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福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講黨史故事,為鄉村振興獻智

作者:東南網

東南網7月26日電(記者張立清記者 蘇偉 黃淑軒 陳英軒)近日,福建高校引導青年學生深入參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開展鄉村振興,幫助貢獻智慧、黨的故事講道、紅色地标參觀、模範人物參觀等行動, 将以弘揚鄉鎮振興為人所知的好理念,促進校對接、校企關聯,留下家鄉發展的遺産。

福建師範大學實體與能源學院黨史研究隊踐行職責

近日,福建師範大學實體與能源學院"繼續紅血,勇于時代的使命"黨史學習實踐隊到江西瑞金、福建龍岩等地,開展以"延續紅血、勇于時代的使命"為主題的黨史學習、志願行動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福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講黨史故事,為鄉村振興獻智

富士大學物能學院實踐團隊開展黨史宣傳教育主題講座 學院圖紙

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實踐隊通過參觀、研究和錄像等方式學習了黨的曆史和革命精神,并在龍岩市中蘇區(山西)曆史博物館、永定金沙江紅地、古田會議遺址等地探索革命精神。 并參觀了瑞金集團葉平革命舊址、中蘇紀念公園、"兩個蘇維埃"舊址、沙洲大壩紅井、革命先輩和人民無私奉獻的鬥争精神,在開展"重溫入黨誓言""唱紅歌悼念烈士""紅故事俱樂部"等活動中, 探索黨的初心的建立,學習紅精神,延續紅血脈。

福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講黨史故事,為鄉村振興獻智

實踐團隊在古田會議現場重訪了黨宣誓學院

我們曾說過,通過這次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研究革命烈士為祖國,為人民無畏犧牲革命精神,提高黨的修養,将學到的理論知識傳播開來,我們收獲頗豐。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勝祿說:"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新時代的青年學會承擔時代精神,讓他們自覺學習黨的曆史,堅定的信念,勇于推動創新,為社會、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

福達數位中國研究院、材料與文學研究院:紅色廢墟上的雲路

近日,福州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和實體與資訊工程學院三個農村團隊——以清流、明溪、連城三縣"紅色文化大隊數字化,引領革命老區數字化鄉村振興"實踐團隊正在堅持老紅革命區、紅土遺産老址數字館藏, 數字保護和宣傳,積極貢獻。

福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講黨史故事,為鄉村振興獻智

福州大學文學院收集的紅色文物為學院舊址作說明

利用全景VR和雷射3D掃描重建技術,團隊繼續對山西大陸上的八個舊紅點進行數字化采集,開展數字化保護和宣傳,為紅文化旅遊研究和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助力改造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改造方案。

實踐組共收集了龍岩市永定區虎崗路西交通站、夢梁宮、博公草、金沙老遺址群、萬源大廈、連城縣"新春訓練"老遺址群、三明市清流紅軍醫院、明溪縣革命紀念館等8個紅革命遺址。到目前為止,實踐團隊已經收集了全國96個紅色革命遺址,将黨史學習教育和挖掘紅色資源、紅色基因的傳遞緊密結合,充分利用自身的數字技術,實作紅色廢墟上的雲,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團隊在數字收藏過程中,在明溪革命紀念公園會見了革命烈士蔡法貴的後代,葉女士帶着自己的孩子,講述了他妻子的祖父在泸邊區革命基地的土地革命鬥争和中蘇地區反"圍"遊擊戰的故事, 學生們是一次屬靈的洗禮。

福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講黨史故事,為鄉村振興獻智

簽署幫助協定 學院圖紙

青年湧向永定,鮮血助民。實踐團隊成員也深入基層農村進行調研,與農民親切交流。團隊通過搭建星火傳奇公益扶貧幫扶平台,免費為革命老區農民開展産品宣傳。截至目前,平台已幫助簽約永定蔬菜幹、高南塘脆梨、賽金蓮、大魚塘蜜等13位農民,點對點助,心與心相連!

傅大石團隊:現代農業的深入實地研究

日前,福州大學實班組來到長樂市江田鎮開展"三個農村"。江田鎮溪美村地處深山之中,風景秀麗,生态環境良好,但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一直制約着工業的發展。如何将《綠水綠山》變成《金山銀山》是福達現實世界團隊開展"三農"研究的重點。

福建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講黨史故事,為鄉村振興獻智

福州大學實景團隊來到江田鎮進行校譜研究

在西梅村,大學生冒着烈日,深入田間,了解當地特色産業的發展情況。金色百裡香芭蕾舞女演員1号,木瓜型百裡香水果...不同種類的水果都盡收眼底,從窗簾種植到水肥一體化,看現代智慧農業的效益。西源生态農業公司負責人李守勤介紹,去年50多畝土地的百裡香果市非常受歡迎,今年是将種植面積擴大到100多畝,已經有很多客戶提前訂座。百裡香果采摘園吸收了數十名村民就業,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大學生走訪西美村委幹部,就如何激發西美村"造血"功能、加強集體經濟、促進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等學習性内容,探讨種植技術、包裝加工、新媒體宣傳、商品直播等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