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波 唐超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35年前,家住四川綿陽的況春蓉、況小軍兩姐弟和奶奶去成都走親戚時,被人拐賣到江蘇徐州。此後,家中奶奶抑郁而終,母親也生病去世。35年後,在四川省綿陽市警察局的幫助下,通過DNA資料比對,這個家庭終于再次團聚。

12月30日,在四川省綿陽市警察局認親現場,況春蓉、況小軍再次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一家人相擁而泣。“每次看到有人找到孩子,我們多希望是自己,這次,終于找到了!”
姐弟在火車站同時失蹤 “說帶兩個娃兒去洗澡”
看到失散35年的兒女出現在自己眼前,已經頭發花白的況某壽快步跑過去,緊緊抱住不願松開。
“35年了,終于找到孩子了!”
“我當時在新疆打工,兩個娃兒就留在老家讓我媽照看。”況某壽說,1986年夏天,母親于老太帶着兩個孩子到成都走親戚。在成都火車站候車準備回綿陽時,一名“熱心”男子走到面前聊天套近乎。“兩個娃身上很髒,我可以免費帶他們去洗個澡”。男子将一大包行李放下,讓于老太幫忙看守。
在取得老人信任後,陌生男子帶走了兩個孩子。于老太左等右等,一直不見孫女、孫子回來,這才打開那名男子遺留的行李包裹,結果裡面全是報紙。
“我接到兒女丢失的消息後,立即趕回三台找。”況某壽說,他回家時,他母親哭着說孫子、孫女丢了。他們帶着親戚趕到成都四處尋找,但一對兒女一直沒有音信。
當年,況某壽沒有想到過報警,于老太也因丢失孫子、孫女而自責,次年抑郁而終。況某壽的妻子也于10多年前生病去世。
警方走訪發現被拐線索 “通過DNA比對找到”
2013年10月25日,三台公安在日常工作中發現該起兒童被拐案,随即組織民警展開調查,還采集了況某壽血樣,但因條件受限偵查工作沒能取得突破。
2021年公安部“團圓”行動以來,三台公安重新開機調查,開展了大量核查、篩選、比對等工作。在綿陽市警察局刑偵支隊和江西南昌市警察局的大力協助下,三台民警終于了解到一條重要線索:家住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的男子郭某友與30多年前的被拐兒童況小軍許多資訊高度重合。
今年9月29日,通過多地警方的警務協作,确定郭某友就是況某壽失蹤多年的親生兒子況小軍。而後,民警又通過順線排查,在12月6日确定家住徐州市泉山區的女士陳某偉就是況某壽的女兒況春蓉,一家人最終得以團圓。
一年幫助168個家庭團圓 找到203名被拐兒童
在當天的認親儀式上,還有1982年失蹤兒童王秀田、1994年失蹤兒童劉小鋒在綿陽公安幫助下,也分别從山東省淄博市、福建省安溪縣回到綿陽家鄉,深情擁抱親人,圓了親情夢。
據綿陽市警察局副局長王紹春介紹,在2021年“團圓”行動中,綿陽市公安機關秉持“依靠群衆、科技賦能、五精強基”理念,完善行動方案、強化指導督導、定期會商排程,精細梳理規範台帳、精心補采完善系統、精準比對提煉戰法、精通操作熟練流程、精誠勸慰争取支援的“五精”舉措讓工作推進有力。
在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堅持五精強基的同時,綿陽市警察局還專門命名了三個“刑警尋親工作室”,架設起了警民聯系橋梁,形成了綿陽公安反拐品牌。尋親工作室招募全國反拐志願者200人,發動和借助民力有效開展社會化宣傳、線索收集初查、樣本采集等工作。建立警民關聯的“團圓綿陽2021我們在行動”微信群,吸納群員600餘人,極大的提升了反拐尋親線索的收集效率。
據了解,綿陽市公安機關在2021年共排查出曆年失蹤被拐兒童203人,已幫助168個離散家庭實作了團圓夢,其中兒童失蹤最長的達49年。綿陽警方在行動中,還成功偵破部督拐賣兒童積案1件,抓獲部督涉拐曆年在逃犯罪嫌疑人1人。舉行的75場讓人感動的認親儀式,通過各級新聞媒體廣泛報道,有效提高了社會各界對“團圓”行動的知曉率,許多群衆主動參與,積極協助警方反拐尋親。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