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杭州這一年:相信天真

杭州這一年:相信天真

杭州一家社群書店發了歇業公告。這家書店在西湖邊的寶石山半山坡上開了二十年,成為杭城著名的文化地标。三年前,它把第一家分店開進了年輕化的社群裡。這無疑是一次勇敢的邁進。但是沒想到三年後,因為疫情影響等原因,這家堅持了三年的書店準備歇業。

公告一出,全城嘩然。

各種媒體全都跟進了,好幾家報紙不約而同用大篇幅跟進了這一事件。随後,各界人士出謀劃策,為挽留一家書店做出各自的努力。此中動人的故事與細節不再贅述,隻說一個結果,書店被保留了下來。

我覺得,這是杭州這座城市的動人之處。

實體書店生存本就艱難,在這兩年的疫情影響之下尤為明顯。作為一名自诩的讀書人,也是一介編外的出版人,我常向朋友感歎,現在讀書買書的人太少了。讀書人少,買書人更少。線上經濟發達,買書的人都奔着網店的折扣去了,開實體書店的自然更不容易。這裡頭的千絲萬縷,三言兩語還真說不清。總之,跟書相關的上遊下遊,不管哪個節點,都不容易。

說到底,是各種經濟力量對個體時間的争奪之戰。

人的時間有限,你把時間拿來逛街,商場就熱鬧。你把時間用來觀影,影視業才發達。你把時間花在手機上,手機APP才能賺錢。你把時間花在路上,文旅經濟才繁榮。

世界那麼熱鬧,哪有時間看書啊?現在,一家書店的去與留,使讀書這件事又重新引起了這座城市人們的反思。你有多久沒進書店的大門了?你有多久沒有捧起一本書來讀了?偌大的一座萬人社群,如果一家書店的生存都維持不了,由此可見那啥——可見的東西很多,每一方面都值得細細一想。這樣一想也就對了,每一個人都脫不了幹系。

是以,開書店的人都是天真的。

幾乎是在這家書店發出歇業公告的同一天,我一位朋友的書店開張了。

在她決定開書店而向周圍人征求意見的時候,沒有人投贊成票。開書店想要生存就很難,要掙錢難上難。那天晚上她的微信幾乎擠爆,大家都把人家書店要歇業的消息推送給她。似乎是在告誡她:現在收手,還來得及。

但她心意堅定,目光炯炯。

她的社群書店溫暖開張了,她在日常的朋友圈裡曬書,曬與作家們的交流往來,曬普通讀者給她的鼓勵,曬一杯茶一頁文字的緩慢。似乎絲毫不為窗外寒風所動。

我又想起半年前,疫情稍緩之時,與出版社潘社長、作家王女士及作家趙先生,相約于一家新開的書店。幾個人聊天,聊來聊去,無非是書的事。那是一家規模較大的獨立書店,又開在大型商業綜合體裡。店老闆也極是年輕。租金一定很貴吧?員工工資發得出來嗎?我們問及疫情之下的書店經營情形,老闆臉上,難掩一抹淡淡的憂傷。

不過,依然是好消息,時至今日,那家書店也還好好地堅守着呢。

開書店的人都是天真的,且都是勇敢的。沒有哪個行業是輕松的,隻是各有各的艱辛,各有各的拼命。歸根結底,事在人為。有的人是舉重若輕,有的駱駝則被稻草壓死。非不做事也,乃各有各的招數。無非是人世艱辛,各自拼搏。

十二月下旬的一天,我去另一家獨立書店,找老闆喝茶聊天。這也是一家夫妻店,兩個人從一間小小的店面開始,從小姑娘小夥子開到現在。二十五年了,今年分店還在一家一家地開,現在分店數量超過了二十家。回頭看看,什麼時候不曾艱辛過?疫情并不是他們遭遇過的最大困難。但是,不管怎樣,隻有把艱辛度過了,才有雲淡風輕。

那天的下午,我和老闆一起轉了三家分店,一家在彌陀寺巷,一家在展覽館,一家在體育場路,一樣的甯靜,一樣的溫暖。這樣的書店開在那裡,就是力量,就是城市裡的一道光。

這座城市就是這樣。2021年并不比以往的任何一年艱難,也不比以往的任何一年容易。不僅僅是書店——那些站上雲端的人,也一樣辛苦。但是,2021年總是會安然度過的,即便艱難,也會有那麼一點一點的精彩,在艱難之處綻放。

這座城市就是這樣,它依然相信奮鬥,也相信平凡,相信天真,也相信無數的,慢慢生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