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出去戶外測試裝置,車上正好有一位台灣的同僚,
忘記誰起了一個頭,直白了當的問他
“你們是怎麼看待兩岸統一問題的”,這小子
本文隻針對軟體技術人員。
觀點如有偏差,歡迎讨論!
有粉絲問我台企究竟怎麼樣,
下面是給大家整理的10個去台企和不去台企的理由!
台企很多的企業文化基因都是從日、美繼承而來,
這一點很容易了解,畢竟被殖民了那麼久,有些東西已經深入到骨髓了。
從骨子裡見小利而忘義,幹大事而惜身。
例如對成本的控制;管理職名稱也是什麼課長、主任之類的;
對豐田精益生産、lean 的執念,教育訓練多選擇日本的書籍著作來做教材。
剛入職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到了假日企;
最最典型的就是對成本的控制;
辦公文具,OA機器,出差交通差旅費用等等,無不展現對物盡其用和最低開銷的追求;
這種追求并不是直接規定在黑紙白字上的;
其實公司規定裡并沒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不可以超出多多錢;
而有的直屬台灣老闆會對各種跟錢有關的東西都及其敏感和計較。
今天助理說要申請一盒水筆,老闆會說誰要用?那麼多筆都去哪裡了?跟别人借一支?
一連串的問題導緻員工對這些本來也确實可有可無的東西再也不會提出要求。
明天要出去工廠教育訓練,什麼?在南彙?
老闆會跳出來幫你規劃交通路線,以達到最優最便宜的交通費用,坐幾号線再轉什麼公交,
而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難道不是打車回來跟公司報帳嗎?
在這種公司呆的時間越久,
人們漸漸都開始學會用這種思維來解決跟錢有關的問題,
連續問完幾個why 大家發現,wow, 原來這個可以不用錢!
台灣企業在大陸,基本上做事很謹慎,對法律規定的禁區敬而遠之,
但是也一直把法律規定的一些底線作為最高行為标準。
非核心崗位的員工就常年使用新手,
工資标準固定在行業中遊水準并且不變動。
基層員工基本也是待一段時間發現前景黯淡,就離職走人,
台灣公司不在乎基層崗位的人員流動,員工福利什麼的更不會上心。
台灣企業在大陸勞資糾紛的比例非常高。
以下是某位粉絲的留言:
估計這個粉絲去的是一些小企業,
這個不開空調,是真沒遇到過!
遲到扣錢,也沒聽說過,
其他的倒是時有耳聞。
在台企,問對方年齡是很大的忌諱,
不要嘴欠,問這問那,
想知道年齡,
買杯奶茶讨好女同僚,
她們連公司耗子下了幾窩都知道,
你還能順便學習公司很多的人文典故。
沒有啥是一杯奶茶問不到,
如果有,那就兩杯!
台灣管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看資曆,
能力再強也必須慢慢熬資曆,
雖然前面一條說了一般不讨論年齡,
但是臉上的皺紋不會騙人,
從外表猜測,基本還是八九不離十的,
很多中高層管理者年齡都在45-60之間,
優點:工作經曆豐富,為人處事老練,人脈比較廣
缺點:對新興技術很難掌握太深,有一部分管理者對技術和市場的了解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
是以遇到不懂技術的上司,建議把你的問題盡量描述的淺顯易懂,
他聽不懂,不會覺得是自己水準不行,
他一定會認為是你沒講清楚,
從某種角度來說,你沒有給你的上司講清楚,
也确實是你水準不行。
以下是一位網友講述為什麼離開台企:
這對白,滿滿的畫面感!
感覺像在看台灣偶像劇!
