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作者:看航空

客運市場驟變,貨運繼續擴張

2021年,全球航空客運市場在艱難之中迎來了一定的複蘇,航空公司們也在樂觀中暢想着聖誕節假期能夠創造一個出行高峰,為2022年創造一個美好的開端……但這樣的向好之勢,在新冠肺炎病毒新變種奧密克戎橫掃歐美大陸後戛然而止。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在剛剛過去的西方聖誕節假期中,僅美國地區就有超過3000個航班被取消;受此影響,本周一,也就是12月27日,美股市場上航空公司與旅遊相關闆塊的股價齊齊下跌。

在這樣的陰霾下,2022年的民航客運市場會如何?大家期待中的那條昂揚向上的複蘇曲線,到底何時會真正出現?隻有時間知道。

相比航空客運市場,這一年的航空貨運需求則在穩步增長。

一方面,雖然疫情阻隔了人們面對面的交易,卻激發了電子商務業務量的猛增。另一方面,以公路運輸、海運為代表的傳統物流手段因人力短缺而近乎中斷。這兩個原因聯合促成了航空貨運需求的猛增。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在美國為例,由于缺少公路運輸司機、港口作業人員等人力,傳統運輸方式的工作周期被一再拉長,并且成本也水漲船高,失去了以往價格低廉的優勢。

在這樣的困境中,一些原本以海運業務為主的物流公司也開始在2021年投資航空貨運,其中不乏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物流公司馬士基等物流巨頭。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UPS公司自己也表示,疫情時代線上購物所帶來的航空貨運需求激增,讓UPS獲益匪淺。

航空貨運市場的繁榮,也讓波音在2021年中創造了貨機訂單的新紀錄:在已累積獲得80架新寬體貨機、80餘架“客改貨”訂單後,近日波音又獲得了UPS價值42億美元的19架波音767貨機訂單。目前,波音貨機已經占據全球貨機市場的90%。

對于未來,波音也在其報告中樂觀預計,未來20年航空貨運需求将保持每年4%的增長幅度。

前所未有的搶單和法律戰

在波音收獲UPS貨機訂單時,它的競争對手空客也在36小時内接連拿下3筆新機訂單。

其中兩筆訂單的買家,澳洲航空和法-荷航集團,旗下的中程客機機隊以往都以波音機型為主。而這一次,空客不僅“搶單”成功,就購機量而言,法-荷航集團的100架訂單更是該集團曆史上的最大單筆訂單。在百架訂單外,法-荷航集團還簽署了4架A350貨機的意向書。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采購A350貨機的新加坡航空在疫情時代下日子并不好過。受到疫情、國境關閉的直接影響,新航客運業務下跌,航空貨運業務一度占到其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二。

A350客機對空客來說可謂是一款意義重大的型号。此前,新加坡航空采購的正是空客A350貨機。新加坡航空計劃以7架新A350貨機訂單(以及另外5架增購選項)來取代旗下7架老化的波音747貨機。從這個角度來說,空客冀望A350貨機能夠撼動甚至打倒波音飛機目前在貨機市場上近乎一家獨大的地位。

而法-荷航集團的這一意向訂單,或許對空客A350來說,是一次關鍵的使用者“投票”。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一張未注明日期的圖檔顯示,這架被卡達航空監管機構停飛的卡達航空A350,機身出現油漆剝落、開裂,并漏出了塗裝下的機身銅網。

但關于A350的并不全然是好消息。在8月的早讀中,我們關注了一則卡達航空公司的新聞:因“發現機身蒙皮加速老化”,卡達航空公司停飛了A350。

随後卡航便就此問題與空客之間交涉了多個回合,梗概如下:

空客表示,A350蒙皮的這一表現隻是個别情況(受當地氣候因素影響)、不會影響飛行安全,并出具了EASA的調查結論書。同時,空客表示可以提供維修、重新噴漆等解決方案。

但卡航則表示其他家航司旗下的A350也出現了類似問題,如果持續發展下去,這一問題可能會嚴重到影響飛行安全,并且不接受維修方案。

空客直斥卡航這一結論是對其産品的“惡意中傷”,考慮訴諸法律手段。卡航則更強硬,直接送出訴訟,要求對簿公堂,“倫敦高等法院見”。

這場本來隻是“口水戰”的對戰,現在進入了“法律戰”層面,或許2022年,我們能看到其終篇。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卡達航空在斥責空客A350後,轉而支援波音的777X貨機。媒體報道,卡航正在計劃采購35架波音777X貨機。

失去的工程師文化,何日重拾?

