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信智能交通系統落地埃塞俄比亞,B2B業務開啟出海之旅

海信智能交通系統落地埃塞俄比亞,B2B業務開啟出海之旅

“1998年海信正式進入智能交通領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23年,在這段時間當中,海信不僅在國内實作了對西門子、泰科等國外技術供應商的替代,同時在全球範圍内海信也實作了在信号機、大資料應用、AI算法等領域的技術領先。”在钛媒體App對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張四海采訪的過程中,這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今年12月,海信與山東高速聯合體中标埃塞俄比亞智能公交項目,未來2年,海信将會參與到該項目的建設當中。埃塞俄比亞智能公交項目同時也是海信建設的首個海外智能交通系統,除了海外積極參與項目競标,海信也在與西門子商讨對其智能交通業務的收購。

擺脫海外供應商為王的困境

海信智能交通系統落地埃塞俄比亞,B2B業務開啟出海之旅

據張四海介紹,在2000年左右,國外的供應商是國内智能交通系統的絕對主力,他表示:“當時,國内各個城市所用的信号機、管理系統幾乎都是像西門子、泰科這樣的國外企業提供的。”

随着海信在這一領域的持續投入,不僅是在技術方面實作了快速追趕,在市場的競争中也迅速取得了優勢,截止2021年底,海信智能交通技術方案已經應用于147個城市。在全國39個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中,36個城市都在用海信的解決方案,占比達92%。

“從現今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掌握的技術來看,已經站在了全球的前列,包括我們最初在探讨對西門子智能交通業務進行收購的時候,也希望可以借助此次收購,了解一下目前海信智能交通系統技術實力在世界範圍内的水準。”張四海介紹道。

張四海表示:“在完成與西門子的接觸後,我才真正意識到,以目前海信的技術标準來看,它們的很多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産物,甚至在AI、大資料等技術的應用上,海信早已超越了西門子這樣的傳統廠商。”

基于技術實力的支撐,海信智能交通系統在出海的“技術關”是完全達标的,以此次中标的埃塞俄比亞智能公交項目來說,該項目的設計是由印度團隊在稍早前完成的,相較于國内已經應用的成熟方案而言,有很多地方還應用了較為入門級的技術。

下一步繼續深挖亞非拉市場

海信智能交通系統落地埃塞俄比亞,B2B業務開啟出海之旅

海信對西門子智能交通業務的收購,對于目前整體企業的發展而言,其意義也更加偏重于市場端,海信可以以此為契機,進入很多西門子掌握的市場,并建立合作關系。談到下一步海信重點的海外市場布局,張四海表示:“還是會圍繞亞非拉地區以及一帶一路項目的海外路徑,進入歐美市場由于會涉及到政治等因素,這對于現在的海信來說仍有不小的難度,”

钛媒體App還了解到,海信目前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海外團隊人數有20多人,并且團隊還處于持續擴充的狀态,明年海信還會積極參加各類展會,并在重點區域搭建自己的展廳,來進一步深化對潛在市場的挖掘。

從整個海信集團的發展來說,以智能交通業務為首的B2B業務也是近年來發力的重點領域之一,B2B産業占到了整體企業利潤的40%,并且伴随着近兩年海信消費電子業務的加速出海,海外市場也将是未來海信獲得持續發展的重要“蓄水池”。

2020年,海信在海外業務的收入已經達到了549億元,約占海信集團總收入的40%,今年這一數字将有可能上升至600億元以上,是以不僅是彩電、家電業務海外影響力增強,海信的B2B業務出海也将是關鍵的一步。(本文首發钛媒體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