但凡在大陸的台資企業,中高層上司基本上都是從台灣空降過來的,
大陸的員工或許能提到課長,
但想再高一級就真的很難得了,
而且台企往往給台幹和陸幹不同的工資标準,
大陸員工得不到信任,
各種方面的不信任你。
如果你是個有野心的人,
你要掂量好,是否要去這種公司
很多台灣人多年前來大陸的時候也确實看不起大陸人,就是利用;
故意壓制說不上,但是不積極提供上升的通道是真的。
例如,有些台企升職的規定是,
本次含前兩次連續三次績效考評是A-以上的員工,才能升職稱;
績效考評是半年一次,表現不錯的員工按理說一年半到兩年可以升職的,
升職意味着漲薪,部門成本上升,
而部門成本對老闆本人的績效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是以如果為了不讓員工升職,
老闆可以連續三次績效裡的某次給個A-以下;
如果一直這樣,這個員工永遠都無法升職,
總體來講,這種台灣老闆也是少數;
不會如此陰暗,大部分表現優異的人都會得到升職,
但最後都因為還是不滿意工資太低而離職;
而空出的好位置,同等條件當然是優先考慮台灣員工,
做到課級主管的大陸員工不少,
主任往上的也有個别,
但是再大的中高層除了大區經理有那麼叫的出名字的一兩個,
其餘都是台灣人了;
這不光在大陸如此,在其他國家的分公司亦是如此;
個人覺得跟整個東亞的文化有關,保守,謹慎,排外,很難建立信任。
當然還有一點,在台灣人眼裡,
他們來大陸是創事業的,要賺錢的,
大陸便宜的人力成本和廣大的市場是他們的目标,
有限的好職位當然也不能讓給别人;
另外由于同源同種的文化,台灣人覺得他們很懂大陸,是以更願意在大陸呆着。
随着業務的擴張和國内成本上升,
公司這兩年很多機關部門轉去了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
同時過去的有一批一批的大陸基層主管;
但實際上,公司在發達國家地區,台灣人就會更多,
不發達國家地區窮地方,因為誰都不愛去,是以本地主管更多。
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
從早開到晚,
遇到問題就組織開會,
隻要相關人員就全部拉上,
他們可能潛意識裡覺得人多力量大!
這種極端樸素的管理經驗,就像皇帝的新裝,
始終沒人戳穿他。
一件事情可以重複彙報很多遍,
一個問題你可能需要從你的小上司一直彙報到最高層上司。
有些上司的每天幹的事就是不停搜集下面人做的事情,
然後彙報上去,
遇到問題隻會壓着下面,
問他解決方案,就打太極!
昏昏沉沉的毫無效率而言的會議,
基本上把你的時間耗光了。
那用來幹活的時間呢?
加班加點吧,
但是加班一般是是沒有加班費的。
一般周周末加班可以調休,
平時加班沒有調休。
如果有臨時任務,半夜了需要在家裡加班,此時沒有考勤記錄,
第二天遲到了,
那你還要用自己的珍貴的調休去補,
Hr特别盡職盡責,他絕對會按照規章制度,
想特事特辦,沒門!
運氣不好,你再遇到一個情商低的上司,
不知道如何幫下屬擺平這些瑣事,
那你要麼忍着,要麼就抓緊找好下家,
早點走吧!
管理層臃腫,
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追求扁平化,
可台企垂直化非常嚴重,
管理除了無休止的會議,
上面一堆的上司,
還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事情都要發郵件,
而且所有郵件一定抄送給所有沾邊的人,
你會發現,你的郵箱根本撐不了多久會爆掉,
隔幾天就要把郵箱拷貝到本地,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出現問題時,
大家可以通過郵件找到問題所在,
友善扯皮時推卸責任,
每個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即可;
壞處就是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過濾郵件,
大家坐的再近,也必須發郵件溝通。
還會滋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就是大家每天都急于把郵件回複了,
而且把所有有可能涉及到的人,
全部抄送一遍,
這樣即使出了問題,項目有所延遲,也不關自己的事。
博弈無處不在!
關于平等問題,在研發部門還好一些,
但是工廠就會特别明顯。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去昆山出差,
雖然工廠的食堂飯菜所有員工都可以打,
但是吃飯的地方有一塊區域,上面寫着幹部區,
隻有研發人員和台灣來的同僚才可以坐在那吃飯,
那麼如何區分幹部和工廠流水線的操作工呢?