一些媒體分析指出,法-荷航集團之是以下單空客客機,部分原因是波音787的傳遞一再拖延。

2021年的“夢想客機”确實讓波音有些許“夢碎”之感:從發現波音787機身上钛合金部件存在問題後,其生産制造環節上暴露出的問題越查越多……最後,FAA不得不明确表态将加強監管。受此影響,波音787總裝線在2021年一整年内近乎停産。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華爾街日報以此為題報道了波音公司文化的問題:“當波音公司在737MAX上将利潤置于品質之上,結果是悲劇的”。

但美國方面的檢查監管并不是故事的終章。臨近年底時,意大利檢方釋出調查報告,表示意大利MPS公司在最近5年内為波音787生産的零件中,有4000多個存在缺陷。

正如多家媒體報道的,這則新聞似乎又一次印證了,由于将利潤置于品質之上,波音的産品與企業文化正江河日下,背離了曾經的工程師文化、抛卻了完美主義的初心。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意大利MPS公司。意大利檢方在調查中指出,該公司“以次充好”,使用的材料在機械和結構強度性能都遠低于钛合金,而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節省成本。

一個具體的表現是,波音在客機生産制造環節上的轉包是以利益最大化為導向的層層轉包,最終的生産商隻有一個關鍵名額:便宜。在此次關于意大利供應商的新聞中,波音先将787的機身生産轉包給了意大利萊昂納多公司,而萊昂納多又将787機身的第44和46部分轉包給了MPS公司。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恰如電影《黑客帝國》中的一幕,選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航空巨頭如波音空客也面臨這樣的抉擇:是選經濟回報,還是保證品質?是造新窄體機,還是再一次更新波音737?

彭博社在一則報道中如此“拷問”波音:當一家“偉大”的美國公司選擇經濟回報而不是品質時會發生什麼?是選擇讓波音737退役,推出全新的替代機型?還是選擇對波音737再做一次更新?

這一組抉擇的本質,是花200億美元(搞新機),還是隻花25億美元(改舊機)?顯然,最終波音的選擇是推出“新的”737MAX8。這款飛機“新”在出奇大的發動機吊艙,和一款名為MCAS的軟體程式,而這一切成了後來血色故事的開端……

資本與大衆期待的裡程碑時刻……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由發動機巨頭羅·羅牽頭的全電動飛機“創新精神”在2021年9月首飛,并在随後的試飛中創造了623千米/時的全電動飛機飛行速度紀錄。

亦如去年的年終篇所言,2021年的天空依然毫不“賽博”。

電動飛機、飛行計程車、氫能源、零排放、超聲速客機等近年來高頻出現的“新概念”,雖然在2021年中發生了一些後續,并且得到了空客、巴航工業、羅·羅等行業大廠的持續支援和跟進,但這些距離我們最期待看到的跨時代景象,依然相當遙遠。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2021年内,多家主打eVTOL、電動計程車概念的航空類公司在華爾街敲鐘上市。但表現依然有待觀察:資本市場的寵兒是否能真正成為技術變革的推動者?

展望2022年,在“綠色經濟”大趨勢之下,航空業界依然将繼續追求更低的燃料成本、更低的碳排放(“脫碳”乃至零排放)。但不論是初創企業、或是老牌航空制造企業,都依然需要工程師文化的光芒和理想來推動這一次的技術革命,才能成就繼噴射機之後的再一次航空技術大變革。

2021年,買飛機與造飛機的悲歡并不相通

近日,媒體報道,“藍色粽子機”X-59靜音超聲速技術飛機(QueSST)正從洛·馬的臭鼬工廠轉運到德州,即将進行結構方面的測試,這算是這一輪超聲速客機複蘇大潮中的一朵“前浪”。

站在即将進入2022年的門檻上,我們大聲呼喚腳踏實地的工程師文化能夠深度浸潤全球航空業界,抵禦資本的不良侵蝕,讓安全、先進、綠色的理念引領航空技術與産業界的良性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