押往南澗烏龜山,一刀刀割他的肉,并往傷口上撒鹽。李文學就這樣被活活折磨而死,享年四十八歲。李文學犧牲不久,哀牢山起義也宣告失敗。

李文學死後,夏正寅曾賦詩文:

十八載勵刀秣馬,當世英雄,志在滅清興漢,完整山河成一統;

千百戶馨香俎豆,哀牢兒女,莫不痛心疾首,口碑青史頌達人。

刀成義之死

《新平縣志》記載:“鹹豐九年,李文學進入哀牢山,各族響應。”如今,在新平的大帽耳山、老尖山、營盤山都留有起義軍戰鬥過的遺迹。起義軍憑借哀牢山天險及當地各民族勢力,與清軍殊死作戰。新平參加李文學起義的是有名的傣族首領刀成義。

刀成義是戛灑速都人,為當地土司,其隊伍多則上萬人,少則七八千人。在作戰中,刀成義曾被者竜尉遲世家帶領的遲家軍俘虜,但是因為兩家世代有交情,不忍加害,勸告後就釋放了。後來,刀成義率衆再次加入李文學的起義隊伍,刀成義被李文學封為南靖大都督。到李文學徹底兵敗時,刀成義受招安,遲家軍首領尉遲品玉請他去赴宴,席間被捕,結果慘遭殺害。

關于南靖大都督,據密滴李平階說:“李文學圖向思茅、普洱邊區發展,該地區多傣族,拟以刀成義的傣族部隊為前導,輕為便利;而刀成義當時所轄戛灑、磨沙、惠籠甸地區以及思普邊區,皆在李文學帥府所在地密滴之南,故加封刀成義為南靖大都督,寓有平定南方之義。”

清朝回亂給傣族造成人口大量銳減!

清朝回亂為何沒有波及新平傣族?

新平的傣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