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篇
我與風筝真是無緣。
聽媽媽講,她剛剛淘寶下完單,就有其他家長發起團購。周四學校畫風筝項目課,一打開包裝,我腦海裡立刻響起“抖音”中魔性的“我們不一樣,不一樣……”的音樂。因為與同學們團購的風筝相比,我的風筝布料實在是太大了,而且與他們的“半成品”相比,我的風筝隻是一塊布而已,八字還沒有一撇呢!
周末,放風筝的計劃時間隻能大部分用來做風筝了。等我準備放風筝的時候,天公又不作美——周六下雨,周日無風。這風筝放不了的話,還怎麼寫吳老師要求的作文呀?
周日,又等了漫長一天,仍是晴朗無風。夜晚回家,路過三峽廣場,我仍在想寫作文的事,“怎一個愁字了得啊?”此時,我擡頭望天,天空十分空曠,沒有什麼樹遮擋,正适合放風筝呀。
正篇
我轉身朝媽媽挑了挑眉毛,對着她手裡的風筝包努努嘴,笑着說:“我們現在放風筝吧,這裡挺适合的。”媽媽很不情願地皺着眉頭對我說:“這麼晚了還放風筝幹嘛?”我隻好失望地默默回轉身繼續往前走。“好吧好吧,”媽媽無奈地說,但是又闆着臉強調:“隻放三遍,十五分鐘哈。”“耶!好。”我歡快地答應了,隻要可以放就行啊。
好事多磨,越着急就越慢。好不容易拼好風筝,線如一團亂麻一樣糾纏在一起,我和媽媽困難地把它解開,再繞回到線圈上。
好不容易做好飛天的準備,可以起飛了。第一圈,我不太敢放線,當我的風筝飛到兩幢樓之間時,發現風很大,于是我就記下位置,準備第二圈時,在這兒多放點線。正想着,風筝緩慢地落了下來,于是我趕緊收線,可已經晚了,風筝已經落到地上了,有一段線還是濕漉漉的,奇怪,難道下雨了嗎?
第二圈,媽媽對我說:“要敢于放線!”于是我開始了“全程放線”模式,不知道是不是我跑慢了的緣故,風筝開始往下落,于是我停了下來,準備收線,可沒等我收完線,風筝卻已停在了三層樓高的空調外機上面,于是我趕緊往下拉,可風筝卻卡在了欄杆的縫隙之間,我隻好喊媽媽幫助,媽媽也取不下來。
廣場上拿着手機的“低頭族”人來人往,我和媽媽一邊忙着收線,一邊招呼他們注意風筝線。有些低頭族直接無視,從風筝線上踏了過去,有些低頭族被線絆了一下才擡頭看了一眼,最誇張的是有個小個子女生身體被線繞了一圈也似乎毫無感覺帶着風筝線往前走。媽媽着急地對她喊:“線,小心線!”,她卻也像個聾子似的聽不見,直到我跑到她面前去提醒她才停下。
沒辦法,風筝肯定是要不成了,又沒帶小刀,媽媽隻好用腳踩着風筝線,用力拽斷,才把線圈搶救回來,隻留下那個高高在上、卡在縫隙中獨自面對夜空的斷線風筝。
後記
坐在回大學城的地鐵上,回想放風筝,有三件事讓我感悟很深:一、那段濕漉漉風筝線的緣由居然不是下雨,而是一大灘黃色的狗尿!想想我都覺得惡心!看來“鏟屎官”們在公共場所遛狗時是隻管屎不管尿的,但三峽廣場的狗尿也太多了吧。二、一小部分很小心地繞開風筝線的人都不是“低頭族”。“低頭族”的眼裡隻有手機,完全沉浸在她們的世界裡,不僅“瞎”,而且“聾”。三、我确定以及肯定的一點就是,從始至終,雖然我很努力很堅持,但是我真的是與風筝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