就是身上的靜電服的顔色(電子工廠必須穿靜電服)
白色的是研發和上司穿的,
流水線勞工穿的是都是藍色靜電服,
但是筆者所在城市的分公司這邊不知道為什麼隻提供藍色的靜電服給出差的同僚,
因為生産任務比較重,是以我們吃飯的時候都比較晚,
幹部區已經沒什麼人了,
我們每次也都坐在幹部區吃飯,
就這樣還會經常有穿着白衣服的,過來問我們,
質問我們為什麼坐在那個位置吃飯?
有的是大陸的同僚,有的是台灣的同僚,
說實話,每次被問的時候都想把盤子直接呼上去!
據說某保的工廠有些地方的走道有顔色之分,
不同身份的人走不同顔色的道!
這種企業,你待一輩子也不會有任何的歸屬感!
幹部也罷,流水線勞工也罷,
都隻是一顆微不足道的螺絲釘,
誰也不會比别人尊貴到哪去。
擠着公共汽車的正黃旗大媽瞧不起外地的,
可是人家鑲黃旗的壓根不會正眼瞧你正黃旗的。
50步何苦嘲笑100步!
台企給公司所有基層員工的福利和待遇都是不一樣的,
某台企招了兩個台灣的實習生一起到上海實習,公司包住宿,
兩個實習生不滿意宿舍條件,公司還給換宿舍,是一個套間;
但是公司在上海是不包宿舍的,至少對于招聘的大陸實習生就不包住宿,
隻有台灣的實習生才有的待遇;
在大陸招人,本專業的統招大學學曆,
彎彎的條件是隻要是大學就行,不管什麼學校,哪怕是私立的學院都行。
因為灣灣要服兵役2年,
是以台灣同僚的工作經驗普遍要比大陸少了2年的工作經驗,
這兩年經驗,看上去隻是一個數字,
但是對職業生涯影響是非常大的,
人這一生最佳的學習年齡是16-25歲之間,
精力旺盛,思維活絡,
記憶力,了解力都是最佳狀态,
正常大學22歲畢業,研究所學生25歲畢業,
如果服了兩年兵役,就是24歲、27歲參加工作,
錯過了最佳的學習階段,
而剛畢業的這幾年是積累知識的最佳時間,
這兩年技術幾乎斷了,大學好不容易積累的知識,就要暫時放下,
兩年後再重新拾起時,
這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彌補,
要知道很多IT公司,悟性高的員工3年就完全可以混到上司層,
手底下管理大幾十号甚至上百号研發人員了。
衆所周知,
台灣的電子産業發展的比較早,
技術成熟,規模都很大,
生産技術水準在世界位居前列,
比如富士康,台積電等。
種種原因國家給台企很多的政策扶持,力度都很大,
目的是為了将這些知名企業引入到大陸,
還有就是為了讓台灣同胞和大陸進一步接觸,
感受家的溫暖,知道祖國在日益強盛,
為以後兩岸統一做好鋪墊。
但是很多台企和一些外資企業一樣,
都隻是把代加工廠放在大陸,
核心技術根本不會讓大陸染指,
而且随着人口紅利消退,
人力成本逐年增加,
很多台企都把在漸漸的把工廠轉移到緬甸、寮國,
資本都是逐利的,更何況锱铢必較的台企。
大家說着同一種語言
書寫着同一種文字,
無障礙的交流,
雖然蔡大媽總想修改史書,去這個化,去那個化
但是那麼多擺在博物館的史料、文物,
稍微正常點的人都知道大媽在說胡話,
但是他們對回歸祖國的熱情卻一代代的慢慢的在消減。
因為工作的便利,
有一次出去野外測試,車上正好有一位台灣的同僚,
“你們是怎麼看待兩岸統一問題的”
這話問出後,
氣氛突然凝重起來,
這雖然不是送命題,
稍有不慎,
他回不回得去台灣真不好說。
這哥們的回答比較合理,
也在意料之中
應該也代表了大部分台灣年輕人的想法,
“統一不統一關我鳥事,隻要讓我收入高一點,買得起房子,我管你統不統一!”
