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後病逝,乾隆悲痛欲絕。後宮之事不能沒人打理,在太後的推薦下,乾隆晉升娴貴妃為皇貴妃,讓她暫代皇後之職管理六宮。同時,又将輝發那拉氏一族,由鑲藍旗擡為正黃旗。

經過三年時間的考察,輝發那拉氏順利通過乾隆這一關,被正式立為皇後。按理來說,輝發那拉氏當上皇後,她的兒子就是嫡子了,将來很可能成為太子。然而都知道,最後坐上皇位的,卻是令妃的兒子永琰(嘉慶)。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輝發那拉氏共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為乾隆十二子,愛新覺羅·永璂,次子為皇十三子愛新覺羅·永璟。永璟隻活了十九個月,就不幸夭折了,是以輝發那拉氏就隻剩一個兒子。她成為皇後以後,才生下永璂,是以永璂也算是名正言順的嫡子了。

不僅如此,永璂還深受乾隆喜愛,史書記載其:“天資淳粹,至性過人。”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乾隆特地從暢春園趕回來。乾隆見到兒子後,特地寫了一首詩紀念,還與群臣分享喜悅之情。

永璂是乾隆的嫡子,加上乾隆對永璂,也是十分喜愛的,由此可見,永璂繼承皇位還是很有可能的。但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呢?筆者認為,有這幾個原因。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一、未從悲傷中走出來

乾隆和嫡後富察氏的感情,一直被傳為一段佳話,自從即位以來,乾隆就一直想立嫡長子為太子。因為在此之前,清朝還沒有出現,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是以乾隆一即位,就秘密立儲,立嫡長子永琏為太子。

可惜永琏在九歲時去世,後來富察皇後又生下永琮,乾隆又有意立他為太子。然而永琮更加命苦,還不到兩歲就夭折了。此後富察皇後再沒生下兒子,甚至沒多久,連她自己也去世了。乾隆接連遭遇喪子、喪妻之痛,一連串的打擊,已讓他心灰意冷。

即使永璂出生的時候,距離富察皇後去世,已經有好幾年時間,可乾隆仍然沒從悲傷中走出來。一來他害怕重蹈永琏、永琮覆轍,二來他對繼後的感情,遠遠不如對富察皇後的深,是以永璂要成為太子,并不是很容易。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二、嫡子之間的差距

乾隆對于立嫡長子為儲君,有着很強烈的偏執。既然如此,繼後的兒子也是嫡子,為何他卻不選擇永璂呢?因為在古代,嫡後與繼後的兒子,雖然都算皇帝的嫡子,可差距還是很大的。

就算輝發那拉氏當上了皇後,可比起富察皇後來說,還是要低一等。同理,永璂這個嫡子,和永琏、永琮也是沒法比的。加上乾隆并不是很喜歡繼後,在他心中,永璂或許也算不上真正的嫡子。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三、有更合适的人選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在乾隆心中,已有了更合适的人選,那就是皇五子永琪。衆所周知,乾隆對于永琪十分看重,一心将他視為繼承人培養。有永琪在,永璂也是難以當上太子的。

乾隆三十年,永琪被封為和碩榮親王,當時的他二十四歲。同年發生了什麼事呢?這年初,乾隆在南巡路上,與繼後發生了激烈沖突,最後繼後斷發,乾隆沒收其四份冊寶。輝發那拉氏一倒台,永璂離儲君之位就又遠一步了。

乾隆三十一年三月,永琪因病去世,同年七月,繼後輝發那拉氏去世。一來永琪去世,乾隆根本無心去想其他皇子,二來繼後又接着去世,乾隆給她辦的喪禮,還不如一個普通妃子。由此可見,乾隆對其是厭惡至極,永璂的處境可想而知。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四、無可奈何

永琪去世後的一段時間,乾隆又再次陷入悲傷中。可随着年齡增長,乾隆也不得不考慮,在剩下的皇子中,選擇一位儲君出來。按理來說,這時永璂或許還有希望,畢竟他也是乾隆的兒子,如果在各方面,能夠勝于其他皇子的話,成為儲君也是可能的。

但乾隆四十一年,永璂去世了,年僅二十五歲。也就是說,等乾隆真正要立儲的時候,永璂已經不在了,剩下的皇子也沒有幾個了。在僅剩的幾個皇子中,乾隆隻好選擇了相對優秀的永琰,來繼承皇位。

乾隆冊立繼後以後,為何不立繼後兒子為太子,卻要傳位給嘉慶

永璂剛出生的時候,确實受到乾隆的寵愛,隻可惜後來漸漸失去父愛,甚至生前一個爵位都沒有。筆者認為,永璂後來的遭遇,與其生母是分不開的。清朝的很多皇子,都是“子憑母貴”,可永璂卻因為母親的原因,被乾隆所嫌棄。

如果繼後能得到乾隆的寵愛,永璂的地位也能随之提升,如果沒有出現斷發一事,永璂或許還能有個爵位。當然,就算他真的成為太子,也逃不過英年早逝的悲慘命運,那樣的話,乾隆還要經曆一次打擊。總的來說,永璂的命運确實凄慘。

(參考文獻《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