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2021年即将過去,2022到來。今天上午,華為官網釋出輪值董事長郭平2022年新年緻辭。他談到,目前外部環境持續動蕩,ICT行業面臨技術政治化、全球化割據等挑戰。未來華為要保持戰略定力,理性應對外部的不可抗力。
在戰略上,華為堅持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領域,在保持大平台優勢的同時,通過産業子公司和軍團的試點運作,縮短管理鍊條,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重點是業績方面,預計21年全年實作銷售收入約6340億人民币。簡單分析一下,華為20年營收是8914億,21年營收6340億同比下滑28.9%。單看第四季度營收為1782億,同比下滑19%。不管是從全年角度還是單季度來看,華為今年的業績表現都不盡人意。

詳細分拆來看,華為的營收主要包括消費者業務、營運商業務、企業業務三塊,并且總營收一半以上由消費者業務貢獻,為重中之重。但根據華為21H1披露的資料,消費者業務21H1營收為1357億元(去年同期為2558億元),同比下降高達46.95%。
華為營收(億元,按業務劃分)
資料來源:公司财報,中信證券研究部
究其原因,去年9月15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正式生效,華為手機出貨量開始極速減少,根據Counterpoint的資料,2020Q2華為全球出貨量為5480萬台,2020Q4僅3300萬台。
2020年11月,華為正式決定出售榮耀業務,榮耀作為獨立手機品牌廠商開始營運。剝離榮耀後,華為全球手機銷量進一步萎縮,根據Omdia的資料,2021Q1、Q2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僅1470萬、980萬台。可以說,美國的制裁,讓華為很難受。
華為、小米手機全球季度出貨量
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整理
面對困境,華為向純軟業務聚焦,積極拓展以鴻蒙系統為代表的業務。華為釋出了全新的多終端、跨OS、全場景的華為移動服務核心能力HMS Core 6,移動服務HMS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态;華為釋出HarmonyOS 3,搭載鴻蒙的裝置數量超過了1.5億,同時鴻蒙系統正在加速“上車”、“入礦”。
2021年12月23日,華為召開了2021年冬季新品釋出會,華為的鴻蒙汽車AITO問界M5、華為P50Pocket、華為智能眼鏡、華為智能手表等一衆新品悉數亮相。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華為折疊屏手機新品P50 Pocket可實作機身的無縫折疊,後置鏡頭支援熒光攝影功能,售價8988元起。
折疊手機市場已經過兩年多的技術疊代:折疊方式、設計、材料以及作業系統不斷試驗和優化,已基本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價格方面,随着市場玩家的不斷加入、技術成本降低,折疊屏手機價格已由1.5-2萬元下探至8,000元左右,成本效益大幅提升。
DSCC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折疊屏手機銷量将攀升至380萬台,同比增長480%,環比增長215%;2022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有望增長至1,750萬台。
同時華為聯合車企賽力斯釋出了基于鴻蒙作業系統的智能汽車AITO問界M5,華為在軟硬體開發、設計、管道等方面均深度參與。該款汽車搭載了華為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鴻蒙智能座艙,并将于華為銷售管道上線。
此前華為的鴻蒙系統以及智能駕駛技術已在北汽、廣汽、小康賽力斯等車企當中有所應用,但一方面采用了華為高階自動駕駛系統的極狐阿爾法S、賽力斯SF5的銷量不及預期,對華為智能汽車生态的宣傳推廣作用有限。
另一方面出于車企對巨頭潛在競争的防範,華為的智能汽車技術未能全方位得以展現,是以華為需要一款全方位深度參與、具有代表性的車型作為樣闆去展示自身技術、營銷、管道方面的實力,進而吸引更多車企加入自身生态。
綜合來看,華為目前與車廠合作的模式,是在面臨美國制裁等供應鍊挑戰下的折中方案,長期來看,不排除華為直接造車的可能。
“活下來&有品質地活下來”成為公司當下戰略目标,具體包括:消費者業務通過積極發展鴻蒙系統、4G手機+IOT等方式保持華為手機品牌延續;企業業務向雲計算&軟體服務的傾斜有望助力公司打開新的空間。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行而不辍,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