這話說出來後,大家都把拳頭松了一松,
氣氛稍微松弛了一點。
顯然答案過了關,
也許他為了安全着想,暫時欺騙了我們,
但是蔡大媽的選票不會騙人,
很多來大陸的台灣同僚不止一次有意無意的表露過,
看不起大陸,從心底裡想要和大陸區分開來,
但是又礙于在大陸工作,是以要僞裝,
僞裝成我是愛國的,我不台獨,
其實我們公司外派的台灣人,
99%的都是台獨分子,
在台灣還是政黨人士。
回到蔡大媽這個話題,
給蔡大媽10個膽子她也不敢突破紅線,
如果她膽敢突破紅線,
我倒覺得應該給她搬一個兩岸統一的和平勳章,
因為一旦突破紅線,就給了咱們統一的正式理由,
她上午宣布,估計下午咱們的同胞估計就可以辦理二代身份證了。
因為疫情的原因,
很多人也逐漸看清了蔡大媽們的醜惡嘴臉,
疫情目前,
不是去想辦法怎麼防止疫情擴散,
如何引進更多更好的疫苗,
反而阻止企業購買大陸的疫苗,
甚至大陸贈送的疫苗也上綱上線,大做文章,
置台灣同胞的健康、生命于不顧,
甚至還有閑情逸緻去心疼拜登的狗!
冷臉貼熱屁股!
甚至借助疫情,玩起來zhengzhi獻金。
以為自己找了個漂亮國過這個“幹爹”,
扶持阿富汗至少還給錢,
可蔡大媽你自己不算算倒貼了多少錢出去!
看看這次美軍退出阿富汗,
是如何對待阿富汗人民的!
自己心裡還沒點數嘛?
還不抓緊回到祖國懷抱!
說了台企的一些弊端,
那說說台企的一些好處吧!
公司制度、流程相對規範化,即便一些小公司,也非正常範。
對于一些自身條件不是很好的員工,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平台。
無論台商公司大小,都會有比較完善的訓練體系,
對于新人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起步平台以及過渡平台。
不論職級多高,大家都叫對方的英文名,
絕對不會加上對方的頭銜
不用叫這個主任,那個長什麼的,
等級感不會那麼明顯。
有些人你可能同僚了很多年,
你不記得他的中文名,
但是你依然清晰記得他的英文名。
這個是一口君對台企印象比較好的一點!
我認識的幾位台灣同僚都特别喜歡《甄嬛傳》,
也特别喜歡金庸的《大漠英雄傳》【《射雕英雄傳》别名,自己搜尋為啥要改名字】、《鹿鼎記》;
不知道他們看到施琅收複台灣那一段,
有沒有想過這一幕今生會有幸親眼再見一次。
一起玩玩農藥,可以很友善的拉近大家的距離,
遊戲現在是第一社交神器!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
騰訊通過遊戲搜集了灣灣的很多資訊,
為國家提供了很多資訊,
可以說立了汗馬功勞。
鵝廠的遊戲除了沒羞沒臊賣皮膚之外,
總算幹了件好事!
而抖音在台灣的盛行,
更是讓咱們的同胞,
足不出戶卻可以感受大好河山,
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風民俗,
感受到自己祖國的強大,
看到的這些資訊與蔡省長描述的是有差距的!
因為平時工作中收發郵件都要用英文,
有時候和客戶也都需要能用簡單的英文口頭交流,
是以這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英文水準,
為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提升增加砝碼!
灣灣性格基本上都特别溫柔
說話和我們看的台灣偶像劇基本差不多,
很少遇到說話特别快的同僚,
接電話時,如果周圍有人,他們一定會把聲音壓到最低,
台灣同僚态度一般都比較好,沒有那麼圓滑,
是以合作起來不至于太刁難。
有些老闆雖然比較小氣,但是說話的态度還是比較親和的,
沒有太多傲氣。
通常工作超過一定年限,
都會有機會去台灣出差,
其實也算是公司的一種福利,
去看看國文書中提到的日月潭,
帶幾箱涪陵榨菜、茶葉蛋,去露個富!
人生何其樂哉!
公司績效再差,
也會擠出一部分錢來搞個風風光光的年會,
從風水來說,
這會給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
獎品也都很給力,
大上司一般都會現場抽獎發現金大紅包!
- END -
歡迎關注公衆号:一口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