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我們都知道,錢财散盡可以複還,土地敗光可以再得,但是人才既然失去了,就很難挽回了。

三國時代是個人傑輩出的時代,曆數各個朝代都難以匹敵。是以想逐鹿中原、稱霸天下之人,莫不以争取人才作為依據。此時的形勢,可謂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劉備劇照

劉備深谙此道,才能以一個毫無根據地的逐鹿者起家,一路赢得人和,最終建立蜀國。反觀那些曾輝煌一時的人物,如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等,皆是不善用人才之人。也正是這個原因,導緻他們相繼走上敗亡的道路,被曆史洪流無情地淘汰。

是以能善用人才,不但與國家興衰息息相關,蓋棺論定時,也會成為後世評價的标準之一。劉備不就是因為禮賢下士,而最終赢得後世美名的典範嗎?

曹操的身邊,已經形成了人才“滾雪球效應”

懂得籠絡人才,善于讓人才盡為己用者,不隻劉備一人,曹操更是其中翹楚。

曹操與袁紹謀取天下,他們的眼光和戰略是不同的。袁紹想的是占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地利”為本;而曹操看到的是要依靠人才,因為人才之興才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曹操在奪得荊州之後,寫了一封信給荀彧,信中說道:“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在曹操看來,得到整個富庶的荊州并不值得喜悅,得到蒯越才是最大收獲。由此可見,曹操是多麼看重人才。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曹操劇照

事業都是以人為本的,換句話說,事業實際上是“人業”。再大的地盤沒人去守,沒人去經營,一切皆成枉然。有了人才,也就意味着可以得隴望蜀,可以開創壯麗的未來。

在曹操看來,隻要人才有治國用兵之術,即使不仁、不孝也要通通收下,是以人們會有這樣的印象:劉備的謀士最精,孫權的謀士最拙,曹操的謀士最多。

曹操陣營裡的許多人才都是由敵營投效過來的。曹操的主要謀士郭嘉、荀彧來自于袁紹的帳下,而荀彧來投更造成人才的“滾雪球效應”。

曹操獲得了士族領袖人物荀彧,他就獲得了起始的優勢,“人才雪球”就會越滾越大,人才群聚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果不其然,程昱、荀攸、郭嘉都是荀彧舉薦而來,程昱舉薦郭嘉,郭嘉舉薦劉晔,劉晔又舉薦滿寵,呂虔、滿寵、呂虔共同推薦毛玠;張遼、張郃分别來自呂布和袁紹的陣營;而龐德、陳琳等皆是被俘而來。

陳琳原是袁紹的書記,曾為袁紹作檄文讨伐曹操,曹操看了陳琳的檄文毛骨悚然,但仍笑著稱贊陳琳的文采。後來袁紹兵敗,陳琳被擒,曹操因憐其才,而命為從事。可以說,這二人是“一笑泯恩仇”。

如此重視人才的曹操,為何卻放任關羽離去?

關羽遭遇兵敗,又與劉備失散。他約曹操三事才肯就降,曹操皆應其請,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且連最細膩處曹操也做到了——以紗錦作囊與護髯。可以說,曹操是在“無微不至,禮數周全”地對待關羽。

怎奈關羽心向劉備,一知兄長下落,便懸“漢壽亭侯印”于堂上,不辭而别,還過五關斬六将。在筆者看來,曹操之是以不殺關羽,任其離去,主要原因有三點。

曹操的身邊,早已形成人才“滾雪球效應”,但他為何放棄了關羽?

關羽劇照

首先,曹操不殺關羽就是為了樹立楷模。關羽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曹操示其屬下:為人應以忠義為本,忠義之士,不但受到自己人尊重,就是敵人也會敬畏三分。而曹操的言外之意是:你們要效忠于我,不可有二心。

其次,曹操将恩惠施到底,這就是所謂的“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曹操覺得世事難料,将來如果關羽肩負重任,在兩軍對壘時,自己如果落難,隻會有幫助而無害處。我們都知道,關羽是忠義之士,他為人仗義、知恩圖報,多少會念曹操的情義。如果未來劉備有不測,關羽說不定亦會歸順于曹操。

最後,曹操想要占領道義的制高點。關羽投降的“三約”,曹營中人人皆知,如果殺了關羽豈不是失信于人?如果不殺關羽,讓其離去,曹操就會赢得守信的美譽。曹操胸懷遠大,又有吞吐天地之志,他一心想要統一全中國,是以這正是樹立自己良好形象的機會。

正是由于這三點,曹操不但不氣憤,還敬重關羽的忠義。曹操放棄了關羽,并且以禮送行,任關羽離去。正如斐松之所言:“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

繼續閱讀